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瑞 邱偉 趙顯強
摘? 要:籃球游戲的創編離不開各種輔助器材的使用,本文將呼啦圈、網球等器材作為游戲道具,結合相應的籃球技術進行游戲創編,通過各種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在提高運球、傳球等技術的同時發展協調性與靈敏性,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籃球參與熱情,讓學生在游戲之中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
關鍵詞:籃球;呼啦圈;網球;羽毛球;游戲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4-0087-02
一、巧用呼啦圈創編籃球游戲
(一)“跑馬”的漢子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運球奔跑能力,發展學生的協調性與靈敏性,增強學生的耐力素質。
游戲方法:一名學生將一根綁著呼啦圈的長繩系在腰間,扮演一匹奔跑的“野馬”,拖動呼啦圈在籃球場內奔跑。另有2名學生運球追趕“野馬”的同時,試圖將籃球在呼啦圈內連運兩次。若成功則視為抓住了“野馬”。若呼啦圈或繩甩到運球人,則該運球人被淘汰。被抓住的“野馬”或被淘汰的運球人都要接受相應的懲罰,然后進行下一輪游戲。
游戲要求:
1.要在呼啦圈內連續運球2次才算成功抓住“野馬”。
2.奔跑的“野馬”不能離開籃球場。
(二)“十”字穿越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單手傳球能力,發展學生的協調性與靈敏性,培養學生抬頭運球、準確傳球的意識。
游戲方法:4名學生成“十”字形對角站立。2名學生相互間滾呼啦圈,另外2名學生中的其中一人在保持運球的前提下,當看到呼啦圈滾動時,迅速將球以擊地傳球的方式傳出,試圖將籃球穿過滾動的呼啦圈。對面的學生接到籃球后,繼續同樣的動作。每組進行10次傳球后交換角色繼續游戲。看哪組學生籃球穿過呼啦圈的次數多。
游戲要求:
1.呼啦圈滾出前,要始終保持教師規定的運球姿勢。
2.當學生具備一定運球能力后,可以要求學生用不利手傳球進行游戲。
游戲進階:該游戲可以要求傳呼啦圈的學生拋起呼啦圈,讓傳球人將籃球穿過空中的呼啦圈,以此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三)運球跳圈圈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運球水平,培養學生的靈敏性與反應能力,提升學生的運球奔跑能力與彈跳能力。
場地器材:籃球場1片、籃球20個、呼啦圈1個。
游戲方法:20名學生分為4組,每組5人。其中3組共15名學生均勻地站在直徑8米的圓圈上運球。場地中間站著另一組5名運球的學生。圈外的學生使用一個輕便的呼啦圈,用腳將呼啦圈踢向場地中。如果呼啦圈碰到場地中的人或球,則該學生淘汰至圈外。直至5名學生全部被淘汰出去,然后換另外一組學生進入圈內繼續游戲。統計每組學生在場地內堅持的時間,堅持最久的一組獲勝。
游戲要求:
1.游戲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在運球。
2.不能將呼啦圈踢起,如果呼啦圈在空中碰到場地內的學生,該學生可以繼續游戲。
游戲進階:低年齡段站在場外的三組學生可以不運球進行游戲。根據運球人的水平和參與游戲人數的不同,選擇使用1~2個呼啦圈進行游戲。
(四)運球環環向前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左右手協調性,提高學生運球能力。
游戲方法:24名學生分為4組,每組6人以迎面接力的方式站在籃球場端線后。起點處并排放置2個呼啦圈,每組第1名學生站在其中一個呼啦圈內運球。比賽開始后,第1名學生在運球的同時拿起另一個呼啦圈放到前面,然后進入前面的呼啦圈,再拿起后面一個呼啦圈放在前面,依次循環。直至將2個呼啦圈以交替前進的方式搬運至對面,交給對面第一位學生繼續進行接力比賽。最先完成接力的隊伍獲勝。
游戲要求:
1.運球時不能違例。
2.游戲時不能用腳拖著呼啦圈前進。
(五)眼疾腳快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控球能力,發展學生速度和靈敏性。
游戲方法:場地上放置10個呼啦圈,圍成一個大圓圈,10名學生在圈外順時針運球跑動。中間有一個小圓圈,1名學生站在小圓圈內運球。當教師哨音響起時,圈外運球的學生迅速進入一個呼啦圈內,同時站在中間小圓圈的學生迅速尋找沒有被占領的呼啦圈,并運球跑過去站進該呼啦圈內。沒有搶到呼啦圈的1名學生來到中心小圓圈處開始下一輪比賽。
游戲要求:
1.占領呼啦圈的時候要保持低運球姿勢。
2.可以規定學生只能用左手或右手運球。
二、巧用網球創編籃球游戲
(一)密不透風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的籃球興趣,提高學生運球快速移動技術,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游戲方法:在籃球場中線兩側各畫3條平行于中線且相互間隔為1米的直線。6名學生分隔在6個區域內運球。教師站在距第1個區域前3米處,以地滾球的方式拋出一個網球,此時所有學生迅速判斷網球的行進路線,并運球移動至該路線上,在保持運球的前提下,使籃球擊打到網球。每成功阻止一個網球前進,可得1分。一輪比賽共10個網球。一輪結束后,換另外一組6名學生上場進行第二輪游戲,得分多的組獲勝。
游戲進階:教師可以使用彈珠或彈力球進行該游戲,以此提高游戲的難度。
游戲要求:
1.學生必須保持在運球的前提下擊打網球。
2.不能用腳或手阻止網球前進。
3.學生只能在自己所在的區域內阻止網球前進。
(二)巧接流星雨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運球水平,培養學生的靈敏性、協調性與平衡能力,發展學生的滑步移動能力。
游戲方法:5名學生一路縱隊,第1名學生右手運球,左手持一個標志桶,桶口朝上。教師在相距學生3米處,使用10個網球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反彈給第1名學生。該學生根據球的落點,進行合理的腳步移動,在保持運球的同時使用手持的標志桶接住網球。第1名學生結束后,后面的學生依次進行。接住網球最多的學生獲勝。
游戲要求:
1.網球跳出標志桶等同于沒有接住。
2.隨著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更大范圍地調動學生的移動距離。
3.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接住1個網球變換一次運球手,以此提高游戲的難度。
(三)五指山下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左右手的協調性,提高學生控球水平,發展學生腳步移動技術。
游戲方法:學生兩腳開立,重心降低,一手運球,一手持標志桶,桶口朝下。教師站在學生對面向學生拋地滾的網球。學生一邊運球,一邊使用標志桶罩住滾動而來的網球。罩住網球后再將球還給老師,依次練習。
游戲要求:
1.學生使用標志桶時必須是從上而下罩住網球,不能夠將標志桶放在地上擋住網球。
2.教師可以通過改變速度或改變拋球的方向來提高游戲的難度。
(四)拋磚引玉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傳球能力和手臂力量,提高學生傳準能力。
游戲方法:10名學生面對面站成2排,2人一組使用一個籃球相互間擊地傳球。2排隊伍的中間,有2名學生使用網球以地滾球的方式相互間將網球傳來傳去。2排隊伍相互傳球的學生,爭取以擊地傳球的方式擊打到網球。擊打到網球的2名學生得1分。規定時間內,看哪組學生得分最高。
游戲要求:
1.學生必須采用教師規定的傳球方式傳球。
2.每次網球從隊伍中間穿過時,只有第一個擊打到網球的小組計分。
[基金項目: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三期立項課題“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的中學體育球類教學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編號:2019JK13-L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