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軍

十多年前,我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開始給MBA講授商業倫理課程,很自然地開始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然后再擴展到可持續發展。現在回想起來很感慨:對我個人來說,這是教學相長、在企業可持續發展領域深耕細作、不斷深化的一段歷程;對中國的商業倫理實踐發展來說,這是中國企業自身以及外界對“商業倫理”之內涵的認識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
在全世界還在努力抗擊疫情的情況下,在國家提出“雙碳”目標的要求下,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在我國從減貧脫貧轉向鄉村振興的形勢下,商業倫理的實踐必然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當前全球趨勢和國家方針大略緊密相連。此時,有必要回溯商業倫理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以便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為什么可持續發展會成為我國商業倫理實踐的必然走向。
求諸于己——最初的商業倫理理解與實踐
我國改革開放的前20年,人人都想盡快致富,很多企業的發展用“野蠻生長”來形容不算過分。隨后,社會開始關注商業道德,懷念中國傳統的“和厚生財,以人為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商業文化和道德,呼吁企業誠信經營,“以義制利”,以德經商。
堅守商業道德、追求誠信經營發展,這當然是商業倫理中很重要、很基礎的要求。但是,現代商業倫理的內涵絕不僅止于此。20世紀90年代末期,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很多中國企業成為國外企業的供應商,被要求杜絕低薪酬、惡劣工作環境等“血汗工廠”這樣的經營方式,這也使眾多企業警醒:商業倫理觀念的缺乏,會使企業遭受質疑、信譽受損,繼而從根本上影響企業的良好發展。
警醒過后是行動。有進取心的企業,開始著力于在倫理要求上樹立更積極的企業價值觀,中國企業商業倫理的內涵,開始從商業道德擴展到企業要求自己善待員工,營造良好工作環境,選擇更環保、更綠色的供應商等。這標志著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在中國的開始。我認為,無論是誠信經營,還是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都是企業在商業倫理方面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求諸于己。商業道德的堅守,是企業立身之本。正是有了這樣對商業倫理最樸素的理解與實踐,才有了其后商業倫理內涵的豐富與深化。
反哺于世——新時代的增容與進化
以求諸于己的自我要求為前提,商業倫理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就有了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意味。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企業在國內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容也逐漸從善待員工和誠信經營,逐步擴大到關注弱勢群體發展和環境保護等主題。這一階段中國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中對其公益慈善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表現著墨頗多。
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和實施,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到國際市場上尋找發展新機會。此時的中國企業,必須開始學習遵守國際規范——從更全面的意義上履行社會責任是中國企業獲得海外認可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復雜多變的世界局勢下以及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的情況下。在學習和適應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企業要學會與眾多利益相關群體進行有效的溝通,協調平衡與他們的政治和利益關系,為自己贏得合法的經營環境;企業作為社會公民,也有著雙重責任——企業從自然界、社會索取資源謀求發展,也應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承擔責任;同時,企業也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幫助社會(社區)健康發展。
中國政府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作出了積極響應和主動承諾,特別是在減貧脫貧目標上作出了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承諾。在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主動發揮資源優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點,在這幾年中國企業每一本社會責任報告中幾乎都有所體現和印證。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引入后,商業倫理關注的目標從企業內部開始向外部擴展:慈善、公益、幫助弱勢群體、關注社區發展、注重環境保護……企業回饋社會、反哺于世的一面開始展現。然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種雙向的哺育:企業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可以維護和增進社會利益,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反過來,這樣的行為也為企業贏得了公眾和消費者的認可,好的社會環境也將為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更好的市場,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與祖國、與地球同呼吸共命運——商業倫理實踐的今天與未來
我國商業倫理內涵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一直在進化的過程中。
當前,可持續發展成為人類共同面對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超出地球承載力,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更是展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2020年9月,中國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企業如何在這場全球挑戰賽中,發揮自身的優勢與資源,為解決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社會問題提供支持和幫助呢?我想,這時的中國企業在商業倫理的實踐中,不但要求諸于己、反哺于世,還要更進一步:敢為天下先、勇擔世間事——不只是守住自身商業道德的底線,不僅限于關心弱勢群體和社會發展等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而是要主動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承擔重要的責任。企業要做到這一點也許不容易,但不是全無可能,許多企業已經做出了示范,例如:歐萊雅集團2019年已經在中國全面實現“零碳”目標,南航自2019年鼓勵旅客按需用餐、倡導“綠色飛行”以減少航班的餐食浪費,國網南京公司通過創新“共享基站”模式加速5G建設等,都是創新性、主動性地承擔責任、低碳經營、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實踐。
企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不論是國企、民企還是外企,都要應國家大略而動,隨歷史大勢而行,將自己的商業倫理和社會責任實踐升級到可持續發展高度,在應對可持續發展這一全人類的挑戰中完全應該、也必然能夠扮演重要的角色,體現企業的力量與責任,發揮重大作用,成為中堅力量——這是當下時代最重要的商業倫理內涵。
任重而道遠。謹以此文共勉,愿同儕同心,共謀地球村長久的繁榮發展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