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璀

一線記者意識轉變的必要性
生存環境的改變
新形勢下,融媒體的出現對新聞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一線記者必須轉變自身意識,根據生存環境適當轉變工作意識,為讀者創造一條新的閱讀路徑,才能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現階段,很多人常常都是通過移動終端觀看電子報并進行新聞閱讀。實際上,在未來行業發展過程中,報紙的閱讀量正在從第一城市向第二城市逐步擴張,并演變到社區擴展。新時代融媒體發展下,只有整合一線記者意識轉變才能實現新聞產業鏈的延續,避免融媒體市場競爭。
報紙媒體化
現階段,我國報紙媒體化仍然停留在閱讀階段,即紙質內容出版后,媒體的收集與處理仍然是“交給相關媒體部門”。當前的處理和處理仍處于“自我交易”狀態,并沒有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媒體時代發展下網絡的運營而生,為報紙媒體化提供了發展契機,即網絡就是媒體,報紙的傳統模式被改造、現代化,實現了信息的“全天候”傳輸,有效改善了正常的廣播與出版秩序。
媒體行業發展現狀
在傳媒業的新形勢下,由于傳統媒體技術手段的滯后,以及大眾對話題性和廣泛性的需求,融媒體因其與時代同步,滿足了大眾的需求,其規模不斷擴大。以廣播、報紙、電視等多種媒介為基礎的傳統媒體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較為新穎化的傳播方式。原有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已無法吸引大眾的眼光,只有綜合性、立體性較強的信息傳播媒介才能更加吸引大眾。近年來,手機成為信息媒介傳播較為流行的方式之一,手機作為傳播信息的工具,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分享信息,有效地實現了隨時隨地信息交流的目的,并不需要依靠太多的媒體設備來進行信息傳播,信息傳播方式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字和圖片。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一線記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礎保障,也促進了多媒體的發展。
融媒體記者的技能與素質要求
融媒體思維
傳統媒體已成為過去,新時代發展下,傳統的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融媒體思維的轉變是當代新形勢發展的重要趨勢。基于此,一線記者不但要達到全能的綜合水平,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素質,以獨特的思維方式與新媒體融合。在新的網絡環境下,這種“權威”話語權已不能適應新時期傳媒業發展的需要。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其話語權仍然存在,但它的絕對決定性地位已經超越了過去。輿論的不斷擴大和大眾的自由空間的不斷擴大,促使傳媒業以大眾的需求為主導,從而提升一線記者自身的素質充實自己。
注重市場的影響力
受過去時間、技術、環境等因素的限制,新聞稿件往往注重于提高稿件質量。但在新形勢下,媒體記者對文章的寫作質量要注意增加新聞產品對市場的影響力,從而才能不斷推動融媒體發展受到社會群眾的認知推動。一線媒體由于其社會需求和品位的影響,會更多地關注市場上直接新聞產品的新聞效果。
強化用戶理念
在過去,傳統媒體由于信息獲取渠道單一,同時也存在時效性差的問題。融媒體新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一線記者的工作方式。只有不斷提升一線記者自身的專業能力,強化用戶理念,站到公眾的需求角度上考慮用戶需求,才能不斷提升一線記者的工作能力。
以服務為從業宗旨
受財經媒體的影響,一線記者應有更細致的服務理念,數碼產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無線網絡技術,在千家萬戶已不再是一種幻想,相信只要媒體人有了自己的喜好,普通人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觀點、收獲和獨特的想法,在這個媒體融合的時代,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接觸到信息資源的發布者,這種“假媒體”的數量正逐步增加,對新媒體以及財經媒體而言,更具挑戰性。
新形勢下培養一線記者
融媒體意識的舉措
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
加強一線新聞記者的媒體意識,首先要培養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要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工作素養,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量,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自身一線記者的地位。另外,媒體人也要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才能應對新媒體時代競爭激烈的市場。
獨特的問題觀察與分析角度
受傳統媒體的影響,新時代一線記者對融媒體意識的要求越來越高,一線記者必須要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同時要有獨特的分析角度。從專業的新聞角度查看社會問題,并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才能創造出更典型的產品,以更好地吸引廣大群眾的注意力。
迅敏的行動
綜合性一線記者不能只做新聞采訪,還應具備攝影、現場錄音、攝像等能力,使一線記者能在新聞報道結束后,保證及時獲取第一現場發生的信息,做到信息真實。“腳踏實地,手把手教人”是新聞媒體記者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這對當代媒體一線記者的素質要求很高,記者要及時達到新聞發生現場以全面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找出新聞線索,快速地探索和分析新聞場景,收集信息,并將其作為好消息進行處理。
提升一線記者融媒體意識的工作方向
融媒體時代,記者要學會用信息意識進行工作,不僅要依靠已有的信息渠道,還要擁有更廣泛的信息來源。所以新聞工作者應該深入群眾,依靠群眾,建立全方位的聯系。另外,新聞工作者應利用各種社交網絡和新聞客戶,拓寬發現新聞信息的渠道,以服務于自己的工作。
提高信息傳播速度和新媒體的傳播速度。與傳統媒體相比,新聞工作者傳播信息的渠道更多。與此同時,信息傳遞可能也是基于現代通信手段;媒體記者信息意識的增強和轉變也體現在信息反饋的重要性上,例如,金融媒體的記者因病情嚴重而無法立即結束對農民大棚草莓的報道。果農們接到消息后表示,他們想幫助分發草莓。有關部門表示,他們希望能幫助農民開辟綠色通道。收到新聞信息后,不同的目標群體有不同的反饋內容和要求。基層記者應該及時反饋新聞,推動問題的解決。
融媒體時代,基層新聞記者要樹立群眾意識,為群眾服務
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始終是:服務于受眾。新聞融合時代的新聞工作者也應找到自己的目標群體,從選題、資料使用到表現形式,都要面向特定的目標群體。廣大新聞工作者的群眾意識,體現在對公眾需求的滿足上,反映在對公眾利益和利益訴求的報道上,體現在對公眾不知情、應當知曉但不重要的事件的報道上。另外,新聞記者的群眾意識還應體現在新聞報道、政策、經驗和事件的報道中,這是黨和政府推進工作、社會正氣宣傳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
融媒體時代,基層記者要有長遠眼光,給受眾以期待
融媒體時代,人們進入到信息爆炸時代。為此,民間記者應把握和預測新聞報道的重點,向公眾介紹政府的經濟、政治規劃,展現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基層記者也應與專家、學者保持聯系,及時向公眾介紹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和先進的市場經驗。舉例來說,如果新開發的疫苗將在區醫院和防疫站為大眾服務,當新的植物品種被推廣時,這些新聞報道就會向大眾展示。草根記者也應該總結某方面的工作成果,同時提醒市民注意,讓市民事先防范。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意識不斷提高,在未來的發展中,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意識將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在媒體融合的時代,新聞工作者應該立足于自身的報道意識,為新聞報道服務。因此,一線記者要有敏銳的新聞意識,才能更好地融合新時代發展形勢,提升一線記者的新聞意識能力。如何促進一線記者融媒體意識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新媒體發展中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是新聞工作者自身發展的要求,以更好地促進事業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邵黎明.研究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基層記者的素養和能力[J].記者觀察,2018(32):80.
[2]李秋華.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記者的創新意識[J].記者觀察,2018(3):66.
[3]鄒忐.新媒體環境下中英報媒的融媒策略比較研究——以《每日電訊報》和《中國日報》為例分析[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