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妍,張 琴,沈子屹,陳海濤,劉行海
(川北醫學院:1.2017級護理學系;2.2017級臨床醫學系;3.生理學教研室,四川 南充 637000)
2型糖尿病是一類以體內血糖水平過高為特征的代謝障礙性疾病。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環境等因素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愈來愈高,呈全球流行性趨勢[1];其中 2 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主要危害在于其慢性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目前,對2型糖尿病并發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腎臟、心臟、周圍神經、腦等組織器官,然而對腸道影響的研究甚少[4]。臨床研究發現,許多糖尿病患者病常伴隨有腹瀉、便秘、腹痛和大便失禁等胃腸道并發癥[5]。糖尿病胃腸道并發癥雖然不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但其引起的惡心、嘔吐、腹部不適、胃腸脹氣等胃腸道癥狀可給患者帶來諸多不適,但其具體的發病機制仍未闡明。有研究表明,炎性細胞因子及氧化應激在2型糖尿病發病進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6];結構和功能變化導致腸道內環境失衡,導致腸道局部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降低腸道抗炎和調控作用[7];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可加劇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惡化,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并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有研究表明,綠茶水提取物可有效緩解大腸桿菌攻毒小鼠的腸道損傷[8]。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作為綠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高血脂、抗糖尿病等多種藥理活性[9]。在傳統醫學中茶在治療腹瀉和腸胃炎方面擁有悠久的歷史。但尚未見EGCG對早期2型糖尿病引起的腸道病變的影響的文獻報道。本研究通過高脂高糖飼養維持大鼠高血糖水平,再通過腹腔注射低劑量鏈脲佐菌素(STZ)破壞大鼠胰島正常功能,建立早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繼續給予高脂高糖飼料飼養。而后每天采用EGCG灌胃治療,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監測大鼠血糖,觀察EGCG對2型糖尿病大鼠小腸組織形態、緊密連接蛋白和腸系膜結構及功能的影響,探討EGCG是否對2型糖尿病大鼠小腸具有保護作用,旨在為EGCG的深層開發利用及臨床2型糖尿病腸病治療提供實驗依據。
1.1材料
1.1.1主要試劑與儀器 EGCG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鈉、STZ均購自美國sigma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檢測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公司,快速血糖試紙及血糖測定儀購自長沙三諾科技公司。
1.1.2動物及飼料 2019年10月選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動物合格證號:SYXK(川)2013-076],一級,重量180~200 g。動物及飼料均由川北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方法
1.2.1建立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 自由進食飲水,適應性飼養1周后按照區組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8只,其余為造模組。正常對照組采用常規飼料(6%脂肪、7%其他成分、8%纖維素、22%蛋白質、57%碳水化合物)飼養。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參照文獻[10]的方法。造模組采用高能飼料(5%膽固醇、15%豬油、20%蔗糖、60%常規飼料)喂養1個月,空腹12 h后一次性注射STZ 25 mg/kg(STZ注射前用pH=4.2檸檬酸緩沖液配成1%濃度)。繼續高能飼料喂養1個月后尾靜脈采血測定空腹血糖(FBG)>7.8 mmol/L作為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的判斷標準[11-12]。
1.2.2動物分組及給藥方法 將成功造模大鼠按照區組隨機分為模型對照組和EGCG治療組,每組8只。正常對照組和模型對照組每天給予等量生理鹽水,EGCG治療組每天給予EGCG 100 mg/kg,連續給藥1個月。給藥期間各組大鼠均用常規飼料飼養。動物飼養于川北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自由飲水。
1.2.3檢測指標 藥物干預1個月后各組大鼠禁食、禁飲12 h,采用1%戊巴比妥鈉(35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仰臥位固定,行腹主動脈取血,采用快速血糖測定儀測定FBG。迅速摘取各組大鼠小腸組織,一部分腸組織進行SOD、MDA檢測,嚴格按說明書操作;一部分腸組織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用于常規病理切片并行蘇木精-伊紅(HE)染色。

2.1各組大鼠一般情況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大鼠明顯多飲、多食、多尿、毛發晦暗、活動減少等;與模型對照組比較,EGCG治療組大鼠上述情況均有所好轉。
2.2各組大鼠FBG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大鼠FBG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EGCG治療組大鼠FBG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FBG比較
2.3各組大鼠小腸組織SOD活性、MDA水平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大鼠小腸組織SOD活性明顯降低,MDA水平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EGCG治療組大鼠小腸組織SOD活性明顯升高,MDA水平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大鼠小腸組織SOD活性、MDA水平比較
2.4各組大鼠小腸組織病理檢查結果比較 正常對照組大鼠小腸黏膜結構完整,絨毛整齊;模型對照組大鼠小腸黏膜絨毛水腫,部分絨毛出現缺損、斷裂,高矮不一;EGCG治療組大鼠小腸黏膜絨毛較模型對照組完整,絨毛缺失減少。見圖1。

圖1 各組大鼠小腸黏膜病理檢查結果比較(HE,100×)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方式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已成為全球性疾病。目前,我國已成為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第二大國,且呈現愈來愈年輕化趨勢,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活與健康的慢性病之一[13]。主要危害在于其慢性并發癥,而在眾多研究中,主要是集中在肝臟、腎臟、腦、血管等器官。對2型糖尿病胃腸道并發癥的研究卻少之又少。但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隨有腹瀉、便秘、腹痛和大便失禁等胃腸道并發癥,給患者帶來許多困擾。
2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的代謝性疾病[14]。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絨毛內部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平滑肌和神經纖維網等結構。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會導致腸道結構和功能變化[15];導致腸道局部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降低腸道抗炎和調控作用,加劇糖尿病病情的惡化。本研究結果顯示,模型對照組大鼠小腸黏膜絨毛稀疏,部分絨毛出現斷裂、缺損,高矮不一,EGCG治療組大鼠小腸黏膜絨毛損傷程度較模型對照組輕。提示EGCG對2型糖尿病大鼠小腸具有保護作用。但在研究進程中并未觀察到模型對照組大鼠排便出現明顯異常,推測可能是在成模后1個月完成,此時屬2型糖尿病大鼠的病程早期。提示雖然在早期病程的2型糖尿病大鼠腸道沒有明顯的功能改變,但小腸黏膜形態已發生改變。
有研究表明,高血糖與氧化應激相互作用參與了糖尿病的發生、發展[16]。在糖尿病或高血糖狀態下生物體內氧化應激增強,自由基產生增加,抗氧化能力減弱[17]。SOD作為生物體內氧自由基的自然天敵,能對抗氧化應激對細胞或組織的傷害;MDA作為脂質過氧化代謝產物,其水平增高則引起明顯的細胞或組織損傷[18]。據文獻報道,綠茶水提取物可有效緩解小鼠的腸道損傷,減輕小鼠腸道反應[8]。
EGCG作為綠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高血脂、抗糖尿病等多種藥理活性。大量研究表明,EGCG能通過抑制炎性性別因子激活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B等多條信號通路[19];增加細胞內糖原累積,改善葡萄糖耐受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島素抵抗,緩解高血糖水平,減輕腸道氧化應激反應,抗氧化能力相對增強,過氧化代謝產物減少,從而保護腸黏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大鼠小腸組織SOD活性明顯降低,MDA水平明顯升高,提示2型糖尿病大鼠小腸組織存在氧化應激損傷。與模型對照組比較,EGCG治療組大鼠FBG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既往相關研究結果一致[20]。與模型對照組比較,EGCG治療組大鼠小腸組織SOD活性明顯升高,MDA水平明顯降低,表明EGCG可降低氧化應激對小腸組織的損害,調節氧化應激狀態,減輕2型糖尿病小腸黏膜損傷,從而具有對2型糖尿病大鼠小腸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EGCG可通過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減輕小腸組織氧化應激,改善2型糖尿病小腸黏膜損傷,從而具有對2型糖尿病大鼠小腸的保護作用,有助于穩定糖尿病患者病情,減輕2型糖尿病患者胃腸道反應,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