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娣娣 申琳琳
小孩子不愛吃飯,可以說是令很多父母、爺爺奶奶非常頭疼的情況之一,有時候并不是小朋友不乖,也不是飯菜不可口,而是因為孩子的脾胃出了問題。
兩個月前,8 個月的沐沐因為感冒發燒被媽媽帶來了淮安市中醫院,推拿科醫生胡舒然在和家長交談過程中了解到,沐沐平時不愛吃奶,稍微吃一點就會吐奶,嚴重時嘔吐物中有未消化食物和奶瓣,喝奶量和吃的輔食量明顯比同齡嬰幼兒少,之前在其他院診斷為胃食管反流。
沐沐媽對胡醫生焦慮地說道:“孩子不舒服,我心里特別擔心,尤其是平時他不愛喝奶,每次只能喝60~90 毫升, 比同齡寶貝要少很多,不吃飯怎么長身體啊?”
胡醫生根據患兒不欲吮乳,嘔吐奶瓣,大便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指紋淡等臨床表現,通過中醫辨證診斷為脾胃氣虛,予以健脾助運的推拿手法,一個療程之后,沐沐的食欲得到很好的改善,嘔吐、反胃等癥狀逐漸消失, 每頓奶可以喝120~140 毫升。
胡醫生介紹,厭食,又稱惡食,指小兒經常性食欲不振、不思飲食,甚至拒絕食物。厭食主要分為實證和虛證。實證多因積食、宿便、肝氣不暢等致使胃腸空間相對減小,影響食欲;虛證多因素體脾虛、喂養不當、恣意喂食所致。總而言之,小兒厭食的主要病位在脾胃。
因為中醫認為“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主運化而升清,胃主受納而降濁。通俗地說就是脾胃共同管理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和轉輸功能。脾胃健運則食欲正常,脾胃功能失常則可見厭食。
她強調,厭食的治療關鍵在于健脾消積,小兒推拿通過輕快柔和的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兒機體,以達到調整脾胃功能,調整經絡氣血,消除腸道積滯的功效,從而解決小兒厭食的問題。不僅如此,小兒推拿不需要借助任何藥物、器械以及醫療設備,也不會給小朋友帶來打針吃藥的恐懼感,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
但就厭食而言,除了通過推拿手法消除積滯,改善脾胃功能,家長還應根據孩子的情況,合理科學配餐與喂養,積極糾正小兒偏食的不良習慣,控制零食,兩相配合,方能從根本上解決厭食這個問題。
1. 補脾經
【定位】拇指螺紋面。
【功效】益氣養血、補脾和胃、消食化積。
【操作】 推拿者在患兒拇指螺紋面環形旋推。
【次數】300~500 次。
2. 掐揉四縫
【定位】掌面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
【功效】消宿食、化積滯。
【操作】推拿者從患兒食指起每揉3 次,掐1 次,依次揉掐完四指為1 次。
【次數】3~5 次。
3. 摩腹
【定位】整個腹部。
【功效】健脾和胃、理氣消食、降逆止嘔。
【操作】患兒取仰臥位,推拿者手掌放于患兒小腹部,做順時針環形旋摩。
【時間】2 分鐘。
4. 揉臍
【定位】肚臍正中。
【功效】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操作】推拿者用指端揉動患兒肚臍。
【時間】2 分鐘。
5. 捏脊
【定位】后脊正中,整個脊柱。
【功效】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并改善臟腑功能。
【操作】推拿者兩手拇指放于患兒脊柱兩側,食指、中指在上,捏拿起脊柱旁皮膚,從長強穴向上推進,直至大椎穴。
【次數】5~7 遍。
(編輯 車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