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敏 ,王坤紅 ,王亞娟 ,王欣 ,安驕娜
(1.定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定州 073000;2.定州市人民醫院老年科,定州 073000;3.定州市人民醫院輸血科,定州 073000;4.定州市人民醫院科教科,定州 073000)
基底節腦出血在高血壓腦出血中屬于最常見的一個腦出血部位,腦出血腫塊會使神經核團損傷以及中斷神經纖維聯系,患者主要表現為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等,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死亡[1]?;坠澞X出血的病發率及患病率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增多。基底節腦出血不僅給患者帶來長期病痛,還嚴重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對其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壓力[2]?;坠澞X出血患者在高血壓病患者中占70%~80%,主要病發在50~65歲的老年人,男性發病率占大多數。研究中顯示,血壓增高,經常劇烈活動以及過度激動會導致病發,發病比較急,幾分鐘或幾小時之間病情就會發展到高峰[3]?;坠澞X出血患者因全身情況的不同,出血量出血位置也會不同,所以具有較高的危險性,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對其進行快速有效的治療非常重要[4]。本文研究涼血散瘀湯加減輔以醒腦開竅針刺聯合微創穿刺引流治療基底節腦出血的效果。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基底節腦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治療組、引流治療組各50例。聯合治療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53~62歲,平均年齡(55.6±5.1)歲,出血量 30~60 mL,平均出血量(43.5±13.2)mL,高血壓病病史 3~15年,平均高血壓病病史(9.5±4.4)年;引流治療組中,男26例,女 24例,年齡 54~62歲,平均年齡(56.2±4.6)歲,出血量 30~65 mL,平均出血量(45.6±15.5)mL,高血壓病病史3~14年,平均高血壓病病史(10.2±3.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經過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并證實為腦出血;所有患者病灶區為基底節區,且基底節區出血量>30 mL,具有明確的手術指征,無手術相關禁忌癥。符合《中風病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5]中對基底節腦出血診斷標準,主癥為偏癱、神識昏蒙、口舌歪斜;次癥為頭痛、暈眩、共濟失調。
1.3 排除標準 伴有心肝腎及造血功能異常患者;患有精神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凝血功能障礙者;生命體征極其不穩定、血壓持續升高且懷疑再出血者;腦死亡者;合并腦疝者;因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所導致的腦出血者。
1.4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臨床常規治療,靜脈滴注250 mL甘油果糖或者250 mL甘露醇靜注以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靜注硝酸甘油以維持患者血壓,經CT檢測,觀察患者血腫吸收情況,使用止血劑、神經營養藥物、脫水劑控制患者病情。引流治療組患者行微創穿刺引流進行治療,觀察血腫位置使用顱腦CT,在距頭皮最近的基礎上選取血腫最大層面中心點為手術靶點,使用CT引導對血腫塊位置進行標記,確定穿刺點、穿刺方向、穿刺針的長度使用CT定位法確認,應用專門的穿刺針進入血腫中心靶點,將針芯拔出后封閉針帽,將側管連接上,取弱負壓,抽取患者顱腦血腫塊液體,緩慢抽取液體,一邊抽取一邊轉動針體至抽出血凝塊為止。抽出血凝塊以后將5 mL生理鹽水+2~12萬U尿激酶注入血腫腔,開放引流要經過4 h夾管后,1次/日,每天使用腦顱CT檢查并觀察患者血腫引流情況,血腫引流達到90%以上拔出穿刺引流針。聯合治療組患者在引流治療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涼血散瘀湯加減輔以醒腦開竅針刺進行治療,涼血散瘀湯:水牛角30 g(先煎),石菖蒲、牡丹皮、熟大黃各10 g,赤芍15 g,生地黃20 g,水煎口服,早晚行2次服用,患者病情嚴重者可以3次/日,2周為1個療程。針刺方法:針刺雙側內關穴,捻轉提插瀉法1 min,以醒腦開竅;針刺人中穴雀啄瀉法至眼球濕潤為度,用于醒腦開竅;針刺三陰交穴,提插補法至肢體抽動3次為度,以滋補肝腎;針刺極泉穴、委中穴、尺澤穴,提插補法至肢體抽動3次為度,不留針,以疏通經絡;針刺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捻轉補法1 min,以補益腦髓。每日1次,每周6次,連續治療4周。
1.5 內皮素(ET)、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水平檢測 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患者治療前后ET、FIB水平,抽取患者空腹清晨血液5 mL,離心處理,取血清,待測。緩沖液把使用50 mmol/L碳酸鹽包的抗原進行溶解,為濃度10~20 μg/mL,按100μL/孔加入96孔酶標板中,過夜保存4℃。第2天舍棄包被液,使用磷酸鹽吐溫緩沖液(PBST)洗3次,將1%的150 μL牛血清白蛋白(BSA)加入每個孔中,封閉在37℃環境中1 h。使用PBST洗滌3次,在每個孔中加入100 μL不同倍比稀釋度的血清,加入對照樣品,37℃孵育2 h。使用PBST洗滌5次,加入100μL稀釋后的HRP標記的二抗,在37℃孵育1 h。PBST洗滌5次,使用顯色劑顯色20 min后,在酶標儀上讀取A405吸收值。
1.6 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使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6]對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進行評分,由患者自行回答包含視空間、語言、計算機、延遲記憶、即刻記憶、注意力等7個方面30個題目,共30分,認知能力有損害指標為22分以下,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使用Z積分法。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表(ADL)[7]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檢測,包括進食、梳妝、洗漱、洗澡、如廁、穿衣等,功能性移動包括翻身、從床上坐起、轉移、行走、驅動輪椅、上下樓梯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1.7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腦水腫體積檢測 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8]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進行評分,NIHSS量表共有12條,主要包括意識水平、肢肌力、下肢肌力、面癱、失語、構音障礙、共濟失調、忽視癥、感覺、視野、遠端肢體功能,分數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將患者經過CT檢查后相關數據,使用多田公式計算出血腫體積、總占位效應體積,腦水腫體積=總占位效應體積-血腫體積。
1.8 治療效果評估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30 d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評價標準。所有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改善≥75%為顯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功能改善>25%且<75%為有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功能改善≤25%或者沒有改善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9 并發癥發生率統計 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再出血、應激性潰瘍、顱內感染等并發癥率并進行比較。
1.10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ET、FIB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前ET、FIB 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手術前相比,手術后兩組患者 ET、FIB 水平均降低(P>0.05),且聯合治療組患者低于引流治療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ET、FIB水平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ET and FIB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者ET、FIB水平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ET and FIB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s)
注:與本組手術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節點 ET(pg/mL) FIB(g/L)聯合治療組 50 手術前 39.12±6.25 2.68±1.26手術后 23.61±2.85* 1.82±0.58*引流治療組 50 手術前 40.26±7.11 2.74±1.32手術后 31.16±3.21* 2.33±0.75*
2.2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前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手術前相比,手術后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升高(P<0.05),且聯合治療組患者高于引流治療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 and daily life ability score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s) 分

表2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 and daily life ability score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s) 分
注:與本組手術前比較,**P<0.01;與引流治療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節點 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聯合治療組 50 手術前 21.26±6.45 36.23±6.27手術后 29.37±1.24**#61.24±2.13**#引流治療組 50 手術前 21.48±6.71 37.26±6.15手術后 24.16±1.58** 42.15±3.14**
2.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腦水腫體積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腦水腫體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手術前相比,手術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腦水腫體積均降低(P<0.05),且聯合治療組患者低于引流治療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腦水腫體積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nd brain edema volume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腦水腫體積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nd brain edema volume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s)
注:與本組手術前比較,**P<0.01;與引流治療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節點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腦水腫體積(mL)聯合治療組 50 手術前 31.26±5.61 27.61±5.26手術后 12.14±2.51**# 3.26±1.42**#引流治療組 50 手術前 31.31±5.14 26.85±5.41手術后 19.62±2.25** 18.62±2.61**
2.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聯合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引流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32,P=0.037)。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例
2.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聯合治療組患者再出血、應激性潰瘍、顱內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引流治療組,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775,P=0.009)。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Tab.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例
基底節腦出血發病比較復雜,主要包括風、火、虛、瘀、痰5個方面,其病關鍵在于瘀?;坠澞X出血發病主要機制是血瘀,血瘀程度越嚴重出血量越大,血瘀不清除會阻塞靜脈,繼發再出血[9]。
中醫理論中基底節腦出血歸為中風范疇,主要臨床癥狀為頭痛、偏癱、昏厥、失語等[10]。涼血散瘀湯主要成分由水牛角、石菖蒲、牡丹皮、熟大黃、赤芍、生地黃組成[11]。水牛角,性味甘涼、清熱解毒;石菖蒲,開竅豁痰、益智醒神;牡丹皮,活血化瘀、止血涼血并且不留瘀;熟大黃,清熱瀉火、涼血逐瘀;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養血[12]。涼血散瘀湯主要功能有活血化瘀、止血涼血、瀉火開竅等。醒腦開竅針可以促進缺血區腦細胞修復,使細胞缺血后抗氧能力提高,缺血再灌注損傷得到抑制[13]。微創穿刺引流可以使血腫塊充分引流,有效延緩血腫占位效應,改善血腫周圍健康組織灌注,減輕患者不適[14]。
ET是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多肽因子,可以收縮血管物質,血腫周圍存在水腫、繼發缺血與ET過高表達具有重要關聯[15]。FIB屬于凝血因子,是影響機體血凝度的主要因素,對基底節腦出血患者血腫消散吸收產生不利,嚴重影響到患者的預后及康復[16]。本研究中顯示,使用涼血散瘀湯加減輔以醒腦開竅針刺聯合微創穿刺引流對基底節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療后,患者ET、FIB水平下降,說明使用涼血散瘀湯加減輔以醒腦開竅針刺聯合微創穿刺引流可以降低ET、FIB水平,減少基底節腦出血患者腦水腫的形成。
有學者研究中顯示,涼血散瘀湯促進血腫、水腫吸收,使腦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微創穿刺引流可以徹底清除患者血腫塊,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等[17-18]。本研究顯示,使用涼血散瘀湯加減輔以醒腦開竅針刺聯合微創穿刺引流對基底節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療后,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提高,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腦水腫體積降低,說明使用涼血散瘀湯加減輔以醒腦開竅針刺聯合微創穿刺引流可以提高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能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使腦水腫體積減少。
本研究顯示,使用涼血散瘀湯加減輔以醒腦開竅針刺聯合微創穿刺引流對基底節腦出血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單獨使用微創穿刺引流進行治療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單獨使用微創穿刺引流進行治療的患者,說明使用涼血散瘀湯加減輔以醒腦開竅針刺聯合微創穿刺引流可以提高基底節腦出血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涼血散瘀湯加減輔以醒腦開竅針刺聯合微創穿刺引流可以減少基底節腦出血患者腦水腫,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