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霞
(江門市新會圭峰小學 廣東·江門 52910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的這句話說明了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主動的去學。當然面對沉重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做到喜歡學、主動學似乎很難。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
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白紙一張,只要老師肯花心血從小事教育、引導他們,他們肯定能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經過后來訓練得來的,我們既要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又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放心地開展訓練的工作,而且要從平常每一件小事做起,使學生不知不覺養成習慣。例如:學生回答問題小聲,不一定要專門用一節課去訓練,而更需要的是平時提問時就該要求學生大聲一點回答,如果不行的,可鼓勵或示范,讓學生及時糾正。還可以把幽默帶進課堂使學習可以愉悅的心情學習放膽學習會更大聲回答問題,效果會更好。
養成表達習慣,我從低年級起就培養他們使用準確、簡練的數學語言來表達思維過程,以此促使其思維水平的發展。如教8﹢4時,教師要用湊十的方法(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教師講清計算過程,然后讓學生看著演示圖、算式,模仿教師講,這樣不僅掌握了計算方法,又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以后教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學生也能運用數學術語表達計算方法了。
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上課專心聽講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前提。對于小學生來說,專心聽講的習慣是靠老師有意識的采取各種措施,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堂生動活潑,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堂上,要求學生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系。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我經常用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問題就可以讓學生“回心轉意”,從而糾正學生精神不集中、貪玩、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的不良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學生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養成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可以這樣做:每次批改作業時,對書寫認真的學生加上“笑臉”“書寫認真”等激勵性的評價,而且挑選幾個最工整的作業本進行展覽,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勝心,還可以通過點滴的肯定使學自信增強,不斷地以寫字工整為榮,樹起正氣,相信能夠堅持一段時間,肯定會出現很多的“小小書法家”。書寫良好的數學作業,不僅反映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而且也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因此我對學生的書寫要嚴格要求,數字、符號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清晰,格式要規范,排列要均勻,畫線部分要求用直尺。我在每次批改作業,發現不按格式書寫或出現錯誤,都用恰當的記號指出作業中的錯誤,要求學生“有錯必糾”,及時訂正。實踐證明,通過嚴格書寫,使學生形成耐心、細致、嚴肅、認真的書寫作業習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錯誤。
記得有位偉人說過:“你可以把馬拉到河邊,但你卻無法迫使它飲水。”一個安靜坐在教室里的人不等于就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等于教學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學的關鍵就在于如何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覺得低年級最重要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強大內驅力。為了使學生對于新課產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形式多樣,新穎有趣,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數學游戲,從而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例如在教學“1-5的認識”時,我就設計了“游動物園”的游戲。上新課前我先說:“小朋友,你們喜歡游動物園嗎?”學生們都興奮地說:“喜歡!”“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小動物們都回到動物樂園,熱鬧極了,老師就帶你們去看一看動物園中可愛的動物。”接著多媒體出示動物園里的各種動物圖,并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問:“你們都看到些什么?它們各有多少?看誰的反應是最快,比比賽好嗎?最快的小朋友可以拿到自己喜歡動物頭像。”于是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說出,如:大象有1只、犀牛2頭、山羊3只、小鳥有4只、5朵花。這樣,不僅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去,而且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生數學的興趣和動機,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得到訓練與培養。
挖掘教材趣味因素激發學習興趣。好動、好奇、好勝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為此我們應根據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以啟發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逐步做到想學樂學。如:教學“20以內進位加”時,可以設立一個情景:一個動物王國,小動物們正在做題比賽,誰做對了,就可以得到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小朋友想不想也和小動物一樣得到一把金鑰匙?”。學生的興趣盎然,進入了情景,教師出示十以內加法復習題,讓學生快速解答,然后教師宣布“答得又對又快的小朋友已拿到了金鑰匙”,現在要開啟第一道知識大門了。面臨新的任務挑戰,學生們充滿好奇和期待,這時出示新授內容。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如運用直觀的實物、模型、圖片、幻燈、錄像等來激發興趣,使學生在看了還想再看。
又如在二年級下冊《解決問題》有教學“加減混合運算”這一課時,教材只提供了兩種解答方法:
方法一:用原有人數先加又來了的人數,再減走了人數,求出現在的人數。

方法二:用原有人數先減走了人數,再加又來了的人數,求出現在的人數。

當然,根據已有舊知的經驗,學生在與同學交流中應該很快想到這兩種方法,教學的重點就如何引導學生把兩道分步的算式改寫成一綜合算式。我本以為教材就這樣安排,順理成章可以結束這一課時,想不到一位平時總是抱著“無意注意”的態度聽課的小男孩突然舉手說還有第三種方法,看他一本正經的樣子,我示意他當小老師說說自己的想法,真讓人出乎意料!
表2所示數據是在混合汽修正過程中截取的,發動機運行一段時間后,混合汽很快就修正到表1所示的數據。在筆者進行學習值清除后,混合汽長期修正值和短期修正值又都歸零,噴油時間變成了1ms,但氧傳感器λ值居然變成了0.6,此時發動機抖動加劇。但是,很快ECU又開始參與混合汽修正,短期修正值從0變成了-25%,同時噴油脈寬也變成了0.8ms,氧傳感器λ值變成了0.8,此時,雖然發動機仍然有些抖動,但比之前要平穩了許多。隨后,ECU繼續對混合汽進行修正,長期修正值也開始從0逐漸變成了-35%,噴油脈寬變為0.6ms,發動機運轉趨于基本平穩,此時調節過程已達到極限,氧傳感器λ值維持在0.99。
方法三:后來13人,又走了6人,總的來說,來的人數比走的人數多7人。那么現在的人數就在原有的人數上增加7人。

在一節課上,新教材設計的意圖并不是只重視學生看懂圖意而輕視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而是給我們這些使用新教材的實驗老師提供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和創新平臺,用不同的方法去啟發學生理解圖中所蘊含的知識點,達到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以提高學習主動性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差異,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贊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保護和激勵學生所有的創造欲望和嘗試,注重課堂中生成的東西,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配套教材第10頁,數學故事,怎樣買票省錢?題目給出如下信息:“大人每位3元,小孩每位1元”,“團體5人或5人以上,每位2元”,有兩組人,一組是5個大人,3個小孩。另一組是3個大人,5個小孩。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理解題意,獨立思考,計算,再在小組交流。很快學生便得出第一組可以買團體票:2×8=16(元);個人票:3×5+3=15(元),買個人票比較便宜。第二組:也可以買團體票:2×8=16(元);個人票:3×3 + 5=14(元),也是買個人票比較便宜。這時有一個學生舉起了高高的小手,說:“老師,第一組我還有更省錢的方法:5個大人買團體票,3個小孩買個人票,2×5+3=13(元)。”隨即,有的同學們投來贊賞的目光,也有的同學傳來反對聲音,認為不行,不能拆開同一組人。究竟能不能,我把這個問題,拋回給學生,讓學生再在小組里討論。經過討論,班中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能,并且有創意。這時我說:“老師也同意可以這樣買票。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購票可以靈活運用,如不夠規定人數買團體票時,可以其他游客,合在一起買團體票,那就可以省錢?”話音剛落,又有另一位學生提出,第二組也可以只用13元:3個大人和2個小孩合一起買團體票,另外3個小孩買個人票,2×5+3=13(元)。這時學生不約而同地響起了掌聲。那位剛回答的學生,則充滿自信滿足地坐下。誰還想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時又一位學生提出,兩組8個大人合在一起買團體票,所有的小孩買個人票,則花24元,2×8+8=24(元)。比起剛兩組分開最省錢的方法,13+13=26(元),還省了2元。這時連我也不由自主地拍起了手掌。
一節課中,我們可能預設了許多要講的東西,但更要注重課堂中生成的東西。在活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很多創新的東西可能在不經意的環節中產生,如果能把握住,并加以引導,可能就會讓學生迸發不可想象的思維火花,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達到意外的收獲。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最終將服務于生活。在數學教育上應如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這就要求教師能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學習聯系起來,讓學生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
我會涂:

我會填:用 法算。
我的發現:
教師別出心裁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涂一涂、算一算、比一比等體驗中思考發現:分數乘法的意義跟整數乘法的意義一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了,對學習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就會事半功倍。
又如有的教師在教學《秒的認識》時,除了展示師生收集的生活各個領域有關秒的圖片,還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器官來體驗秒的長短,如用動作來表示1秒有多長,播放一段音樂,猜一猜有幾秒,分小組活動:數脈搏、計算、寫字、背古詩……來體驗1分鐘有多長,揭示1分=60秒。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必須要有興趣。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努力創建學生喜愛的課堂,盡力滿足學生的多種需求,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孩子的數學分析能力就會有突破,我們的數學成績就會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