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在青海省科技廳的指導下,全省各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深入貫徹落實《青海省技術市場管理辦法》《青海省技術交易補助實施細則》《青海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青海省關于優化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服務水平,在服務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創業孵化、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完善技術市場服務平臺。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評估系統、技術交易系統、在線活動系統等服務功能,平臺訪問量達到17 000余次,發布政策文件、通知通告和服務動態、專利供求等信息500余條。2020年,青海技術市場綜合服務平臺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青海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二是建成西寧科技大市場。2019年5月啟動運行由西寧市人民政府、青海省科學技術廳、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聯合共建的西寧科技大市場。市場建筑面積2 315.38平方米,設有“一網一廳四中心八平臺”,聚集“展示、交易、交流、共享、服務”五個核心功能,入駐科技服務中介機構20家,成為全省規模最大、配套最全、功能最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自運營以來,累計舉辦各類活動100余場,舉辦各類培訓15余場,培訓500余人次,征集錄入科技成果1 000余項,服務企業600余家(次),促成科技合作簽約項目80余項,簽訂技術咨詢服務合同32項。三是開展優惠政策進園區活動。主動與各園區管委會對接,與園區企業面對面開展溝通交流,幫助企業破除政策操作過程中的難題。舉辦4期技術經紀人培訓,培養全省技術經紀人240余人。“十三五”期間,1 132家企業享受了優惠政策,累計歸集可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81.30億元,累計減免企業所得稅12.76億元。2020年,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獲批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成為全國36家國家級培養基地之一。
“十四五”期間,省科技廳將進一步完善全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全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產業、服務基層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來源: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