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鳳 康蘭俊 孟靜靜 李冰立 王 超
(1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2 衡水市園林中心 河北 衡水 053000)
玉簪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頂生總狀花序,因花苞質地嬌瑩如玉,狀似頭簪而得名。玉簪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并造成脫落穿孔,影響開花觀賞,甚至引起整株死亡。其中發生最普遍、最常見且造成危害最嚴重的主要是玉簪炭疽病,常常對玉簪的葉片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目前對于不同植物炭疽病的防治仍以化學藥劑為主,但由于藥劑較為單一,長期大量施用殺菌劑,炭疽病病原菌對化學殺菌劑產生了抗性。開發研制新型生物菌劑來替換或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成為農藥界研究的熱點。
1.1 玉簪內生細菌的分離與純化。收集炭疽病病株及相鄰健康植株的根、莖、葉,經過表面清潔消毒處理,研磨并涂布于營養瓊脂上,37 ℃培養48 h,根據菌落形態分離純化保存。
1.2 玉簪炭疽病菌孢子囊懸浮液的制備。將采集的新鮮炭疽病病葉進行沖洗,于30 ℃保溫箱中培養3 d,收集其產生的孢子囊制備懸浮液備用。
1.3 離體葉片防效測定。選取生長一致的健康玉簪葉片,將得到的內生菌和炭疽病菌孢子囊懸浮液進行離體葉片防效試驗,將配制好的玉簪炭疽病菌孢子囊懸浮液(105個孢子囊/ml)噴布于葉片背面。24 h 后噴涂細菌懸液(106cfu/ml),并用封口膜密封。設置對照和重復組。計算病情指數,并從中篩選出對玉簪炭疽病具有較好防效的內生菌并鑒定。
1.4 生防菌的生防效果測定試驗
1.4.1 測定不同接種量對生防效果的影響。按濃度接種5%、7%、10%生防菌懸液和5 ml 炭疽菌孢子懸浮液。30 ℃培養,每隔24 h 用8 層紗布過濾,并用無菌水沖洗5 次,測菌絲濕重,計算菌絲濕重相對百分率。以對照菌絲濕重為百分之百計算。
1.4.2 測定不同溫度對生防效果的影響。按以上試驗結果,選擇生防菌和炭疽菌孢子懸浮液添加量,在溫度為28 ℃和35 ℃,相對濕度為90%以上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并測定病斑直徑。
1.5 生防菌與化學藥劑田間防效對比試驗。在衡水市玉簪花區進行田間試驗。試驗期間玉簪只進行常規管理,即正常的施肥、澆灌等,不噴施其他化學藥劑。采用噴霧法施藥,設計5 個處理樣區,其中1 個樣區接種生防菌懸液,其余4 個樣區分別噴施炭疽福美可濕粉劑、施保功可濕粉劑、應得懸浮劑、亞胺唑可濕粉劑200 倍稀釋液,每個處理面積10 m2,在每個樣區內調查10 個葉片,記錄不同階段各級病葉數,計算病情指數,比較田間防護效果。
2.1 玉簪內生拮抗細菌分離與篩選。從玉簪根、莖和葉樣品中共分離得到50 株內生細菌,進行離體葉片防效試驗分析,5 株防效比較明顯,表示該5 株內生菌對玉簪炭疽病具有一定的防效(如表1)。其中,NSJ-11 對玉簪炭疽病菌防治效果最好,達到70.4%,該高效菌株經鑒定為巨大芽孢桿菌。

表1 內生細菌對玉簪炭疽病離體葉片的防效
2.2 內生細菌NSJ-11 不同接種量對玉簪炭疽病菌抑菌效果的影響。由于NSJ-11 細菌接種量不同,在不同的培養時間炭疽菌絲的濕重不同,與對照組對比見圖1。7%接種量下的菌絲濕重高于7%和10%的接種量的試驗組,第6 d 時7%的接種量菌絲的濕重已降至17.3%,說明7%的接種量對玉簪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較好。

圖1 NSJ-11 接種量對玉簪炭疽病菌抑菌效果
2.3 溫度對內生細菌NSJ-11 抑制玉簪炭疽病菌效果的影響。圖2 顯示了28 ℃和35 ℃溫度條件下的病斑直徑。葉背面按比例噴施7%生防菌菌懸液,1 h 后噴施50 μl 炭疽孢子懸浮液。處理后放在塑料容器中,每個處理設置2 組,分別放在溫度為28 ℃和35 ℃、相對濕度為90%以上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8 ℃病斑直徑大小分別是10.1mm、12.2mm、11.9mm、10.8mm。35 ℃條件下,其病斑直徑和抑菌率與28 ℃有相同的趨勢,但抑菌效果更明顯,病斑直徑大小分別是5.1 mm、5.3 mm、4.5 mm、3.8 mm。35 ℃條件下NSJ-11 抑菌效果更好。

圖2 不同溫度下NSJ-11 抑制玉簪炭疽病菌效果圖
2.4 內生菌NSJ-11 生物防效與化學藥劑田間防效對比試驗。將4 種化學藥劑進行200 倍稀釋,與NSJ-11菌液進行田間抑菌效果對比,結果如圖3所示。NSJ-11、炭疽福美可濕粉劑、施保功可濕粉劑、應得懸浮劑與亞胺唑可濕粉劑200 倍稀釋液的抑菌率分別為89.2%、86.4%、95.5%、77.5%、85.1%。

圖3 NSJ-11 生物防效與化學藥劑田間防效對比圖
由此可見,生防菌的抑菌效果甚至比一些化學藥劑的抑菌效果更好。為節約成本和保護環境,可以適當加大生防菌的應用。生防菌營養要求低、繁殖快,一般不產生有害的代謝產物,近些年利用生防菌作為拮抗微生物防治植物炭疽病的應用越來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