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劍輝


縣級融媒體發展的重要性分析
縣級媒體平臺相對于其他傳播方式對當地居民的影響更大一些,因為最能反映真實的基層群眾生活,并加上其傳播速度快,因此對群眾的思想輿論十分重要。縣級媒體建設尤其重要。除此之外,還要增加內容的輸出途徑,實現多途徑共同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政府部門增加資金投入。
縣級媒體是最接近群眾的互動平臺,所以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有利于發展能夠立足于本土的媒體欄目,將媒體服務納入民生服務項目內,讓媒體也成為連接百姓和政府的紐帶,讓一些業務通過自媒體辦理就可以足不出戶,提高了效率,方便了民生。
縣級融媒體的建設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縣級融媒體覆蓋率僅為三成,只有將近五分之一的縣實現了縣級融媒體全平臺建設。但是一些縣級融媒體平臺功能不健全,欄目設置不算完整,維護情況不理想。此外,一些自媒體信息缺少原創性,對于部分自媒體平臺來說,通常從一些較為大型的傳統媒體上取稿,通過一些措施和方法對稿件內容進行調整,完成后開展二次發布。另外,資金來源較為單一,通常境況下經費來源以上級撥款為主要渠道,應該減少依賴政府財政撥款,進行自主營業改革。
縣級融媒體多由縣委宣傳部帶領,省級媒體將采用具有延展性的融媒體技術,一大部分的縣級融媒體采用自主管理模式,對地方媒體平臺進行統一化管理。對于部分較為偏遠的縣級區域,往往采取分包模式開展此項工作,平臺的日常運營不由自身開展,轉交相應的專業機構代為操作,但是種種原因這種管理方式并未得到廣泛應用。
現階段縣級融媒體轉型的
問題與瓶頸分析
縣級融媒體建設雖然得到了上級政府的充分重視,但是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從業人員還是原來的人員,過去精于廣播、電視、報紙的傳統媒體人一時難以轉型,無法適應自媒體平臺,難以將傳統媒體思維轉變到新媒體思維中去。這一業務建設時間不長,基礎不穩定,管理層也有諸多漏洞。
內容建設不足,管理人才缺乏
縣級融媒體缺少對原創內容的重視,調研顯示,六成的縣級媒體擁有三種及三種以上的新媒體平臺類型,大部分停留在今日頭條等傳統第三方平臺上,以此為依托設定了一些正規賬號。在內容建設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瓶頸,一些內容的創新性和影響力不足,與時代較為脫節,與觀眾的互動較少,基本沒有特色。對于部分縣級融媒體平臺來說,其平臺的功能架構還是較為齊全的,內容往往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特點;但總體來說,更新維護的現狀不是很好,有大約20%以上的縣級融媒體平臺存在大規模停更的情況。
資金缺口較大,規范程度較低
縣級融媒體資金大多來自政府撥款,存在不同地區發展不同的因素,政府資金投入也有所不同,大多數縣在自媒體平臺維護和運營方面的財政投入也逐年減少。中東部地區對融媒體建設的重視程度較高,一些欠發達地區如西北部、東北地區的重視程度較低。在運營和管理方面,縣級融媒體的資金來源主要為政府撥款和地方扶持,主要實行自主運營管理,但融媒體建設的財政投入總體偏低。因此,建設工作成果有待提高。
管理理念滯后,機制亟待創新
對于縣級融媒體來說,其發展建設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的條件還不夠完善,除了應該在內容方面不斷提高,還要整合有限的媒體資源,調整組織架構,不斷優化縣級融媒體行業的內生動力。
縣級融媒體轉型建設的對策探討
目前縣級媒體融合進入了以縣級媒體為重心的新階段,在傳播信息中逐漸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聯系基層的重要方式,基層建設上升空間很大,要更快、更全面地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到基層的千家萬戶。不同地區文化差異較大,需要因地制宜,縣級融媒體的上升空間較大。
移動優先,降低資產負擔
自媒體要降低身價,不能走進建設誤區,花費精力在沒用的屏幕建設,無用的投資會提高成本,若管理不當效益不高,造成利潤降低,不正當使用財務撥款。縣級融媒體沒有必要搞一些高大上的現代互聯網科技建設,主要在于管理理論正確,合理利用民風特點進行內容打造。打破傳統廣電的思路,將傳統的傳播方式變化為新興媒體多元融合方式。與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如央視新聞、騰訊視頻等APP進行合作,提高收視率和影響范圍,提高口碑。
媒體框架打建過程中,要把短視頻的產出作為重點對象,短視頻是目前互聯網自媒體的新潮流也是新風口,具有一定的優勢,也十分親民,是作為融媒體的最佳選擇,文字圖片不及短視頻引人注目,不少縣級融媒體選擇通過直播的形式進行引流,但直播不能作為每日的信息報道,因此大多數依然采用傳統的廣播輔助圖文形式,直播可以作為媒體的第二形式選擇,能夠增加群眾與賬號的互動數量,增加群眾的認同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傳媒集團堅持移動優先戰略,推出了諸如短視頻、微直播、VR等多種現代技術類型的融媒體產品。
內容為王,提升媒體影響力
無論媒體如何發展,融媒體的好壞都要以欄目的內容質量為重要標準,它要集合音頻圖片等多種形式傳遞內容為讀者帶來多種體驗,媒體內容可以插入一些高科技技術包括虛擬現實世界、機器人等來提高融媒體的收視率,提高效率,增加利潤,降低成本。
黨媒內容生產的關鍵在于始終服務大局與用戶需求,發揮媒體引領社會的輿論導向作用。地域的獨特性是最應該被重視的,基層往往具有很多別樣的特征,對于縣級媒體來說,靠近基層、靠近群眾才能夠保持新聞素材的真實性。要盡快對地方的人和事有所了解,盡可能采取本地化、個性化運營策略。
對于縣級融媒體發展來說,要通過以下幾方面的措施,不斷加強內容建設,持續提升用戶粘性:對于一些較為淺顯的內容來說,時效性、傳播性、社會性的要求往往較高,需要盡可能貼近用戶的生活現實,帶入用戶的體驗情緒之中,引導廣大受眾群體參與傳播路徑,成為新一輪資訊傳播的縱深參與者;對于一些較為深刻的內容來說,則需要采取另外一種策略,需要新聞素材具有一定的思維邏輯,具有相當高階的價值取向,這類資源需要以原創為主,能夠在社會上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幫助用戶產生更加深刻的邏輯思考。與此同時,作為融媒體來說,要多加借鑒優秀原創內容和收集熱點事件信息,在廣泛的信息中提取需要的內容,選擇適合新媒體要求的內容,對內容進行再加工。
融合傳播,強化整體實力
提高媒體平臺瀏覽量和曝光度,當賬號閱讀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可以將廣告等模式融入其中,通過廣告的模式來增加利潤額度。對于公眾號而言,粉絲量達到一萬以上就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平臺可以以此為契機,通過內容建設實現資本的積累,打造更加多元化的融媒體經營格局。
服務本土,優化人才培養
縣級融媒體的發展需要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開展靈活的人才合作模式,對入門學員進行創新培訓,邀請專家進行系統講解,提高福利待遇招聘外來優秀人才,采用人才派遣等方式,拓寬人才合作渠道,更好地提高人才利用率,加大對本土人才的培養力度,使得縣級融媒體能夠更好地傳播本土信息事業。
縣級融媒體建設發展不斷加快,是自媒體的發展趨勢,應該把及時為本地老百姓提供新聞資訊、生活服務、社交互動作為核心定位。打通輿論渠道,服務群眾,縣級媒體要有自己的原創內容輸出,不能照搬其他媒體的內容,建設符合當地特色的平臺。在建設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要積極投身融媒體改革,推進縣級融媒體建設,逐漸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客戶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