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琳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中,患者肺功能逐漸下降,也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由于COPD呈進行性發展,因此延緩病情發展需要進行長期、規范化的治療與干預。社區管理作為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能夠實施患者更長效化的干預管理措施,進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為評估社區管理的應用價值,以我社區2019年03月至2020年03月老年慢阻肺患者66例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社區2019年03月至2020年03月老年慢阻肺患者6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斷標準;②自愿參與隨訪調查;③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溝通障礙、智力障礙、精神疾病等;②合并較嚴重器質性疾病。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將66例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參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66~79歲,平均(70.23±3.49)歲,COPD分級:I級3例,II級19例,III級7例,IV級4例。觀察組男22例,女11例,年齡65~82歲,平均(70.30±3.42)歲,COPD分級:I級2例,II級20例,III級8例,IV級3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院內護理。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給予相關指標檢查,指導用藥,解釋醫囑,展開健康教育,囑咐出院后注意事項、定期復查等。
觀察組在院內護理基礎上增加社區管理。患者住院期間護理服務與參照組相同,出院后給予社區管理,其中包括:①建立疾病檔案。做好患者病情記錄,組建社區管理小組,分別對納入管理的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更新患者病情數據;②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指導家屬掌握常規護理、治療內容,參與患者病情控制與管理工作,如禁止患者抽煙等。定期展開疾病防治知識與技能的相關講座,通過指導患者主動預防病情發作、展開針對性康復訓練、遵醫囑用等方式,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自我管理意識,改善患者不良生活習慣;③飲食指導。對患者日常飲食食譜進行干預,根據患者疾病狀況、營養水平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食譜,促進患者體重、營養達到目標水平。飲食食譜中,增加潤肺、化痰、清熱的食物,控制辛辣食物、高碳水化合物飲食;④康復訓練指導。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計劃,適時適量的囑咐患者展開康復訓練,如散步、爬樓梯、騎自行車等,記錄患者運動耐受情況,調整運動計劃,保持患者適當運動量。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及肺功能改善情況。其中,生活質量以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肺功能以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所有呼氣量的比例(FEV1/FVC)指標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數據分析與統計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統計學有意義表示為P<0.05。
出院前,兩組生活質量、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肺功能高于出院前,且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出院前、出院6個月后生活質量、肺功能指標比較
COPD患者在病情干預措施上需要保持長期、規范、規律治療,從而延緩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3]。社區管理能夠以社區為場所形成綜合性的管理,對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病情干預、控制效果具有積極意義[4]。本次研究中以常規院內護理比較增加社區管理的干預模式對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影響。結果指出,在社區管理模式下,患者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肺功能指標顯著改善。社區管理中以患者病情記錄的及時更新,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飲食、運動干預,同時定期展開健康宣教,既有效提高患者病情自我控制意識,也加強了社區管理整體性,因而社區管理模式能夠較好的促進患者病情改善。
總的來說,社區管理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