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山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開拓國際市場、增強我國綜合實力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黨建原理教研室副主任強舸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在不同時期都發揮著職能不同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促進國有企業提升生產經營績效,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社會建設和國家發展等諸多方面中的作用上作出了顯著貢獻。
十九大修改的《黨章》正式提出“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依照規定討論和決定企業重大事項。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中黨的基層組織,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這一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總體要求,為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國有企業黨建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強舸表示,從經濟上說,首先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非常大的比重。2019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33.9萬億元,國有金融企業資產總額293.2萬億元。2020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有89家。可以說,國有企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沒有國有企業,中國的國民經濟運行和改革發展事業都將遭遇巨大困難。
其次,國有企業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它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上,更體現在它所處的行業及所具備的技術優勢上。具體來說,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有的行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例如房地產行業。作為整體的房地產行業對國民經濟運行、國家金融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都非常重要,但是,在房地產行業中,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具有不可替代性。與之不同,大多數國有企業則具有極高的不可替代性。具體來說,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保障、國防軍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大都為國有企業。從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力來看,國有企業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特高壓輸變電、第四代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已經成為體現國家綜合實力、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話語權的重要力量。在這些行業中,中國國有企業掌握的許多技術優勢在國內乃至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強舸向《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表示,十八大以來,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屬性的認識上,黨的理論的進展明顯。具體來說,雖然在我們黨的理論根源上,一直都肯定國有企業的政治屬性。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上一輪國有企業改革開啟后的20多年中,中央文件中較少提及國有企業的“政治基礎”定位,大多是從經濟角度強調國有企業的作用和意義。十八大以來,在30多年國有企業改革經驗積淀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這一問題形成了清晰、系統的認識,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理論在基本框架上得到了根本完善。
從黨的理論發展歷程看,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國有企業的總體表述是:“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主要強調的還是國有企業的經濟作用。2015年8月24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則時隔多年再一次明確指出了國有企業的政治意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有的表述“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之后,《指導意見》又緊跟著寫道:“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015年11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聽取對55家國企巡視的匯報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不僅是黨執政的重要經濟基礎,更是黨執政的政治基礎?!?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著重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p>
在關乎宏觀的國家政治屬性之外,國有企業還是國家許多具體政治戰略的直接執行者。從維護國家安全、保障改善民生看,國有企業在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實施國家重大戰略、支持國防現代化建設、保障能源資源安全、精準脫貧攻堅、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都發揮了頂梁柱作用。根據“一帶一路”倡議的規劃,中國在很多國家投資建設鐵路、公路、電網等基礎設施,乃至直接承包港口、開發礦山等。目前,上述項目的多數都是由國有企業承擔的,國有企業承擔的重要價值在于能夠更好地讓企業的經營行為與國家的國際戰略有效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