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江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預計在節能、電氣化加速、清潔能源替代以及碳匯集技術發展四個最主要的碳減排舉措方面,后期相關政策的力度相較之前均會有進一步地加大。
4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指出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受此消息影響,4月23日,部分碳中和概念股開始表現活躍,例如首航高科、誠邦股份、華西能源、航天工程等股票漲停,長源電力、中材節能、遠達環保、南網能源、臺海核電等個股紛紛沖高。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碳中和所帶來的投資機會時間長、范圍廣、跨度大。那么,在碳中和概念股中,投資者如何進行布局?
市場前景為90萬億-100萬億元
4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的主要目標。
作為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28%的能源大國,中國碳中和也是全球凈零排放的重要一環。去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將力爭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同年12月,在巴黎協定簽署五周年之際,中國再次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波斯頓咨詢公司預計截至2050年,國內需要完成減排目標各項舉措所需累計投資為90萬億-100萬億元,約占2020-2050年累計GDP的2%。
目前,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建設正在穩步推進,而儲能規模化應用迫在眉睫。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碳中和目標對儲能行業是巨大利好,電化學儲能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保守預計,2021年國內累計裝機規模5790.8MW,在市場發展理想的情況下,規模或能達到6614.8MW的高點。
碳中和投資機會有哪些
根據東方證券整理碳中和板塊投資邏輯,編輯梳理如下:
能源供給側。主要涉及碳排放監測、CCUS、碳交易、清潔能源(風、光、核電、水電和其他清潔能源)占比提升。
例如,在火電改造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監測與測算需要通過相關儀器設備對溫室氣體的濃度或體積等進行連續測量——催生出碳排放監測與核算的投資機會。大數據分析,篩選出能耗高的工廠,進行節能改造——催生出第三方環境治理的市場需求。
能源的傳輸配儲。主要涉及特高壓、電力物聯網和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服務、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電化學儲能、抽水蓄能和氫能源。
例如,國家電網將在“十四五”期間在新能源集中開發地區和負荷中心新增開工 2000 萬千瓦以上裝機、1000 億元以上投資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對比“十三五”,國網“十四五”抽蓄投資將同比增長約 43%。
能源需求消耗側。主要涉及工業能耗減少(鋼鐵、建材、有色金屬領域的供給側減量+電能替代+資源循環利用)、建筑過程裝配式、交運領域的新能源替代(主要為新能源乘用車、運輸、環衛、商用和專用車的電動化)。
例如,全球電動車革命到來,推進時間表明確;產業鏈迎來長期邏輯。空港設備、客車、物流車、環衛車等專用和商用車領域,同樣存在巨大的電動化替代提升空間。
2020年9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首次就全球負責任權益投資發布征求建議書,標志著中國公共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開啟負責任權益投資之路。擁有大規模管理資產和自上而下型決策架構的公共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能極大刺激國內綠色金融資產的發展,與碳中和投資主題形成合力。
各機構對碳中和投資觀點
安信證券表示,碳中和是長達40年的主題投資機會。我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政策意味著更陡峭的節能減排路徑,實現難度較大。歐美早在2010年前就已實現了碳達峰,而我國仍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持續上行中,未來碳減排任務艱巨。相較于歐美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50-70年過渡期,我國碳中和目標隱含的過渡時長僅為30年。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預計在節能、電氣化加速、清潔能源替代以及碳匯集技術發展四個最主要的碳減排舉措方面,后期相關政策的力度相較之前均會有進一步地加大。關于未來投資市場,安信證券研報認為碳中和目標利好四大主線:第一,清潔能源方面,光伏、風電、儲能、生物質能、新能源車、智能電網等。第二,新能源上游原材料方面,銅、新能源金屬(鋰、鎳、鈷)等。第三,碳中和目標推動供改方面,煤及煤化工、硅、鋼鐵、水泥等板塊龍頭。第四,節能環保需求方面,環境監測、新能源環衛裝備、可降解塑料、節能系統、綠色建材等。
華泰證券指出,中國從碳排放高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顯著更短,這意味著政策助力具有緊迫性,12個細分賽道將有望受益于碳中和承諾帶來的邊際變化。
海通證券認為,碳中和相關投資機會包括兩類:一是節能減排類,相關行業包括煤炭、公用事業、建材、石化、基礎化工、家電等。二是新能源類,相關行業包括新能源、電力設備、有色等。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碳中和政策背景下,電力能源將迎來深度脫碳,風光發電將成為主要能源。光伏、風電和儲能產業將極大受益,非電力部門更加清潔化+電力化。新能源車和裝配式建筑等行業也存在著持續發展機會。同時,碳排放端深度綠化,以生物降解塑料為代表的環保產業會得到顯著發展。投資方向上,短期看,鋼鐵、化工、建材、有色、造紙等周期行業內有優質產能的標的將受益;在環保行業中,具有降低工業企業生產能耗和排放技術的環保企業也將優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