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勇 陳一凡 李建國 劉月琴 王德賀 段春輝 安勝英 紀守坤 陳輝



摘要 課程思想政治建設是貫徹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畜牧學概論適用于高等院校非動物科學專業學生使用,是一門涵蓋畜牧生產全產業鏈的綜合性課程。梳理了該課程內容及其邏輯關系,挖掘了思政元素,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一個思政育人主線,六大思政模塊,多個思政元素”的思政框架體系,旨在為思政育人與專業育人有機結合提供思路。
關鍵詞 課程思政;育人;畜牧學概論;思政元素;思政模塊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2-027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2.07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Mi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Frame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troduction to Animal Husbandry” Curriculum
CHEN Xiao yong, CHEN Yi fan, LI Jian guo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Animal Husbandry” is suitable for non animal scienc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covering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of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sorted out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and its logical relationship, excav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built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ramework system with “a socialist core value guide, a main 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ix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ules, and multi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n this basis, 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Introduction to Animal Husbandr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ule
課程思政建設是對非思政課程挖掘思政元素,增強課程育人功能,促進思想政治引領、道德情操提升和職業素養塑造。課程思政建設就像機車的導航系統,保障行駛方向。《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指出:“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充分發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1-3] 。畜牧學概論是非動物科學專業課程之一,其內容涵蓋了畜牧學科的大部分內容,教學目標是讓非動物科學專業學生熟悉、了解畜牧學內容及其與畜牧產業的關系,畜牧學概論課程思政建設主要是挖掘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將該課程的思政體系融入教學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該課程的思政元素,促進學生對畜牧業的理解與認識,增強學生的學牧愛牧熱情,促進專業課程育人與課程思政育人相結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筆者對課程概況、思政元素挖掘和框架體系構建進行了深入分析,旨在為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
1 課程概況
畜牧學概論是一門系統研究動物生產原理與技術的綜合性課程,要求是掌握畜牧生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夠利用相關理論知識和生產技能解決畜牧生產中的問題,提高畜牧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1.1 課程內在邏輯關系
該課程涵蓋了畜牧學的所有內容,教材共十六章,主要包括第一章動物營養原理,第二章飼料,第三章動物遺傳基本原理,第四章動物育種,第五章動物繁殖,第六章動物環境控制、養殖設備及福利,第七章動物衛生保健與疫病控制,第八章動物產品的安全生產,第九章牛生產,第十章豬生產,第十一章羊生產,第十二章家禽生產,第十三章家兔生產,第十四章馬屬動物生產,第十五章經濟動物生產,第十六章畜牧業企業經營管理。如果將該課程比作一輛動車組列車,可將該課程分為五大系統:一是能源與動力系統,包括動物營養原理、飼料、動物遺傳基本原理、動物育種、動物繁殖,主要是為動物產品生產提供能源和動物群體優化更新;二是車體系統,包括牛生產、豬生產、羊生產、家禽生產、家兔生產、馬屬動物生產、經濟動物生產,主要生產肉、蛋、奶、毛、皮、絨等產品;三是環控系統,包括動物環境控制、養殖設備及福利,主要是為不同動物的生產提供設備和適宜環境;四是保養系統,包括動物衛生保健與疫病控制,主要是做好動物衛生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預防和控制疫病發生與傳播;五是導航系統,包括畜牧業企業經營管理,主要包括市場營銷、把握經營方向、產品定位、企業管理和品牌打造(圖1)。
1.2 課程體系與畜牧產業的關系
畜牧學包括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生產環境控制及設施設備,豬、雞、牛、羊、兔、經濟動物、馬屬動物生產等內容。動物遺傳育種主要包括動物遺傳資源調查、評價、挖掘和利用,動物性狀遺傳原理及其育種技術、品種選育與新品種培育等,主要內容是為動物生產提供育種方面的科學依據,為畜牧生產提供優質的種質資源。動物繁殖包括動物繁殖規律、繁殖技術和繁殖障礙防治,主要內容是遵循動物繁殖規律,運用繁殖技術來提高動物繁殖力,增加動物數量[4]。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包括動物營養原理、飼料資源挖掘與利用、配合飼料設計與生產等,主要是為動物生產提供營養學理論基礎,科學配制日糧,為動物生產提供營養,促進動物生長發育與繁殖及其產品的高效生產;動物生產環境控制及設施設備包括地理生態條件、養殖環境控制、設施設備介紹等,主要是為畜牧生產提供適宜的環境,促進動物健康生長和繁殖以及優質動物產品的生產;動物生產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動物生產不同畜產品。畜牧學的中心任務是為人類提供質優量多的動物產品。
從動物生物學規律(包括生長、發育、成熟、生產、衰老等)以及畜牧生產(包括產蛋、產奶、產肉、產毛、產絨、產皮等)來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是根本,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是基礎,動物生產環境控制及設施設備是關鍵,優質安全的畜產品生產是目標。畜牧產業主要是利用動物營養原理科學配制飼料,遵循動物遺傳原理,利用育種方法生產優質畜禽品種,采用繁殖技術快速繁殖后代,為人類提供肉、蛋、奶、毛、皮、絨等產品。因此,畜牧學概論課程與畜牧產業相對應,課程內容涵蓋了畜牧產業所屬環節(圖2)。
2 思政元素挖掘及框架體系構建
2.1 思政元素挖掘
根據該課程內容,結合團隊優勢和多年教學經驗,將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思政元素、思政模塊進行了梳理匯總。列出所有課程知識點所映射的思政元素,例如介紹理想蛋白質的概念及組成時,引出“木桶原理”,聯系到當代大學生自身性格錘煉和能力培養,教育大學生全面發展,不能有明顯的短板,否則會影響其發展前途,并對這一思政元素進行凝練歸納,歸為獨立人格模塊。利用這種方法,該課程共析出42個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總結概括為6個思政模塊,分別為獨立人格、思辨能力、勵志精神、傳統文化、哲學道理和家國情懷(表1、圖3)。
2.2 思政框架體系的構建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5-9]。因此,可將該課程思政框架體系歸納為“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1個育人主線,6大思政模塊,42個思政元素”(圖3)。
2.2.1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思想政治建設的總要求,囊括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因此,該課程將其作為思政體系的引領。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對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標,能夠增強學生對民族和國家的自豪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社會層面建設的目標,能夠增強學生對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就感;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每個公民價值準則的要求[10-11],能夠增強學生對自身發展的責任感。例如,該課程中的緒論部分綜述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所取得的成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職業自豪感,進而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識。
2.2.2 以育人為主線。
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課程育人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將立德樹人貫徹到高校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將專業育人與思政育人有機結合,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時代中國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12-13]。有些課程只講專業知識,未能將課程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哲學道理等思政元素挖掘出來,聯系學生自身實際,思政育人沒有充分體現出來。例如,該課程中的動物哺乳行為反映了血緣關系,讓學生學會感恩,這一思政元素與“以文化人,以德潤身”的思政育人理念相輔相成,因此該課程思政以育人為主線,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輪驅動促進人才高質量培養。
2.2.3 思政元素+思政模塊。
該課程涵蓋內容之多、學科范圍之廣,是其他許多專業課程所不具備的,因此從課程實際出發,針對每一章每一節進行梳理,共挖掘出42個思政元素,在此基礎上對思政元素進行總結歸納,形成六大模塊。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離不開獨立人格、思辨能力,獨立人格是一個人獨立生存生活的重要基礎,思辨能力是成熟的標志,因此獨立人格和思辨能力是成長成才的基本條件。例如,剛出生的幼齡動物要學會獨立生存,這一生命規律與人的成長是類似的,可以提示大學生要自立自強。哲學道理不僅包括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蘊含著從古至今的普世哲理;勵志精神包括心態、毅力、執著、勤奮等元素;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秀思想,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職責,此外傳統文化也會豐富人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高地。家國情懷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情懷,其中既包含個體對家庭的感恩和回饋,又包含對國家和民族的擁護和支持。因此,將該課程六大思政模塊的邏輯關系可理解如下:獨立人格和思辨能力是人才成長的內在因素,要不斷修煉和鍛造;哲學道理、勵志精神和傳統文化是精神食糧,將其融入身體中化作學習動力;家國情懷既是思政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人才的必備素養。
3 結語
專業課程中不僅包括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蘊含著傳統文化、勵志精神、家國情懷等思政元素,深入挖掘這些元素將有利于增強課程的育人功能,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作為動物科學專業和畜牧學科的一門綜合性課程,畜牧學概論課程理應守好專業培養中的這段渠,建好學科建設中的這段路,種好課程思政育人的責任田,促進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以及課程教學與品德教育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A/OL].(2019-09-29)[2020-09-25].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706.htm.
[2] 段笑曄,郝雯.“課程思政”視閾下外語類大學生文化自覺與自信提升的探索與實踐:以日語教學為例[J].科教文匯,2020(2):185-187.
[3] 丁亞萍,許勤,林煒,等.護理專業課程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新實踐探索[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6):487-489.
[4] 陳曉勇.我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結構及其研究方向[J].黑龍江動物繁殖,2013,21(2):56-60,64.
[5] 習近平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EB/OL].(2017-10-18)[2020-09-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0800.htm.
[6] 尹建平.民辦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方式研究[J].科幻畫報,2019(12):249,251.
[7] 夏盼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的多層透視[J].經濟研究導刊,2020(4):185-187.
[8] 魏兵.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求知,2020(1):45-47.
[9] 何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加強兵團職工思想政治工作[J].當代兵團,2020(1):26,34.
[10] 張麗娟.復雜系統論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的啟示[J].教育現代化,2019,6(A0):157-158.
[11] 符濤.紅色旅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以海南省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9(10):104-109.
[12] 高鳴霞.課程思政在“國際結算”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23):57-58.
[13] 涂斌,劉在今,余麗,等.如何將思政元素植入應用型專業課程的路徑研究:以《建筑施工》課程為例[J].磚瓦,2020(9):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