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忠縣縣委組織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對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重慶市忠縣縣委通過認真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干部工作思想,認真圍繞中央組織部提出的方向和脈絡,在探索用政治“體檢”方式推動政治建設上,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在貫徹中央決策、市委部署,解決實際問題、選準用好干部,做細做實正面引導、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等方面,都需要不斷開展政治“體檢”,推動政治建設。
要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突出政治標準。2018年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貫徹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讓黨員、干部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經常接受政治體檢,增強政治免疫力。”當前,我們要全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推動重慶各項事業發展。
如何選優配強政治素質和政治能力過硬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如何發現糾正干部自身存在的“政治缺陷”、“政治免疫力不強”等問題,如何讓“軟指標”變“硬杠杠”,讓政治標準可以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定,都是組織工作中必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細化政治標準內容,可以使評價黨員干部政治標準不空洞,讓黨員干部的政治“體檢”能落地、可量化、易執行。
忠縣各級各部門通過大力加強干部思想教育,黨員干部隊伍“四個意識”更加強化、“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自覺,但仍有部分黨組織及黨員干部對政治標準的具體內容不清楚不明白。通過細化政治標準的正面、負面清單,明確黨員干部應該遵守的具體“標線”和“紅線”,可以進一步引導黨員干部對標對表,樹立政治意識、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基于以上認識,忠縣經過反復研究、探索實踐,在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嚴格政治“體檢”基礎上建章立制,制定了《忠縣黨員干部政治“體檢”正面清單(試行)》、《忠縣黨員干部政治“體檢”負面清單(試行)》和《忠縣黨員干部政治“體檢”反向調查表》,對黨員干部開展常態化政治“體檢”,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推動黨的政治建設落到實處。
開展政治“體檢”,具體做法有三點:細化政治“體檢”標尺、優化政治“體檢”方式、運用政治“體檢”結果。
政治標準是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應該融入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忠縣圍繞“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個方面,將政治標準細化為具體可對照指標,明確黨員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該遵守的具體“標線”和“紅線”,讓政治“體檢”能落地、可量化、易執行。一是正面清單定“標線”。《忠縣黨員干部政治“體檢”正面清單(試行)》立足正面定性,將“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細化為18個一級指標和42項具體表現,明確該怎么做。二是負面清單劃“紅線”。《忠縣黨員干部政治“體檢”負面清單(試行)》立足負面定性,對違背“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個方面內容的行為,細化為“同黨離心離德、精神極度空虛、見風使舵、投機鉆營、搞團團伙伙、在其位不謀其政”等36種表現,明確什么不能做。三是反向調查表量“表現”。《忠縣黨員干部政治“體檢”反向調查表》,立足負面定量,按照易于操作、通俗易懂的原則,對負面清單進行量化和具體化,按“無反映、偶有反映、反映突出”三個維度明確評價尺度,調查摸清黨員干部具體問題情形。同時,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結合實際制定村(社區)、教師、醫生、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離退休等行業領域的黨員政治“體檢”標準,根據不同的行業領域設置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教育引導廣大黨員樹立政治意識。
推動黨的政治建設,一方面要靠黨員干部的自覺,另一方面要靠黨組織的督促以及干部群眾的監督。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和黨組織要按照定性與定量相統一的原則,采取自檢與他檢相結合的政治“體檢”方式,時刻警醒黨員干部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忠縣立足個人自查、組織監督、反向測評三個維度,從不同視角、不同主體開展政治“體檢”,構筑了“三位一體”的政治“體檢”體系。一是黨員干部個人著眼正面清單自我“體檢”。將正面清單內容作為黨員干部的“自檢”標準,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逐條逐項進行“對標對表”。二是黨組織利用負面清單定性“體檢”。將負面清單作為上級組織的“約束”標準,在班子回訪、干部監督管理、年度目標考核以及班子民主生活會等工作中,黨組織對照負面清單進行全方位“掃描”。三是干部群眾通過反向調查測評定量“體檢”。將反向調查表作為干部群眾的“監督”量化標準,在干部調研測評、干部推薦考察測評、年度考核測評、離任干部口碑調查測評等工作中,通過反向測評的方式對測評對象進行“透視”,全面收集掌握測評對象政治素質和政治能力的真實情況,查準查實黨員干部身上的“政治灰塵”。
“體檢”只是篩查發現疾病、了解健康狀況的手段,根據“體檢”結果,聚焦存在的問題,查找病根、對癥下藥、治病救人才是根本。忠縣充分運用黨員干部政治“體檢”結果,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提高黨員干部政治免疫力。一是作為摸清干部政治表現的重要工具。建立定期研判干部工作機制,根據政治“體檢”的情況,聯合紀檢、信訪、公安、審計等部門日常收集到的問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查找根源,綜合研判確診干部“病情”。2019年以來,結合回訪調研、干部考察對365名縣管干部、138名考察對象進行了政治“體檢”。對“偶有反映”情況的23條問題逐一進行了提醒反饋;對“反映突出”情況的3條問題線索進一步調查了解處理。二是作為推動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據。堅持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通過政治“體檢”,對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干凈擔當以及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2019年以來,提拔重用了政治“體檢”合格的考察對象137名,對10名不勝任現職的干部轉任職級公務員,對6名懶政、庸政干部進行了崗位調整。三是作為純潔黨員隊伍的主要途徑。結合行業領域的政治“體檢”標準,對黨員開展民主評議,按照“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類別評定黨員政治“體檢”等級。2019年,對5名民主評議為“不合格”的黨員進行了談心談話教育幫助,要求限期整改。舉辦兩期“黨性再錘煉、能力再提升”培訓班,19名受到處理的黨員參加了培訓學習,其黨性修養和工作能力均得到提升。
開展政治“體檢”,最終要落在成效上,以下幾個方面充分體現了忠縣開展政治“體檢”,推動政治建設帶來的工作成效。
“兩個清單”定“標線”、劃“紅線”,挖掘干部隊伍政治建設的深刻內涵,細化干部隊伍政治標準的具體表現,推動干部隊伍政治“體檢”變“虛功”為“實做”、變“軟任務”為“硬指標”、變“粗放運作”為“精細操作”。同時,“兩個清單”也為黨員干部是否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提供了一面檢視自己的“鏡子”,引導黨員干部從小事小節上加強個人修養,多積尺寸之功,不斷提升政治素質和政治能力。
以往了解黨員干部政治素質的渠道,主要是通過談話了解,由于參與者不能準確把握政治素質的內涵和外延,容易導致了解不具體、不深入、不系統。采用“政治”體檢方式,用“清單”設定內容,避免了隨機問答中的不足。在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等工作中,通過反向定量調查測評的方式,因參與測評者不直接與測評人員接觸,測評的情況更為準確、更加真實。同時,對測評反映存在的問題進行核實,可以相互印證,更好地掌握黨員干部政治素質和政治能力。
“三張清單”對標檢測、“三位一體”立體覆蓋、“三條途徑”分類運用,促成政治能力建設融入日常,取得明顯效果。2017年以來全縣“一報告兩評議”得分逐年提高。在縣級部門機構改革和鄉鎮街道改革中,干部任免方案和人員劃轉分流均風清氣正、風平浪靜。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明顯提振,已然形成了“講政治、干實事、轉作風”良好政治生態和“擼起袖子加油干、沉心靜氣抓發展”干事創業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