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碧玉
膝關節是人身體較大又復雜的屈曲關節,在承受幾乎全部體重的同時還要擔負起完成腿部各種運動的任務。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會因退化等因素而出現疼痛,困擾著很多中老年人。
中醫認為“諸筋皆屬于節”“膝為筋之府”“肝主筋,腎主骨”,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肝血腎精是筋骨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肝血充盈時,能保證全身經筋得以滋養,肝血虧虛,則會筋脈疼痛。老年人經常覺得腿沒勁,上樓梯費力,都和肝血腎精虧虛有關系。因此,治療膝關節疼痛,須從補肝養腎著手。下面筆者給大家開出3張護膝處方,供參考選用。
補益肝腎、滋養筋骨的中藥主要有熟地黃、白芍、川芎、當歸、木瓜、麥冬、枸杞、續斷、牛膝、雞血藤等。運用這些藥物時,需辨證論治:老年女性應著重補肝血,故應適當加大當歸、白芍、川芎的用量,以養血活血、柔筋止痛;寒邪較重者(膝痛伴關節冷涼、屈伸不利,得熱痛減,遇寒加重,陰雨天明顯,苔白,脈弦),可以加入制川烏、制草烏,以加強散寒之功;淤血較重者,可以加點桃仁、紅花;如果膝關節腫痛,可以加木瓜、牛膝,能加強舒筋、活血、祛淤之功效。以上方子中,丹參、枸杞、當歸、木瓜屬于藥食同源的中藥,平時煲湯也可以適當添加,每次不超過10克即可。
膝蓋不適,可以按摩腿部的阿是穴(此穴又名不定穴,沒有固定位置,哪里疼就在其附近按壓即可),也可以重點按摩血海穴、委中、內外膝眼、鶴頂等穴位。
血海穴在膝蓋內側,可以將對側的手掌心對準膝蓋正中,拇指和食指成45度,拇指指尖所在的位置就是血海穴。按壓時,將拇指端放在血海穴上,用力按壓5秒,以感到酸脹為佳,重復5次。也可以用拍打的方式,坐在椅子上,右腿架在左腿上,手掌拍打右腿的血海穴數次,然后換腿,輪流拍打10~15次。
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刺激委中穴可以增加關節內的血液供應和潤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膝蓋下面有兩個凹陷,外側的叫外膝眼穴,內側的叫內膝眼穴。可以用吹風機吹這兩個穴位,直至兩個穴位的周圍都感覺溫熱。注意吹風機不要靠肢體太近,以免燙傷。
鶴頂穴在膝上部,屈膝,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按摩此穴,可以緩解膝關節酸痛、腿足無力。
如果陰冷天癥狀加重,可以用艾條在以上穴位上方約3厘米處熏5分鐘,再揉一揉。在施治過程中,要認真操作,防止灼傷皮膚。當患處熏得稍感難受時,立即將艾條移至患處周邊煙熏,然后再移回患處煙熏,如此反復操作。一天1次,一次15~20分鐘,10天為一療程,也可至不痛為止。但要注意的是,皮膚過敏、女性月經期、呼吸道感染者勿用艾灸施治。
用伸筋草、透骨草、紅花、海桐皮、五加皮、草烏、木瓜、桑桂枝、艾葉等藥物煎水,趁熱熏洗患處,每天2次,每次20分鐘。可祛風通絡,溫經散寒,利水消腫,活血止痛。
也可以采取藥浴法,將雞血藤、伸筋草、絡石藤、川芎、木瓜、川椒、路路通、海桐皮、秦艽等中藥水煎去渣取液1000毫升左右,再加清水2升,倒入深度約為60~80厘米的藥浴袋內,雙小腿深入袋內,一起放入裝滿40℃左右溫水的泡洗桶內,袋內藥液浸泡至足三里附近,每次泡洗30分鐘左右,一天1~2次,每次間隔3~7小時,一份藥液可用3天,18天為一療程。泡洗時可以加少量酒及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