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曉宇
長春腫瘤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當前發現宮頸癌患者多存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過度表達的情況,EGFR介導著腫瘤細胞的增殖轉移以及血管新生,因此當前人們均非常關注阻斷EGFR功能對宮頸癌的治療效果。尼妥珠單抗能對EGFR信號通路傳導進行阻斷而實現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效果,但是當前較少有關于其應用于中晚期宮頸癌價值的報道[1]。現對尼妥珠單抗應用于中晚期宮頸癌治療的價值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間80例該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35-62歲、平均(57.42±3.31)歲;對照組年齡36-65歲、平均(57.58±3.77)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
納入標準:①原發性宮頸癌;②CINⅢ-Ⅳ期;③預計生存時間在3個月以上;④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①對研究所涉藥物過敏;②嚴重功能不全;③免疫功能異常、基礎疾病。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放化療,給予順鉑40mg/m2,1周1次,共計6周。化療同一天給予全盆腔強調放療,增強CT對靶區、器官進行掃描、勾畫,對計劃靶區、轉移淋巴結計劃靶區進行規劃,要保證95%以上的計劃靶區能得到處方照射劑量。共計6w。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在化療當天增加尼妥珠單抗(百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80001;50mg/瓶)200mg加入250ml生理鹽水緩慢靜滴,不低于1h滴注完畢,持續6w。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經ELISA測定糖鏈抗原125(CA125)、糖鏈抗原199(CA199)。實時熒光PCR測定治療前后的促增殖基因PCNA、Sp2、HIF-1α,抗增殖基因STC1、FHIT、PTEN。

2.1腫瘤標志物 治療后,觀察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測定結果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臨床總有療效(%)

表1 比較腫瘤標志物
2.2抗增殖基因 治療后,觀察組抗增殖基因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不良反應發生率(%)

表2 比較抗增殖基因
2.3促增殖基因 治療后,觀察組促增殖基因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促增殖基因
2.1統計兩組臨床總有療效 觀察組臨床總有療效90.00%、對照組臨床總有療效66.67%,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2.2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3.33%,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為高發心血管急癥,是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接處的心動過速現象,臨床將心電圖連續3次或3次以上室上性過早波動均納入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范圍,不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還易出現復發情況,發病后多見心悸、頭暈、胸悶等癥狀,若未及時治療會因心臟、大腦等實質性器官供血不足出現心絞痛、暈厥、猝死,危及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3]。當前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藥物有維拉帕米、胺碘酮、普羅帕酮等,但不同藥物適應癥、禁忌癥不同,本研究中觀察組經普羅帕酮治療后臨床總有療效90.00%高于對照組66.67%,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低于對照組,提示普羅帕酮治療安全性、有效性較維拉帕米高,分析:普羅帕酮作為抗心律失常類藥物,不僅可延長房室旁路前向、逆向傳導速度,還可降低襲擊細胞的自發興奮性,達到縮短恢復心率的目的,其次普羅帕酮治療中可作為機體細胞參與心肌活動能量源,加之其半衰期短、起效迅速,可進行多次復律治療,臨床療效理想[4]。
綜上,將普羅帕酮應用在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治療中效果顯著,既可改善臨床癥狀,將心動過速轉化為竇性心率,還可提高治療安全性,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