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張 鵬
(1 河南省舞鋼市農技推廣中心 河南 舞鋼 462599;2 舞鋼市農業執法監察大隊 河南 舞鋼 462599)
1.1 試驗材料。供試小麥品種為百農207。供試氮肥為尿素(含N 46%),磷肥為過磷酸鈣(含P2O511%),鉀肥為氯化鉀(含K2O 60%)。
1.2 試驗方法。試驗設置習慣施肥區、化肥減量區、不施肥區3 個處理,肥料減量區面積200 m2,農民習慣施肥處理區面積667 m2,不施肥區面積40 m2。
1.2.1 習慣施肥區處理。按照當地習慣施肥量(主要指氮、磷、鉀肥)、施肥品種和施肥方法確定常規施肥處理(具體情況見表1)。
1.2.2 化肥減量區處理。各試驗點化肥減量處理依據土壤養分化驗結果、目標產量、施肥參數確定。高肥力目標產量500 kg/畝,中肥力目標產量450 kg/畝,低肥力目標產量400 kg/畝。
1.2.3 不施肥區處理。不施用任何化學肥料。
1.3 試驗地肥力水平。各試驗點肥力水平見表1,播種前采集基礎農化樣,按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中土壤測試要求,采用常規分析方法檢測各項養分。

表1 各試驗點基礎地力情況
1.4 田間管理。播種期在2019年10月17~20日,小麥播量10 kg。冬前化學除草1 次,2020年3月上旬防治紋枯病1 次,4月16日和5月2日各防治銹病和蚜蟲1 次。6月上旬收獲,各處理收獲3 個1 m 雙行計產考種。
2.1 肥料投入分析。肥料投入情況見表2。從表2 可以看出:習慣施肥區氮、磷、鉀肥畝投入總量平均為22.67 kg,其中,氮肥12.67 kg,磷肥7.17 kg,鉀肥2.83 kg,氮磷鉀肥投入比例為1∶0.57∶0.22,肥料投資131 元/畝;化肥減量區氮、磷、鉀肥畝投入總量平均為21.67 kg,其中,氮肥11.5 kg,磷肥4 kg,鉀肥6.17 kg,氮磷鉀肥投入比例為1∶0.35∶0.54,肥料投資126.33 元/畝,由此可以看出,化肥減量區比習慣施肥區肥料投入量少1 kg/畝,肥料投資少4.67元/畝。不施肥區肥料投入量為0,投資也是0。

表2 各試驗點肥料投入情況 單位:kg/畝,元
2.2 產量結果分析。由表3 可以看出,不施肥處理6個試驗點平均畝產197.08 kg,其中,高、中、低肥力地塊平均畝產分別為231.6 kg、195.2 kg 和164.45 kg;習慣施肥處理6 個試驗點平均畝產400.4 kg,其中,高、中、低肥力地塊平均畝產分別為430.8 kg、409.7 kg 和360.7 kg;化肥減量區6 個試驗點平均畝產443.05 kg,其中,高、中、低肥力地塊平均畝產分別為486.45 kg、448.65 kg 和394.05 kg。化肥減量區比不施肥區平均增產245.97 kg,增產幅度106%~150%,平均增產率124.81%;化肥減量區比習慣施肥平均增產42.65 kg,增產幅度8%~15%,平均增產率10.65%。由此可以看出,化肥減量區處理小麥產量高于習慣施肥區和不施肥區,增產率分別為10.65%和124.81%,減肥增產效果顯著。

表3 各試驗點產量結果
2.3 經濟效益分析。從表4 可以看出,化肥減量區比不施肥和習慣施肥處理均表現為增收?;蕼p量區比不施肥區畝增收317.6~412.4 元,平均增收365.61元;化肥減量區比習慣施肥區增收58.6~135.8 元,平均增收89.97 元?;蕼p量區的增收幅度在不同肥力水平地塊表現不同,高肥力地塊和中肥力地塊增產增效明顯,比習慣施肥區平均分別畝增收121.3 元和83.9 元?;蕼p量區產投比高于習慣施肥區,產投比平均為7.01∶1,習慣施肥產投比平均為6.11∶1,不同肥力水平地塊產投比不同,但化肥減量區和習慣施肥區均表現為高、中、低肥力水平地塊的產投比依次降低,因此,對于中、低肥力地塊需進一步提高地力,優化配方,提高小麥產量,提高產投比,提高經濟效益。

表4 各試驗點經濟效益比較
由本試驗可以看出,基于不同肥力水平,按照基礎肥力條件,合理配比,實現肥料減量應用是可行的,并且增產增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