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鵬
75歲的張大爺在北京西城區的一個老小區住了40多年了,雖然房子老一些、舊一些,但張大爺卻住得很舒心。因小區房子拆遷,張大爺搬到了兒子那里去住。換了大房子,換了新環境,沒想到張大爺卻因冠心病發作住進了醫院。
俗話說:“搬一次家,脫一層皮?!被鸺娞厣t學中心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胡桃紅教授介紹說,像張大爺這樣因搬家病倒的例子并不少見,原因是:大多數老年人都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搬家帶來的勞累、焦慮和不適會使他們血壓波動,血糖不穩,導致原有基礎病復發。而且老人在原來的小區里住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有自己熟悉的朋友圈和社會圈,衣食住行都已經形成規律。突然一下子搬到新地方,失去了原有的熟悉環境,離開了關系密切的街坊鄰居,常常會產生一種孤獨感和失落感。特別是那些“空巢”老人,本來有一些老鄰居、老朋友相互照應,常在一起拉拉家常,打打牌,下下棋;遷到新居后,由于對周圍的環境和鄰居都不熟悉、不習慣,從而就會產生一種孤寂凄涼的感覺或出現煩躁不安、心情沮喪的心理反應,也就是患上了常見的“喬遷綜合征”。
老人搬家除了生理疾病,有的還會引發“心病”。兒女們、兒孫們生活在大城市,平時都忙于工作,一大早就出門上班去了,只剩下老人獨自守著空洞洞的大房子,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和東西都換了地方,使用起來都需要重新適用。老人剛搬過來,對周圍的環境和人都感到很陌生,下樓買菜、散步、遛狗等,眼前看到的全是一張張陌生面孔,從而會產生緊張、焦慮心理。如果老人本來就性格內向、孤僻,很少與外界接觸,就會更難融入新小區和新的人群,時間久了,有的老人還會患上抑郁癥。
胡桃紅教授提醒,老年人在遷入新居后,需注重心理調適。
1. 做好遷居的思想準備。老人遷居前多到新居的周圍看一看,走一走,以便熟悉和適應新居的環境。屬于集體拆遷的小區,最好是與關系較好的街坊鄰居一起購買新住宅,以便到了新環境之后能夠相互照顧,相互做伴,以避免產生遷居后的孤獨感和空虛感。
2. 做好遷居后的生活安排。老年人遷入新居后的一年內,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適應,不習慣,尤其是對于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情緒也比較容易波動。在這個時期,子女們不管工作多忙,一定要多陪陪老人,多關心老人的精神需求,對老人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也可以帶老人到劇院看看戲劇、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讓老人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3. 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生活在新居環境中的老年人,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或集體活動,如可以到居委會報名參加老年舞蹈隊、秧歌隊,飯后沒事與小區里的老人下下棋、打打牌,久而久之,大家很快就熟悉了,生活自然也就過得更充實了。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