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生命,都能夠發出生命的微光,而當這些微光聚合之后,便會充滿溫暖,燦若星河。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平凡的故事,而這些不平凡的故事串聯起來,便凝聚成生命的力量。

在2021年剛剛拉開序幕時,一場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文化推廣平臺聯合發起并主辦的新年公益演講?《生命的微光》,在央視網、人民?日報等眾多視頻平臺同步直播。據不完全統計,直播的總觀看人數達到350萬。
此次演講活動特邀9位講述人用聲音傳遞力量,分享他們對生命、醫學與健康的思考。9位講者中,?有逆行的白衣戰士、新冠肺炎患者、前往戰疫一線采訪的記者、流量博主、健康傳播人等。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留下的,不應該只是陰霾,更多的應該是那些與溫暖、愛有關的記憶。每個人都是英雄,?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故事,都令人感動
本刊經主辦方同意,于2021年4~12期連續刊登9位講述者關于生命的故事。向每一位英雄致敬!
大家好,我叫秦超,是一名泌尿?外科的大夫。泌尿外科大夫 大家
都知道的,人稱醫學界的“馬里奧”,?因為疏通“管道”我們都是專業的。?由于我們領域的特殊性,而且男科疾?病也歸咱管,在很多人眼里多少都帶?著點“神秘的色彩”,所以不少人來我?們科室就診都有點兒“羞澀”。
前段時間遇到一個患者,是個?三十來歲的小伙子,結婚三年了,媳?婦沒懷上,一査精液,一條“小蝌蚪”?(精子)都沒有一這意味著什么?如?果是幾年前,這小伙子就沒法擁有一?個真正自己的孩子。于是,我作為“拆?蛋專家”,將他的“小蛋蛋”打開,仔?細査找曲細精管,最終給他找到了一?些可用的小蝌蚪,他媳婦后來通過試?管順利生下了他們的孩子。目前我已經幫一百多個家庭獲得了自己的孩子。
我常常要把壞消息告訴患者,但是沒想到,?有一天我卻收到了自己的壞消息。
那是2011年,一個很平常的下了夜班的早?上,回家路上,我突然覺得左耳聽力下降,于是?順道去隔壁科室做了檢査。報告出來后,我被診?斷為鼻咽癌四期,五年生存率不到20%。那一年?我才31歲,孩子才7個月大。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醫生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生病的時候就不會那么緊張。但事實上,正是因?為了解,所以才更恐慌。就在我去取活檢報告的?那天,家里人突然給我發來一條彩信,點開后傳?來兒子的聲音:“爸爸?!蹦鞘俏覂鹤拥谝淮螘?爸爸。那天,我一個人在醫院的走廊里崩潰得號?啕大哭。
當我大哭一場后,我冷靜了下來。那時候我?的求生欲特別強,為了兒子我也必須活下去,所?以治療階段,我把所有能用的方法全用上了:手?術、靶向、化療、放療,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副作用。
作為一名見證過無數癌癥患者的醫生,那些?病程我曾經在患者身上見過無數次,以前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但好像并不能緩?解他們的痛苦。而當那些痛苦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我才第一次理解了他們——那種意志?被摧毀的崩塌感。
化療后,頭發一把一把地掉,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我剃光頭的頭型并不好看;放療后,西瓜?人口變成了咸味,我明白失去味覺的滋味;再后?來,放化療加上靶向治療讓我的嘴巴里、舌頭上、?喉嚨里長滿潰瘍,我連水都沒辦法吞咽。
剛開始每次疼起來,我都特別暴躁,忍不住?發脾氣。但我在病痛的折磨下瘦了?25公斤,那?時的我連發脾氣的力氣都沒有了。
治療副作用最高峰的那些日子,疼痛使我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為了緩解痛苦,我想到一個辦?法:找來一種黏膜麻藥,用它漱口,當吐出兩三?秒后,我就失去知覺睡過去了,緊接著不到10?分鐘我又被疼醒,就接著漱口、睡覺、疼醒,如?此循環往復。雖然那麻藥是有毒性的,但當時的?我已經顧不了這么多了。
在那段最艱難的日子里,我常常在想,如果人生只剩下3 年,30 天,甚至3 天,我該怎么辦?
我好舍不得啊,我還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情!于是,我列了一個夢想清單。最開始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小事兒,比如等我味覺恢復了,一定要再去那家館子吃最愛的牛排、水煮魚。
我有時也會思考,自己走了之后能給孩子留下點什么。我喜歡玩音樂,能不能給孩子錄一首我的原創歌曲?再后來,我大膽地想:還能不能來得及出一張專輯?有沒有可能開一場演唱會?
靠著這些清單上的無限可能,我居然撐過了最絕望的恢復期:原發病灶消退,而最初懷疑的腦內轉移灶也被否定了,我的分期也從四期變為三期。我居然真的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可以去一一實現那些清單上的夢想了!
如果沒有這次意外的話,我大概到今天依然會是一個把治愈患者的完美醫術當作畢生追求的大夫。但當我體會過一個患者的角色之后,才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我們一直掛在嘴邊的那句“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的含義。
以前,對我而言化療、放療、靶向治療、骨掃描等都只在文獻里、書本上冰冷的文字間。現在,我知道了化療的副作用是怎么把一個人的意志一步一步摧毀的,化療的疼痛是怎么從骨頭里一點一點鉆出來,然后蔓延到全身的;在磁共振機器中,我終于體驗到幽閉恐懼癥;放療對皮膚、黏膜的損傷是多么不可逆……我也終于明白,比起讓患者知道你有20% 的概率被治愈,可能他們更需要的,是心理上被理解,是有人跟他們站在一起的慰藉,是在他們經歷黑暗的時候,可以有一道光亮給他們指明方向。
我有一位罹患腎癌的老患者,我叫他老唐,他光手術就做了兩次。有次我跟他聊天,問他“你這輩子還有什么愿望”。他說:“有啊,我還有好多地方都沒去過,我想滿世界去看看。”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眼神里都是憧憬。老唐非常積極地配合治療,肺部的病灶在靶向藥物的控制下基本穩定。再后來,某天我突然在手機上看到他發來的照片,照片里的老唐站在南極科考站前面,笑得很燦爛。他的夢想清單,正在一一實現。當時我非常感動,我看到,世界上又多了一道光。
在我們醫院的放療科,我一度就像個發光的“吉祥物”,護士長會給每個接受放化療的患者送一張我的《夢想清單》原創專輯,然后跟他們說:“你看,這醫生跟你們一樣的病,現在好好上著班呢。都是這么過來的,心態放輕松哈?!蔽覀兿嗷ゼ佑痛驓猓康竭@種時刻,我都特別有成就感。
2018 年4 月28 日,在經過了半年的準備后,我在母校南京醫科大學江寧體育館舉辦了人生第一場演唱會,演唱會的主題叫“青春之歌”,這也是我第一張專輯的第一首歌。

那天的體育館來了兩千五百多人,有我在醫療界的同行,有我曾經的患者、有我的學生,還有曾經的老師們,甚至還有很多支持過我的陌生網友。那一天我們就像老朋友一樣,我在臺上唱,他們在臺下陪我唱,陪我笑,陪我實現舉辦演唱會這個我長期以來最大的夢想。
在整場演唱會里我唱了18 首歌,在這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那些之前人生的碎片,一個一個在我腦海中都過了一遍,大學里青春洋溢,立志要“救死扶傷”的誓言;患癌之后那些因為疼痛在床上呻吟的夜晚;那些重新站起來一個一個實現夢想清單的日子……在舞臺上的那一瞬間,我在想,如果我的生命終結在此刻,我也能大聲地告訴這個世界:我來過、活過、愛過、唱過,我想這就是折騰的意義。
這場演唱會于我而言,就像是一個里程碑,是上一段人生的終結,下一段人生的開始。很多人看完那場演唱會之后,都在問我說:“是不是只有經歷過生死,才懂得如何生活?”而我想說,在你生命的每一天,你都能開始去狠狠地擁抱生活,因為生命本來就應該如此斑斕!
2021 年1 月30 日 演講于南京
文章略有刪改
(施琳玲、杜麗娜 整理)
(編輯 楊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