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志強 唐琳 袁玉婷 次仁白珍 王晉雄 尼瑪次仁 趙彩霞 李施蒙



摘要 為篩選出適宜在西藏河谷農區種植的春油菜新品種,以山油2號和藏油3號為對照,對參加2019—2020年全區區域性試驗的8個春油菜品系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結果表明,127025-1整體表現最好,產量增產5%以上的品系有158106-2、127025-1、158112-3和1147。
關鍵詞 油菜;區域試驗;產量;拉薩
中圖分類號 S-6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2-002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2.00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ppraisal of the Regional Trials of Rapeseed in Lhasa from 2019 to 2020
NAN Zhi qiang,TANG Lin,YUAN Yu ting et al (Tibet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Lhasa, Tibet 850032)
Abstract To select new rapeseed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river valley farmlands in Tibet, we compared eight spring rapeseed varieties planted as regional trials, with Shanyou 2 and Zangyou 3 as the control. Results showed that 127025-1 had the best overall performance. Varieties with 5% yield increase included 158106-2, 127025-1 158112-3 and 1147.
Key words Rapeseed;Regional trials;Yield;Lhasa
油菜屬于十字花科蕓薹屬一年或越年生植物[1],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都居世界首位[2]。油菜在西藏種植歷史悠久,分布范圍廣,品種資源豐富,是適宜本地氣候的主要經濟作物[3-4]。西藏高原油菜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等特點,具有廣泛的生產適應性[5]。在西藏一江兩河地區,實行麥、油菜兩熟栽培,可充分利用光、熱和土壤資源,提高復種指數,促進全年增產增收[5]。
發展油菜生產對促進西藏農牧業生產、發展商品經濟、改善人民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3-5]。發展油菜生產有助于緩解西藏高原植物食用油的供求矛盾;有利于促進畜牧業和現代工業的發展。西藏每年有數億噸油菜秸稈等纖維類生物質,具有重要的能源利用價值,可緩解農村高品位能源嚴重短缺現狀[6-7]。
通過油菜區域試驗,不但可以鑒定和評價油菜良種,而且可以進一步明確油菜良種的區域適應性,加快其在適宜地區繁育推廣,擴大油菜良種的覆蓋面,是油菜品種選育和推廣之間的必要試驗程序[8]。為篩選出適宜本地區的春油菜新品種,筆者對參加2019—2020年區域試驗的春油菜新品種(系)的農藝性狀、產量性狀和小區實產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從中篩選出推廣潛力大、產量高、抗病性強的春油菜新品種(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自治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三號試驗地進行。試驗地地勢平坦,土質砂壤,土層較厚,肥力中等。試驗地前茬作物為禾谷類作物。
1.2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來自西藏3家育種單位提供的10個春油菜參試品種(系),含2個對照。其中7個甘藍型品系分別為西藏自治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的158106-2、127025-1和158112-3,日喀則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的094212和092914,山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的1150和1147,甘藍型對照為山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的山油2號;1個白菜型品系為自治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的143280-1,白菜型對照為自治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的藏油3號。
1.3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26.7 m2,長方形,長6.67 m,寬4.00 m,10行區;甘藍型春油菜310株/區,白菜型春油菜620株/區[9-10]。
試驗時間為2019—2020年,每年4—9月;播種時間為每年4月初統一播種;播種方式為人工開溝順犁條播;田間管理遵循治蟲不治病的原則,要求不能拌種、不能噴生產調節劑。田間管理施肥水平要接近當地大田生產水平[9]。
成熟后田間取樣、室內考種、稱量實產,對試驗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從中篩選出適合于西藏種植的油菜新品種[1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油菜品種農藝性狀的比較 由表1可知,甘藍型春油菜參試品種(系)農藝性狀分析如下:①株高。株高變幅在145.21~156.86 cm,最矮的是1147,最高的是1150,除158112-3、094212和1150比對照高以外,其余參試品系均比對照低;②分枝部位。分枝部位變幅在60.69~73.86 cm,最低的是1147,最高的是094212,除127025-1和1147比對照低以外,其余參試品系均比對照高;③分枝數目。分枝數目變幅在3.64~4.89個,最少的是1150,比對照少0.69個,最多的是094212,比對照多0.56個,除158106-2、127025-1、158112-3和094212比對照高以外,其余參試品系均比對照低;④主序長度。主序長度變幅在52.57~67.02 cm,最短的是158106-2,最長的是1150,除127025-1、158112-3、094212、1147和1150比對照長以外,其余參試品系均比對照短;⑤主序角果數。主序角果數變幅在42.42~55.87個,最少的是092914,最多的是094212。除127025-1、158112-3、094212和1150比對照多以外,其余參試品系均比對照少;⑥角果密度。角果密度變幅在1.06~1.30個/ cm,最小的是092914,比對照少0.17個/ cm;最大的是158112-3,比對照多0.07個/ cm;除127025-1和158112-3比對照大以外,其余參試品系均比對照小。⑦角果長度。角果長度變幅在5.44~6.58 cm,最短的是1147,比對照短1.14 cm,最長的是對照山油2號。
白菜型春油菜參試品種(系)經濟性狀分析如下:品系143280-1的角果密度和角果長度比對照藏油3號大(長),分枝數與對照藏油3號相當,其他農藝性狀均比對照藏油3號低(少、短)。
2.2 不同油菜品種產量性狀的比較
由表2可知,甘藍型春油菜參試品種(系)產量性狀分析如下:①單株角果數。單株角果數變幅在145.49~218.95個,最多的是127025-1,比對照多34.71個/株,最少的是092914,比對照少38.75個/株,除127025-1、158112-3和094212比對照多以外,其余參試品系均比對照少;②每果粒數。每果粒數變幅在21.63~25.80粒,127025-1最多,比對照多1.73粒,1150最少,比對照少2.44粒,除127025-1和158112-3比對照多以外,其余參試品系均比對照少;③千粒重。千粒重變幅在4.10~4.77 g,最高的是158106-2,比對照高0.55 g,最低的是092914,比對照低0.12 g,除127025-1、158112-3和092914外,其余品種(系)均比對照要高;④單株產量。單株產量變幅在11.23~17.31 g,最高的是127025-1,比對照高3.92 g,最低的是092914,比對照低2.16 g,除158106-2、092914和1150外,其余品種(系)單株產量均比對照高。
白菜型春油菜參試品種(系)產量性狀分析如下:品系143280-1除每果粒數比對照藏油3號少以外,其余產量性狀均比對照藏油3號多(重)。
2.3 不同油菜品種產量的比較
由表3可知,甘藍型春油菜參試品種(系)生育期分析如下:生育期變幅在139.5~149.5 d,比對照早熟的有127025-1、092914、158106-2、158112-3和094212。最早熟的是127025-1,比對照早熟8.0 d;第2早熟的是092914,比對照早熟7.5 d;第3早熟的是158106-2,比對照早熟3.5 d;第4早熟的是158112-3,比對照早熟1.0 d;第5早熟的是094212,比對照早熟0.5 d。
白菜型春油菜參試品種(系)生育期分析如下:品系143280-1平均生育期115.0 d,比對照藏油3號早熟1.5 d。
甘藍型春油菜參試品種(系)產量分析如下: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折合產量變幅在3 253.35~3 856.80 kg/hm2,除094212外,其他品系均表現為增產,增產幅度為3.36%~17.20%。產量第1為127025-1,折合產量為3 856.80 kg/hm2,比對照增產17.20%;第2名是158112-3,折合產量為3 770.70 kg/hm2,比對照增產14.58%;第3名是158106-2,折合產量為3 506.40 kg/hm2,比對照增產6.55%;第4名是1147,折合產量3 461.40 kg/hm2,比對照增產5.18%;第5名是1150,折合產量3 408.90 kg/hm2,比對照增產3.59%;第6名是092914,折合產量3 401.40 kg/hm2,比對照增產3.36%;剩余1個品系表現為減產。
白菜型春油菜參試品種(系)產量分析如下: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品系143280-1折合產量2 142.00 kg/hm2,比對照增產0.53%。
使用DPS軟件,用Duncan氏新復極差法對小區產量進行顯著性分析,結果顯示甘藍型春油菜不同品種(系)在0.05水平差異顯著,127025-1與除158112-3以外的其他品系達到顯著差異;158112-3與除127025-1、158106-2以外的其他品系達到顯著差異;127025-1、158112-3與山油2號、094212達到極顯著差異。白菜型春油菜不同品(種)系差異不顯著。
3 結果與評價
3.1 結果 對參加區域試驗的10個品種(系)的農藝性狀、產量性狀和小區產量進行綜合分析,127025-1整體表現最好。折合產量增產5%以上的品系有158106-2、127025-1、158112-3和1147。
3.2 優良品系綜合評價
3.2.1 127025-1。全生育期139.5 d,比對照山油2號早熟8.0 d。子葉形狀腎形,心葉紫色,葉色綠色。分枝數、單株角果數、每果粒數和單株產量都較對照多(高)。單株角果數218.95個,每果粒數25.80個,單株產量17.31 g,千粒重4.11 g,折合產量3 856.80 kg/hm2,豐產性、穩產性最好。
3.2.2 158112-3。全生育期146.5 d,比對照山油2號早熟1.0 d。子葉形狀腎形,心葉紫色,葉色綠色。分枝數和角果密度都較對照多(大)。單株角果數199.48個,每果粒數24.52個,單株產量14.28 g,千粒重4.12 g,折合產量3 770.70 kg/hm2,豐產性、穩產性好。
3.2.3 158106-2。全生育期144.0 d,比對照山油2號早熟3.5 d。子葉形狀腎形,心葉淺紫色,葉色綠色。千粒重較對照大。單株角果數165.14個,每果粒數22.75個,單株產量12.29 g,千粒重4.77 g,折合產量3 506.40 kg/hm2,豐產性、穩產性好。
3.2.4 1147。全生育期147.5 d,與對照山油2號成熟期一致。子葉形狀腎形,心葉淺紫色,葉色綠色。角果長度較對照短,千粒重和單株產量都較對照大(高)。單株角果數167.44個,每果粒數23.72個,單株產量15.26 g,千粒重4.51 g,折合產量3 461.40 kg/hm2,豐產性好、穩產性一般。
參考文獻
[1]
于振文.作物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 趙彩霞.2016—2017甘藍型油菜新品種(系)比較試驗[J].西藏農業科技,2019,41(1):21-24.
[3] 胡頌杰.西藏農業概論[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4] 欒運芳,王建林.西藏作物栽培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 王晉雄.甘藍型半冬性油菜品種在西藏的生態適應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36-37.
[6] 王建林.西藏高原油菜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7] 《西藏農牧業科技發展史》編寫委員會.西藏農牧業科技發展史[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8] 張天真.作物育種學總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9] 白玲.西藏甘藍型油菜2013—2014年度區域試驗研究初報[J].西藏農業科技,2018,40(2):25-27.
[10] 張海芳.西藏不同油菜品系區域試驗研究[J].西藏科技,2016(2):10-11.
[11] 唐琳.2011—2012年度拉薩地區油菜區域試驗初報[J].西藏農業科技,2013,35(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