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萊萊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好語文,課前預習必不可少。
三年級語文除了基礎知識以外,還增加了閱讀和寫作。為了讓孩子語文學習輕松、高效,結合教材編寫意圖,我打算采用預習三部曲:1.讀課文三遍以上;2.摘錄文中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3.提一兩個你不明白的或感興趣的問題。
我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讀課文三遍以上,能讓學生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摘錄句子或段落,不僅鍛煉學生的書寫能力,也讓學生加深對優美語言的初步印象;提問則鍛煉了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預習三部曲”實行兩個月之后,我發現有部分孩子開始應付。如,摘錄句子只摘字數最少的,提問就說“我并沒有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好端端的預習作業,變成了部分學生心中的“雞肋”,純屬浪費時間。我立即調整預習策略。
我拿著字典來到教室:“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不說話的老師,你們猜是誰?”
“字典。”學生齊刷刷地回答。
“對,”我說,“你們不是第一次接觸字典,我們曾經在字典上學到很多本領。”
“老師,我不會寫的字都查字典。”小王說道。
“你很會利用字典,你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我夸贊道。
“有了字典,我很少問媽媽不理解的詞語。媽媽說,她被我嫌棄了呢。”小張笑著說。
“看來,字典讓你們感受到了自主學習的魅力。孩子們,字典像一位知識非常淵博的老師,用好字典,能夠很好地提升你們的語文能力。”
有的孩子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紛紛說:“老師,我們今天就把字典帶來了呢。”沒帶字典的孩子則羨慕地看著他們。
我見狀說道:“今天未帶,不要緊。明天,老師想在我們班開展一次查字典比賽,內容就是第十五課課后的生字,并弄明白字詞的意思,今天晚上你們可以提前準備準備。”
第二天,我將事先設計好的試題發給他們,學生拿到試題迅速翻開字典尋找答案。他們神情專注,時而蹙眉思考,時而面露欣喜。很快,第一個學生舉手。我一看,竟然是平時不愛查字典的小楊。第二個、第三個……十分鐘之內,所有的學生都完成了答題。
我采訪小楊,小楊說:“查字典考驗的是理解能力,昨天晚上我在家練習了很久,幾乎把每個字的意思背下來了呢。”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同學們紛紛向他投去了贊許的目光。
我看時機已經成熟,說道:“同學們,會查字典是一種能力,更是學習語文方法之一。語文能力的提升,并不僅僅是積累幾句優美的句子,記一些要寫的字,更需要對字詞進行正確的理解和運用。字典,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而且,通過練習,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查字典達人,就像今天的小楊同學。”
理解漢字的基本含義是語文能力中最關鍵的能力之一,光認識、不理解其中含義,就無法正確使用語言。中國漢語博大精深,有些字在不同語境里有不同讀音、不同意思,想要學好語文,其中要義之一,還得理解每個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基于這樣的理解,我把查字典的作業納入預習當中來。
一個月后,我發現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慢慢地提升了。
原來,學生并不是不想進步,而是在學習語文的路上,沒有找到能激發學習動力的方法,對簡單的任務易產生懈怠。摘錄語句和提出問題,顯然不能滿足他們對語文學習的需求。
我又想起了那句話,孩子天生就是愛學習的,只要教育者引導方法得當,孩子怎么會缺乏學習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