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欣遙
在衣不解帶地照顧生病家人一周后,41歲的謝女士突然感覺左耳像被“堵”上了一樣聽不見了——毫無預兆,突發性耳聾就這么“任性”地出現了。突發性耳聾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不分男女老少。不過整體來說,它最常發生在中年人群,40~55歲占據了該病患者的半壁江山。
突發性耳聾(簡稱突聾)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覺神經性耳聾,多在晚間或晨起時發病,數小時后發覺突然聽力下降。像謝女士這樣的患者,很可能和她近期生活壓力加大有關。除了過大的壓力,生氣、憤怒、憂郁、悲傷等負面情緒,以及病毒感染、內耳血管病變、疲勞、飲酒、失眠、妊娠和環境氣壓溫度改變等,噴嚏、擤鼻、嘔吐、排便、大笑等或潛水造成的內耳窗膜破裂,都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患者。
在諸多耳聾中,突聾是最有希望治好的耳聾。盡管有部分突發性耳聾有自然恢復的可能,但治療與不治療的結果還是大有區別的。近年國內報道的大量資料可證實這一點。不經治療的自然恢復率約30%;而治療的有效率可達60%~86%,關鍵是治療開始的早晚。治療愈早,效果愈好;就診過晚,往往造成終生耳聾。一般發病后2天內就診者,有50%以上恢復聽力,3周后就診者約5%可恢復;2個月后才去就診者,多不能治愈。
發生突發性耳聾,就診越早越好。但由于具體病因不明,對此病的治療沒有一種方法是絕對有效的,采用綜合治療,多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1)糖皮質激素。在急性發作期,可以采用糖皮質激素等治療,達到抗炎與抗病毒感染的目的,也可以起到有效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作用。
(2)血液流變學藥物。常用的血液流變學藥物就是10%低分子右旋糖酐,用藥方式為靜脈滴注。該藥物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血容量,明顯降低其血液的黏稠度,還能有效改善患者內耳的微循環。但該種治療方法不適合用于合并出血性疾病與心功能衰竭的患者。
(3)鈣通道拮抗劑。尼莫地平與西比靈等是治療突發性耳聾較為常用的鈣通道拮抗劑,具體應用時只能選擇其中的一種。
(4)溶栓、抗凝藥。常用藥物為巴曲酶、尿激酶等,可以防止因栓塞而引起腦組織的惡化病變。但使用此類藥物時,一定要注意監測凝血功能。
(5)神經營養類藥物與抗氧化劑。突發性耳聾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經損傷,因此要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神經營養因子、甲鈷胺等)或者是抗氧化劑(如銀杏葉提取物、硫辛酸等)。
高壓氧治療不僅可以明顯緩解突發性耳聾患者內耳水腫的程度,緩解其缺血缺氧的損害,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內耳循環,大大提高其血液、組織細胞氧分壓以及血漿容血量在組織中的彌散半徑,進而促進前庭神經纖維與內耳毛細胞的修復,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其血小板的聚集。有多項研究表明,高壓氧治療聯合藥物與其他治療手段治療突發性耳聾的效果,要明顯優于單一的高壓氧療法。
該種治療方法還可以有效抑制神經肽與甲腎上腺素的釋放,進而有效阻斷交感神經節后纖維,在擴張血管管徑的同時,進一步加快血流速度與耳內微循環。
就是經患者肘部靜脈引血100毫升于抗氧化專用血袋中,注入等體積的一定治療濃度的醫用三氧混合氣體,順時針轉動血袋混勻3~5分鐘后,經原引血靜脈通路回輸至患者體內,回輸畢后拔除穿刺針,加壓包扎1小時。三氧就是臭氧,醫用臭氧具有強氧化性,可增加血液紅細胞攜氧量,促進氧氣在組織中的釋放,改善血液循環,同時還可清除血液毒素,具有解除癥狀、延緩或阻止病情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