張雙雙
濟南市天橋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0031
高血壓是因動脈血壓持續性增高引起的慢性病癥,也是誘發心腦血管事件的根本誘因。若患者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不僅會對血管、眼睛和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傷,還會誘發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腎功能衰竭等諸多并發癥,還會誘發機體死亡。現代醫療模式下,該病多采取降壓藥治療,雖可有效控制血壓,但不合理用藥現象頻繁出現,威脅患者用藥安全[1]。抽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時段內收治的高血壓患者共140例,現將報告總結如下:
1.1基本資料 抽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時段內收治的高血壓患者共140例,以抽簽法納入常規組(70例)、干預組(70例)。常規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中間值為(58.65±5.29)歲,病程中間值為(4.39±1.23)年。干預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中間值為(58.51±5.16)歲,病程中間值為(4.45±1.38)年。數據比較無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組使用常規干預,即依據醫師處方正確取藥,要求患者定時定量服藥。干預組使用臨床藥師干預,具體為:①專業培訓。以崗位培訓、專業培訓為導向,對臨床藥師施行統一性、規范性培訓工作,逐步增強其處方審核能力、溝通能力,以便可為患者答疑解惑。②鼓勵藥師參與到會診、查房等工作。依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相關規定,對臨床藥師各項行為予以指導,再聯合宣傳教育的層面,幫助其熟練掌握降壓藥基礎知識,如藥理作用、禁忌癥和適應癥、藥物副作用,杜絕不合理用藥行為[2]。③處方干預。應由具備中級藥師職稱的臨床藥師,對處方安全性、合理性予以審核,再通過和醫師間的溝通探討,明確最佳用藥方案;精準把控患者生活方式、飲食方式,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輔之獎懲機制的設定,對不合理處方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④用藥指導。依據患者認知水平和理解水平,詳細闡述藥物療效、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還應落實定時定量用藥原則,提高服藥依從性;依據患者病情進展,對服藥劑量予以調整,若存在藥物不良反應,應暫停用藥[3]。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患者血壓水平。包括干預前后收縮壓、舒張壓水平。②比較患者不合理用藥總發生率。包括藥物選擇不合理、重復用藥、用法/用量不合理[4]。

2.1比較患者血壓水平 干預前患者血壓水平相似,數據比較無意義(P>0.05);但干預后,常規組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較高于干預組,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患者血壓水平
2.2比較患者不合理用藥總發生率 干預組不合理用藥總發生率為5.71%,常規組為17.14%,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患者不合理用藥總發生率[n、%]
合理用藥是以患者病情狀況、疾病類型等因素為導向,制定科學的用藥計劃,具有安全高效、經濟實惠的效果,以此在發揮藥效的同時,起到疾病治療的效果。但在高血壓患者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存在,會出現用藥處方不合理的問題,特別是在患者用藥意識不過關、未遵醫囑的情況下,往往會影響藥效。在此過程中,可對患者施行有效的臨床藥師干預,能夠在有效控制血壓水平的同時,杜絕不合理用藥現象[5]。本研究可知,常規組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較高于干預組,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干預組不合理用藥總發生率為5.71%,常規組為17.14%,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
綜上,針對高血壓患者,以臨床藥師干預為導向的藥物指導,能夠有效保證患者血壓水平平穩性,還可預防不合理用藥行為,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