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西班牙媒體在當地時間4月1 日的報道,世界上首個帶有新冠病毒抗體的嬰兒在西班牙出生,這位名叫布魯諾的嬰兒出生于伊比薩島,他的母親在懷孕的第三個月接種了新冠疫苗。血液檢查結果顯示,母親血液中的抗體值約為8000,嬰兒的抗體值約為5000。
臨產陪護員拉奎爾·加斯科恩解釋稱:該嬰兒的分娩是在上周進行的。已發表的相關科學文獻表明,婦女在懷孕期間接種的新冠疫苗可能對胎兒同樣產生免疫能力,而布魯諾的案例證明了這一點。(央視新聞)

聯合國于3 月25 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疫情或將導致全球失去10 年發展成果。參與報告撰寫的60 多個國際機構呼吁,當務之急是籌措資金,努力解決日益擴大的不平等問題,實現經濟復蘇。
報告顯示,新冠疫情使全球經濟經歷了90 年以來最嚴重衰退,最脆弱的社會群體受到最大影響。預計全球損失1.14 億個工作崗位,約1.2 億人陷入極端貧困。只有立即采取行動,才有可能防止更多國家失去10 年的發展成果。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說,新冠大流行印證了我們無視全球各國相互依存的危險。一個分化的世界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這場危機不僅在道德上是正確的,而且符合每個人的經濟利益。
報告指出,截至目前全球用于刺激和恢復經濟的資金高達16 萬億美元,但其中只有不到20% 用于發展中國家。此外,到今年1 月,推出疫苗的38 個國家中只有9 個不是發達國家。
疫情暴發前,約有一半的最不發達國家和其他低收入國家處于高風險或債務困擾之中。疫情暴發后,這些國家債務水平開始飆升。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局勢可能將實現聯合國2030 可持續發展目標期限后推10 年。(新華社)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首份《世界聽力報告》警告說,到2050 年,全世界近25 億人(即四分之一的人)將有某種程度的聽力問題。如果不采取行動,其中至少有7 億人將需要獲得耳科和聽力保健以及其他康復服務。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指出:“我們的聽力非常寶貴。聽力損失若不治療,會對人們的溝通、學習和謀生能力產生嚴重影響。它還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維持關系的能力。這份新報告闡述了聽力問題程度,并提供了循證干預措施。我們鼓勵各國作為全民健康覆蓋的一部分,將這些措施納入本國衛生系統。”
該報告于3 月3 日世界聽力日前夕發布。它強調需要迅速加大力度,通過投資和擴大獲得耳科和聽力保健服務的機會,預防和解決聽力損失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