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軍
“從神舟系列飛船,到空間站、月球車,我國航天器上幾乎都有星箭公司生產的特種玻璃產品,我們的秘訣之一就是創新。”河北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勇說。星箭公司是秦皇島開發區孵化的一家高科技企業,截至今年4月,企業已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提供了650多萬片特種玻璃蓋片。
作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首批、河北省首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開發區自1984年成立時就確立了“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的目標。經過35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成為秦皇島市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極。2018年,秦皇島開發區在全國219家國家級開發區考核評價綜合排名中位居第28位,成為河北省唯一躋身全國30強的國家級開發區,并連續9年在河北省開發區綜合發展測評中位居第一。
“這些成績的取得源于我們注重創新驅動,始終抓住科技興區這個牛鼻子,通過創建科研平臺、打造高新產業集群、集中精力抓項目,全力以赴推動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窗口、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秦皇島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蘇景文介紹說。
科技創新環境優化。今年年初,科技部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e谷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列其中,這是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自2014年成立以來獲批的首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中關村e谷(秦皇島)創想空間以“提供優質空間、營造創新氛圍、致力創業服務”為理念,圍繞新興信息服務、高端軟件、先進環保、高效節能、核心電子等產業,通過立足企業需求、整合多方資源,將中關村e谷(秦皇島)創想空間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新興產業創新創業企業和人群的聚集地。經過7年的發展,園區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已引進項目和創業團隊70余家,完成知識產權300多項,帶動就業2000多人。秦皇島開發區編制了《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實施方案》《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實施方案》《2020年區域創新平臺建設實施方案》3個工作方案,完成了《2020年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情況分析報告》,協調省科技金融發展促進中心、秦皇島市科技創新投資有限公司、開發區泰盛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機構,積極推進設立天使投資基金,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新科技金融環境。
區域創新能力增強。2020年,秦皇島新增科技創新平臺20家,其中省級平臺6家,增長率達31%,區域創新平臺累計達到86家;擁有各類孵化器、眾創空間14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5個。秦皇島開發區積極謀劃出臺《創業港灣管理工作實施辦法》,規范創新創業載體,增強創新能力。如今在秦皇島開發區,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享受到了政策紅利,通過引進中關村的“人才+資本+服務”的孵化運營模式,秦皇島開發區在新興信息服務、文化創意、信息網絡、高端軟件、先進環保等產業方面為入孵創新創業者提供全程“中關村式”服務。積極推進中關村海淀園建設,參與中關村海淀園發展規劃(2020-2025)的評審,為中關村海淀園下一步發展建立綱領性指導;推進海創園加速器建設,謀劃擴大加速器發展空間,篩選對接北京林業大學螺旋藻研究所共建微藻國際研究院、派耳科技3D打印等優質項目到加速器進行產業化。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2020年,全區有效期內高企數量達到161家,占全市總量的51%;高新技術產業完成主營收入586.3億元,占全區總量比重達到63.5%,同比增長8.1%,實現利潤55.9億元,全區占比74.3%,同比增長22.9%。秦皇島開發區積極推進廣碩眾創空間、海創園加速器和康復輔具產業園建設,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全鏈條孵化體系,目前海創園加速器已有4家企業進駐。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61項,其中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6項,共獲支持資金2819萬元;依托天大環保研究院的河北省河道水質凈化及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實現了全區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2020年,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實現產值38.5億元,稅收2.75億元,帶動就業4951人。e谷創想空間、北島博智和科泰創新工場已形成自身獨特的生態體系。
蘇景文表示,秦皇島開發區將加大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圍繞產業龍頭培育中小微企業,推動龍頭企業強起來、中小微企業多起來,使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積極推進汽車及零部件、糧油食品深加工、高端裝備智能制造3個主導產業,智慧消防及信息技術、康復輔具及醫療健康2個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321”產業布局,并圍繞這一產業布局不斷補鏈、延鏈、強鏈,進一步突出龍頭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著力打造現代化的綠色產業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