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
【摘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生動、直觀且具有發散性的思維工具,其在教學中的價值十分巨大。不管是幫助教師以更為簡單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還是幫助學生以更為直觀有效的方式展開學習,思維導圖所發揮的作用都不容忽視。本文從思維導圖繪制方法、知識結構體系、學習與復習、評價交流等方面,就思維導圖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研究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使用思維導圖,能夠充分發揮后者的優勢,以簡單、直觀而具有邏輯性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思考,從而將原本對學生而言較為枯燥、復雜、混亂的內容變得更為生動、簡單、有序,構建起高質量課堂。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高效運用思維導圖的可行方法,并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發散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加以培養。
一、傳授思維導圖繪制方法
對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加以傳授,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明智做法。如果只是簡單地將思維導圖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并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一工具進行深入學習、理解、研究、探索和實踐,那么他們實際運用導圖的效果往往較為一般,不能充分、完全發揮導圖價值。直接向學生展示導圖內容,那么跟傳統講解式教學并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并不能在理解知識、內化技能、發展素養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故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將信息技術知識傳授、技能教育、素養培育等和思維導圖繪制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對導圖的內涵、繪制方法、識別理解技巧等加以掌握,進而更加有效地運用導圖實現高水平教學。逐步深入地對思維導圖繪制方法、技巧等加以傳授,鼓勵學生一邊基于思維導圖學習知識,一邊研究相應的導圖繪制辦法,不斷深化對導圖繪制的掌握。例如,在教學《版面設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課前確定了教學目標,即引導學生學會于Word文件中插入文本框并設置其格式,學會插入另一篇文章,學會頁面設置與打印預覽,發展自主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審美素養、交流合作能力,體會競爭壓力與創作快樂,掌握思維導圖繪制方法。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工具引導學生一邊繪畫導圖,一邊進行知識技能學習。按照新建導圖制作頁面、插入主題、插入節點、插入導圖內容、插入關聯線、更換風格、修改背景顏色的方式,帶領學生通過計算機工具自行完成導圖繪制,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繪制導圖的形式完成課堂知識內容的學習,確保學生充分掌握用文本框插入標題、修改格式、調整文本框大小和位置、插入文章、紙型設置、方向設置、頁邊距設置、文檔網絡設置等基本Word操作技巧。而在運用計算機思維導圖工具完成相應的導圖繪制任務后,教師可再引導學生利用紙筆再次自行繪制導圖,進一步鞏固繪制方法。
二、借助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結構體系
不少中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面臨的一大問題便是知識技能過于混亂,缺乏系統性的認知與把握,很容易出現越學越亂的情況,導致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始終難以得到顯著提升。而思維導圖作為邏輯清晰、結構直觀的思維輔助工具,對其進行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明確、系統的知識結構體系,有效改善教學現狀,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逐步補全知識結構體系,提高整體學習水平,全面把握知識與技能。例如,在教學《文字的編輯與美化》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繪制相應的思維導圖,以“文字的編輯與美化”作為主題,朝著3個方向延伸出“文字的錄入”“文字的編輯”“文字的修飾”3個一級分支。而各個一級分支下面又有二級分支,其中“文字的錄入”下的二級分支為“常用文字錄入軟件”“文字的插入點”;“文字的編輯”下的二級分支為“刪除文字”“插入文字”“復制、粘貼文字”“查找和替換”;“文字的修飾”下的二級分支為“字體設置”、“字形設置”“字號設置”“顏色設置”“文字間距調整”“文字加粗”“下劃線設置”“添加陰影”等。這種思路清晰的思維導圖,極有利于學生一邊學習知識,一邊在腦海中形成了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體系。
三、鼓勵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并進行學習與復習
思維導圖可貫穿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新課學習,還是知識復習,思維導圖都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學習與復習,而教師自身則需要發揮輔導作用,觀察學生學習、復習情況并適時加以點撥、糾正和幫助,保障實際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表格的設計與使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新知識學習后,可要求每位學生在課后自行繪制相應的思維導圖。每位學生根據課堂學習內容,在課后自行繪制思維導圖,對表格選中、合并單元格、拆分單元格、插入行(列)、刪除行(列)、表格邊框和底紋設置等內容進行復習。對學生而言,這不僅鞏固了知識,也形成了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體系,進一步深化了對導圖繪制方法的掌握。
四、深化評價交流并持續提高思維導圖應用水平
評價與交流能夠對教學情況進行較為客觀、準確的反映,進而發現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為后續教學優化提供重要依據。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足夠自由,鼓勵他們自行參與到評價交流之中。不管是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還是布置相應的課后任務,教師都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成果展示與交流活動,并基于此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例如,在教學《制作多媒體作品》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布置思維導圖繪制以及多媒體制作兩大課后任務。而在之后的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分享他們的作品,全面展開交流與討論,探究不同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的差異性和特色,并讓學生相互進行評價。而教師自身也在此過程中做好評價工作,結合生生評價準確把握學生情況,發現他們在制作多媒體作品以及繪制思維導圖方面的不足,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有效改善教學效果。
綜上,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讓信息技術課堂變得更加高效。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中積極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行繪制導圖并展開學習與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熱情,同時盡量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體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考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最大程度地發揮導圖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竹學雪.思維導圖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9(1):36.
[2] 陳燕妮.“圖”出精彩——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中學), 2016(4):192.
[3] 楊保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電腦迷,201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