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造成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和掠奪,引發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荒漠化、資源短缺、能源危機、貧富差距擴大等許多區域性乃至全球性問題,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和威脅,世界各國、國際機構以及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深刻反思工業化帶來的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理念逐漸形成。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21世紀議程》,使可持續發展從理念探討的層面正式走向實踐的前臺,推動人類社會自工業革命以來發展觀的重大轉變,從此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行動指南。
中國可持續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我國高度重視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倡議,1994年3月發布《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確立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框架和各領域主要目標。1995年9月,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建議》,提出“必須把社會全面發展放在重要戰略地位,實現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996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中國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自此,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戰略之一。
自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堅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統籌協調的思路,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發展方面,我國人均GDP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不足一千美元,增長到2020年突破一萬美元,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面脫貧,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社會進步方面,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持續增長,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自1990年開始測算全球人類發展指數以來唯一一個從低人類發展水平跨越到高人類發展水平的國家。環境保護方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監測數據顯示,2004年以來,全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雙縮減”,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截至2020年底,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9%,超額完成《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 》提出的“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
回顧和總結我國可持續發展主要成就和經驗做法,我們體會到,這些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依靠科技創新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不懈動力。在人類社會快速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科技進步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樣也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聯合國把加強科學、技術和創新作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執行手段,強調科技創新對支撐和引領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國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征,不斷完善科技工作方針和重點工作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調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制定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提升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科技創新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持續發展領域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目標驅動下,全球能源系統和產業鏈條將發生深刻變革,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范式發生重大變化,世界將迎來一場可持續發展革命。這場革命與以往的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不同,它是人類認識到對自然的開發利用存在極限,通過主動轉變生產和生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永續共生的發展過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塑。
在這場可持續發展革命的浪潮中,科技創新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實上,近年來,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已經圍繞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進行了科技布局,如歐盟出臺“歐洲綠色新政”,圍繞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等各個領域科技發展需求進行系統部署,其根本戰略目標是要重塑未來發展方式,引領全球綠色轉型進程;美國拜登政府制定“美國就業計劃”,強調通過在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未來,誰能在綠色科技創新中占得先機,誰就能降低經濟社會轉型成本并增強產業全球競爭力,誰就能贏得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當前我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碳中和目標約束以及國際發展環境的復雜多變等因素相互交織,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統籌2025年“十四五”發展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和2050年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從國家層面對支撐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進行系統布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二是圍繞可持續發展目標,針對重點領域,如支撐應對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目標的新一代光伏、大功率風電、氫能開發利用、工業流程再造以及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等低碳前沿和顛覆性技術,組織優勢力量開展攻關,實施一批典型行業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工程,出臺有針對性的激勵政策,增強技術與產業的未來競爭力;三是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開展廣泛務實的國際科技合作,凝聚國際社會在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及相關產業發展上的向心力,與其他國家加強成果共享與經驗交流互鑒,共同提升科技支撐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