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祥俊
肺癌是起源于氣管、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最常見的肺部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快速,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極大。據2018年全球統計數據顯示,男性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占惡性腫瘤的第1位;在女性群體中,肺癌的發病率位列惡性腫瘤的第3位,死亡率位列第2,僅次于乳腺癌。
肺癌的發生與吸煙、職業暴露、空氣污染、電離輻射、飲食、遺傳、肺部病史等因素有關。其臨床癥狀與腫瘤大小、類型、發展階段、發生部位、有無并發癥和轉移密切相關。早期肺癌患者可能不會有明顯的癥狀,這主要是因為肺實質神經較少,自然觸發的感覺也就較輕。僅有5%~15%的早期患者在常規體檢、胸部影像學檢查時發現,發現時并無明顯癥狀。
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患者通常會表現為以下幾種癥狀:(1)咳嗽,常表現為無痰或少痰的陣發性刺激性干咳;(2)胸痛,呈不規則隱痛或鈍痛,咳嗽時疼痛可加重;(3)痰中帶血或血痰;(4)發熱,主要是腫瘤阻塞氣管,繼而引發阻塞性肺炎,肺不張或者腫瘤組織壞死,引起發熱癥狀;(5)呼吸困難,約10%的肺癌患者以此為首發癥狀,表現為氣短、喘息,偶爾出現喘鳴。
因此,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刺激性干咳,對癥治療無效;或是呼吸道癥狀經治療兩周之后仍不能緩解,尤其是出現血痰或是刺激性干咳等癥狀加重的表現時,一定要加強注意,警惕肺癌的可能性,及時就診。
隨著肺癌細胞的轉移、侵蝕,患者的病情會逐漸加重,根據轉移部位不同,可能出現以下相關癥狀:(1)由于癌腫侵犯喉返神經,患者出現聲音嘶啞;(2)當癌腫侵犯上腔靜脈,患者會出現面部、頸部等上腔靜脈梗綜合征癥狀;(3)當癌腫侵犯胸膜,會引發患者出現胸膜腔積液,通常表現為血性,大量的積液還會進一步導致患者氣促;(4)當癌腫細胞進一步侵犯到胸膜以及胸壁時,會引發患者出現持續性的劇烈胸痛;(5)當上葉尖部肺癌侵入到胸腔入口處相關器官組織,例如第一肋骨、鎖骨下動脈等位置時,患者會出現較為劇烈的胸痛、臂痛甚至是上肢運動障礙等癥狀。(6)如果患者在近期出現頭痛、惡心以及眩暈或是視覺障礙等情況,那么可能是出現了癌細胞腦轉移的可能性。此外,肺癌還可出現多處轉移,如腎上腺、肝臟、胰腺、胃腸道、淋巴結等,導致黃疸、黑便、腹痛、血尿、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肺癌患者選擇保守治療或是手術治療,需要結合其具體的身體情況判定。保守治療包括化學藥物治療、放療以及靶向治療,是為了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難以實現肺癌的根治。
對于年齡較小、身體狀況良好,且治愈可能性比較大的患者通常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對于年齡比較大、體質比較差并且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是不建議進行手術治療的)。通過手術治療的方式,盡早切除病灶,減少病變范圍,并結合術后綜合治療的方式,能夠極大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對于早期患者而言臨床治愈率較高。同時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當前手術治療已經基本實現微創,能夠極大地減輕患者的痛苦。
肺癌患者在日常一定要注意居住環境的空氣清新,避免接觸刺激性氣味,刺激肺部;其次要進行適量的活動,例如太極、散步及呼吸操等活動量適中的運動,避免癥狀的進一步加劇;此外,患者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觀察病情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