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勇 王海蛟
1.沂南縣蒲汪鎮大王莊衛生院,山東 沂南 2763202.沂南縣依汶鎮衛生院,山東 沂南 276316
鼻骨位于面部突出位置且骨質較薄弱,因此更易骨折,之后以形成復合傷。有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面部骨折患者為鼻骨骨折[1]。此類疾病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鼻腫脹、鼻出血、組織撕裂或者畸形等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的面部美觀度,也可能影響其正常呼吸。臨床診斷該疾病常用普通X線,但因為鼻骨及其周圍組織結構復雜,診斷較為困難,易出現漏診情況。隨著臨床診斷技術的不斷完善,CT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骨折類疾病中的診斷率較高。為確定鼻骨骨折更有效的診斷方式,現開展如下研究。
1.1臨床資料 以簡單隨機抽樣法納入70例符合標準的鼻骨骨折患者,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9年10月,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研究對象由41例男性和29例女性組成,年齡8-72(40.78±9.44)歲,病程1-22(15.34±3.87)小時;骨折原因:外力擊打26例、交通事故33例、跌倒傷11例。
納入標準:病理學檢驗確定為鼻骨骨折;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出血、腫痛、眼挫傷、塌陷變形等癥狀;病歷檔案和監測數據記錄完整;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依從性差,僅接受一種方式診斷;先天性鼻骨異常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孕婦以及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普通X線檢查。選擇x射線機(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F52-8C)。參數設置:正位投照電壓為70kv、電流為32mAs,焦距為1m;側位投照電壓為55kv、電流為6mAs,焦距不變。取患者側臥位,兩側拍片,頭部側轉平行于床面,瞳間線垂直于床面,鼻、額之間的連線平行于光機配備膠片側面作為側位標準。于距離鼻根部約一厘米處的鸛骨外側放置暗盒,并對準膠片中心位。檢查情況用顯示器放大后觀察。
CT檢查。選擇64排128層螺旋CT(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型號SOMATOM Definition AS+)。參數設置:電壓為140kv,電流為200mA,層距3mm,層厚3mm,矩陣510×510。頭部保持后仰狀態,鼻尖、鼻根部的連線位置中部作為冠狀位掃描基線,由上頜竇后緣掃描至鼻尖。聽眥線作為橫斷位掃描基線,由硬腭向鼻額縫方向掃描。選擇經驗豐富且至少三位影像科醫師閱片,達成統一意見后確定診斷結果。
1.3觀察指標 (1)統計兩種診斷方式的檢出率。
(2)統計兩種診斷方式診斷不同類型骨折類型的陽性率。
1.4統計學
2.1兩種診斷方式檢出率 兩種診斷方式最終的鼻骨骨折檢出情況見表1

表1 兩種診斷方式檢出率(n,%)
其中CT診斷的檢出率經統計分析提示具有優越性(P<0.05)。
2.2兩種診斷方式診斷不同類型骨折類型的陽性率 CT診斷單純型骨折、復合型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的陽性率經統計分析提示具有優越性(P<0.05),見表2。

表2 兩種診斷方式診斷不同類型骨折類型的陽性率(n,%)
鼻骨較身體其他位置骨頭更加菲薄,因此在外力撞擊下更易骨折,是較為常見的頜面部骨折類型。為避免出現嚴重出血、疼痛以及呼吸困難,需及時診斷和接受治療。但因為不同人,其鼻骨結構、大小等存在一定差異,且與周圍組織結構關系復雜,因此臨床診斷時需要詳細觀察鼻骨及其周圍組織,以獲得更準確的診斷結果[2]。普通X線適用范圍廣且價格較低,因此使用頻率較高,但實踐證明該診斷方式診斷鼻骨骨折患者存在明顯缺陷。患者存在骨性重疊等情況時影像會模糊,難以分辨,不利于醫師做出準確判斷。而隨著CT技術的不斷完善以及設備的不斷更新,其用于鼻骨骨折的診斷優勢也愈發明顯。由表1可知,CT診斷的檢出率更高(P<0.05),由表2可知CT診斷單純型骨折、復合型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的陽性率更高(P<0.05)。說明CT診斷鼻骨骨折的準確率更高。與普通X線相比,CT能更準確的觀察鼻部軟組織、病變情況以及解剖結構復雜處,其分辨率較高,可更加清晰的展現鼻骨塌陷情況,影像結果更直觀和準確。CT診斷能確定病變位置以及與鄰近組織的關系,全方位掃查,不受陰影干擾,避免將骨縫誤認為骨折,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性[3]。
綜上所述,與普通X線診斷相比,CT診斷鼻骨骨折的診斷更確切,檢出率更高,可優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