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顏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為了上好語文課,讓語文的課堂教學多姿多彩,生動活躍,語文教師應轉變觀念,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運用生動風趣的語言藝術,打造出活力四射、多姿多彩的亮麗課堂。本文對如何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藝術作了探析。
【關鍵詞】教學藝術;情感藝術;語言藝術;課堂形式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語文教學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如果教師上課沒有一定的教學藝術,那么,學生上課的興趣就會減少一半,學生也會處于一種被動且僵化的狀態。因此語文教學不能沒有藝術。聽一堂好的課,是一種藝術上的享受,這正是對教師“教學藝術”的充分肯定。那么,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運用課堂的教學藝術,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
語文在初中眾多的科目當中,就像是一位多情而又溫情脈脈的女子,學習語文就像和美麗約會邂逅,作情感交流,這本來應該是一件快樂愜意的事情。可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特別在古詩文學習中,老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這些情況的存在,其中原因之一在于課堂主導者——教者自身文學素養有所欠缺。
語文是一門令人賞心悅目的學科,歷代精美的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是人類長河光彩閃耀的萬千詞匯,是人文積淀的萬千智慧。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導者,要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感受文學的魅力,接受文學的熏陶,培養文學鑒賞的能力,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需要教師深厚的文化素養。具體到每一堂課中,無論是啟發課文內涵,還是質疑答疑、探究深入,它都需要教師的文學素養。
因此,我們教師應當廣泛涉獵文學名著,豐富自己的閱讀實踐,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在課堂教學上才會有旁征博引的機智和信手拈來的瀟灑,才會使自己富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才會有信服力和感召力,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語文老師應該重視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亮麗起來。
二、注重課堂教學的情感藝術
在每一節課中,為完成教學目標,學生都具有某一個性特征而表現出來的一個共同心理現象,如對學習的欲望、興趣、情感、體驗等。要把學生的這種學習心理激發到最好,教學方法起著決定性作用。文學作品一般都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具有較強的思想性、生動性和感染性。因此,教師在課前應該對學生的需求做好了解,可以通過日記、交流、談心等方式了解。教師只有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投入一定的情感,尋找可以與學生產生共鳴的因子,把這一契機發揮到極致,實現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從而增強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時,先通過了解,擺出班上一些同學與父母溝通上存在的一些矛盾、以及“逆反”心理現象,再弄清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況后,在反復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朱自清對父親的印象和我們對父親的印象有什么區別,區別在哪里?這樣,通過對比聯想,增強了學生對父輩的敬愛尊重之情,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我們初中的語文老師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多關愛學生,重視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我們教師可以是生活中的“父母”,思想教育中的“引導者”,教學中的“師者”,也可以是患難中的“朋友”。扮演好這些角色,可以更好地實現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以心換心,使初中語文課更貼近學生生活,更有人情味,使學生興趣濃厚,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情感藝術的滲透尤為重要。
三、注重課堂形式的藝術性
課堂形式的多樣性有助于語文教學藝術性的發揮 。采取多樣的富有藝術色彩的課堂形式,更能讓初中語文課保持活力,讓課堂亮麗起來。
課堂靈活變通的多樣化。在講授具體課文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課文內容適當變換一下,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比如,背誦默寫比賽課、朗誦比賽課、作文競賽課、閱讀知識競賽課、書法比賽課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生學習語文就不會那么乏味了,積極性更加濃厚,學習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更有力地增加了語文課堂的色彩。
鼓勵學生走上講臺進行錯位教學。師生互換角色,讓學生走上講臺代替教師進行一些教學活動組織。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精心準備,安排一些語文基礎比較扎實,成績比較好的同學,讓他們用自己的視野、自己的學習經驗向全班同學進行分享如何學習理解的。例如,在講授文言文的記憶、閱讀分析的方法的時候,鼓勵班上成績較好、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同學走上講臺教學,學生以自己的現身經驗說法,對其他學生產生了有效的示范引導作用。這樣更好地調動了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了。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是當前一種主流的教學形式,能生動形象地以聲音、圖像等方式進行演示,不僅有利于知識的獲取,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了教學過程。例如,在講授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時,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把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時的視頻讓學生看一遍。這樣學生對聞一多敢為正義不惜犧牲生命、為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中奮力拼搏的浩然正氣精神,了解得更加透切,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四、注重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任何教學語言都要求講究藝術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是借助這種特定的語言藝術,聲情并茂地與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交流,滲透于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識和發展了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用平鋪直敘的語調、平淡無味的語言,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力求風趣幽默、生動形象,再適當穿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幽默笑話、生活軼事,恰當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詩詞。用這樣的語言進行教學,不但使課堂氣氛更活躍,而且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陋室銘》時,針對班上部分學生厭學的現象,模仿編了一段《教室銘》:“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就靈......”這樣,既提醒了厭學的學生,又讓大家輕松地背出了文章。
課堂語言的激勵性。教師在講授課本知識的過程中,要激勵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學習。課堂上,教師每一句有意無意的評價,往往會左右學生的聽課情緒,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可激發學生更積極思考的特別評語。如對一些自信心不足的同學可以說“真不錯”;對一些回答不是很正確的學生,我們可以說“你的思考方式很特別,但與正確思路有一點差別,再換一個角度想想,相信你肯定會有新的發現。”這樣的評語不但激勵了學生,而且讓他們有了進一步思考的信心。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我們要上好每一節語文課,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熟練運用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技巧,運用靈活多樣的課堂形式,注重語文教學的藝術性,讓學生在富有藝術性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開拓思維、汲取知識,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秀蘭.多元化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職工教育,2014.
[2]萬彩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初探[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