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倩倩 楊雅娟 沈婷婷 毛旭東 周 穎 王 燕
(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 上海 200001;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全科醫學科 上海 200001;全科教學基地 上海 200001)
隨著計算機的出現,人們預測醫學教育將從傳統的講座,討論課程等改革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以提高創造力,并導致醫生實踐的改變。目前,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培)及實習生教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不斷提高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及醫學生教育質量的要求。以規范化培訓提升師資帶教水平,以規范化培訓促進醫療水平提升,以規范化培訓促進醫院發展,是當前規范化培訓的新形勢與新常態。為了進一步規范化教學,我院通過在實習醫師、住院規培醫生及臨床帶教教師移動手機使用醫學教學平臺APP,對教學中的規培、實習教學活動等進行統一管理,為醫院內的管理者、醫師提供完備的教學服務,通過制定全院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活動,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醫生的綜合素養,帶動醫院的社會影響力。
2020年8月13日-2020年8月15日,選擇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的帶教老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師(規培醫師)、本科在讀實習醫師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問卷星的匿名自填式網絡問卷調查方法,在研究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自行編制問卷,調查內容包含個人身份,對教學信息化管理的態度,對醫學教學中心APP的使用滿意度及建議,對醫院教學工作的建議等。
問卷星網頁版收集問卷并生成相關統計圖,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表示。
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17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173/173)。
醫院帶教老師 38.73%(67/173),社區帶教老師 2.31%(4/173),規培醫師 29.48%(51/173),實習醫師 29.48%(51/173)。
80.92%(140/173)調查對象認為其非常重要,13.87%(24/173)調查對象認為其可有可無,5.2%(9/173)調查對象認為其沒有必要。

表1:調查對象對教學信息化管理的態度
(1)希望教學活動的發布時間是:88.44%(153/173)的調查對象希望在活動前3天-1周發布教學活動,其余調查對象(11.56%,20/173)希望在活動前1天發布教學活動。
(2)活動評教時間:70.52%(122/173)的調查對象會在活動當天評教,25.43%(44/173)的調查對象會在后期想起來時一起對多次教學活動進行評教,4.05%(7/173)的調查對象不會評教。
(3)喜歡的教學活動方式:病例討論的受歡迎度為40.46%(70/173),小講座的受歡迎度為38.73%(67/173),其中帶教老師比較喜歡病例討論,其次為小講座;規培醫師、實習生較喜歡小講座;教學查房的受歡迎度較低,為20.81%(36/173)。
(4)使用醫學教學平臺APP的整體滿意度:61.85%(107/173)的調查對象對該軟件表示滿意,其中帶教老師對該軟件的滿意度較高,不滿意人群有2.89%(5/173),為規培生或實習生,其不滿意的原因包括軟件卡頓,操作繁瑣,希望該APP可替代紙質輪轉手冊,節省資源與時間,減少不必要的重復。
83.08%(142/173)調查對象認為教學可以督促反復總結學習,提高臨床技能。15.03%(26/173)調查對象認為教學可以提升醫患溝通、人文關懷的能力。2.89%(5/173)的調查對象認為教學是負擔,均為規培醫師或實習醫師。

圖1:教學對臨床工作的作用
雖然醫學教學平臺APP的應用在前期操作中比較繁瑣,帶教老師及規培醫師、實習生的不習慣在所難免,但熟悉其使用方法后調查對象的整體滿意度為61.85%(107/173)。由于對其使用時間較短,目前應用較多的功能為個人信息錄入,輪轉計劃發布及查看,入科簽到及宣教,教學活動掃碼簽到、活動日志錄入及查看、教學活動評教等,本次調查問卷正是圍繞這些項目展開。
在本次調查中,調查對象對該軟件的應用提出了各項可行性建議。針對教學活動的發布及提醒,88.44%(153/173)的調查對象希望在活動前3天-1周發布教學活動。在教學管理中,查看輪轉計劃(82.08%,142/173),臨床病例、知識題庫和技能考核量表的學習(75.14%,130/173),教學活動的通知和內容展示(教學日志和現場照片、講課幻燈片展示)(70.52%,122/173)較受關注。在對醫學教學中心平臺網頁版的建議中,所有調查對象均較關注(1)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基地出站考試信息(80.92%,140/173),(2)醫院圖書館(76.3%,132/173),(3)醫院各基地近期的教學活動,宣傳及信息發布(73.99%,128/173),(4)醫院各科室及教研室、基地開展的繼續教育學習班內容。對于喜歡的教學活動方式:病例討論的受歡迎度為40.46%(70/173),小講座的受歡迎度為38.73%(67/173),教學查房的受歡迎度較低,為20.81%(36/173)。以上建議都將在未來該平臺的應用中采納并進行進一步改進及完善。
在本次對教學信息化管理的態度的調查中,80.92%(140/173)調查對象認為其非常重要,13.87%(24/173)調查對象認為其可有可無,5.2%(9/173)調查對象認為其沒有必要。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利用智能手機和APP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形式,互相補充,除實踐操作外,帶教和住院醫師均反映能適應網上教學,與既往單一的教學模式相比,能增強住院醫師自主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扎實理論基礎知識,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培養臨床思維能力。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特別是醫生,需要有關信息系統的技能和知識,不僅作為最終用戶,而且需要關于需求規范和評估的技能和知識。醫學平臺APP的應用是我院對協同管理模式的探索,旨在利用信息化技術搭建快速信息溝通平臺,實現教學醫院醫療、教學、科研三大職能的高效實現,減少諸多流程環節和一些不必要的勞動,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次調查中,提及教學對臨床工作是否有幫助,83.08%(142/173)調查對象認為教學可以督促反復總結學習,提高臨床技能。15.03%(26/173)調查對象認為教學可以提升醫患溝通、人文關懷的能力,提示臨床醫師、規培醫師以及實習生對醫患溝通、人文關懷重視尚有不足。我國醫學人文教育課程主要設置在基礎課程階段,在此期間學生沒有接觸臨床工作,對醫生職業、行為沒有具體認知,容易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醫學人文課程成為單純的理論灌輸,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學習相應的理論來認識醫學人文,而醫學人文實踐卻要等到實習階段才能真正地接觸和體會。這導致很多醫學生對學習醫學人文課程缺乏興趣,在實際的臨床醫學實踐中缺乏良好的指導。良好的人文溝通能力是新型醫學模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幫助住院醫師防范醫療糾紛、提高醫德素養、改善醫患關系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住院醫師進一步發展的自身需求。同理,實習生也是未來醫師隊伍的預備役,需加強在臨床實習階段對其的人文教育。這就需要帶教老師自身提高對人文關懷及人文教育的重視,并在臨床工作中注重與患者的溝通及人文關懷,言傳身教,切實提高規培生、實習生對人文關懷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