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摘 ?要:童話有著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童話內容有趣,情節曲折離奇,語言優美自然、活潑明快,詞語簡單重復,非常適合朗讀。引導學生讀好語氣,可以使童話故事內容立體化,形象化,產生真切地感受,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關鍵詞:童話;語氣;趣味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蟋蟀紅頭和好友青頭捉迷藏時不小心被牛吞進了肚子。危急關頭,蟋蟀青頭沉著地安慰它,給它出主意,幫助它從牛肚子里逃脫出來。那在教學時如何指導學生讀好語氣,理解童話故事,更好地感受這個童話的趣味呢?
一、體會心情,讀好語氣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苯處熞訌娭笇?、引領和點撥。課文中紅頭和青頭的對話較多,要指導學生充分理解對話內容,體會人物心情,讀好語氣。在不斷地體會的過程中,學生也能自然而然地讀出相應的語氣。
二、模仿動作,讀好語氣
學生是會積極參與表演與模仿活動的,給他們一個情境,他們就會繪聲繪色地模仿,伴隨著的朗讀教學也就會簡潔高效。
例如青頭大吃一驚,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頭牛用尾巴輕輕一掃,青頭就給摔到地上了。青頭不顧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來大聲喊:“躲過它的牙齒,牛在這時候不會仔細嚼的,它會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這段話集中體現了青頭對紅頭的關愛,從“一下子蹦、一骨碌爬起來”等表示動作的詞可以看出來。教學時先讓學生默讀,找出哪些詞體現了青頭對紅頭的擔心。之后重點抓住“一骨碌”進行教學,讓學生模仿這個動作,明白其意思就是指“一滾一轉,動作靈活”。接著出示小狗、小貓、小寶寶的“一骨碌爬起來”的動圖,加深對這個動作的理解。接著,老師模仿牛的動作,學生模仿青頭的動作,一起合作讀,再次體會青頭為了朋友不顧一切的心理。
三、猜測表情,讀好語氣
童話故事因為充滿了大膽的想象才會趣味橫生,讀童話故事也需要讀者入情入境地去想去猜。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幫助學生猜測人物的表情,可以更好地讀出語氣。
課文的第13至15自然段是寫青頭在給紅頭講解牛胃的知識,語言簡潔、清晰,語氣非常沉著、鎮定。在不斷地鼓勵紅頭勇敢地從牛肚子里出來時,語氣則充滿了鼓勵的。教學時讓學生同桌分角色朗讀,要求運用“體會心情、模仿動作、猜測表情”的方法讀好語氣。因為有了前面的扎實有效的引導訓練,學生在朗讀這部分的課文時大多都能有好的表現了。
總之,童話故事的特點決定了它是兒童反復吟誦,學習語言的好材料,只有讀好語氣才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享受到更多童話故事給人帶來的愉悅和趣味。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劉文華. 彰顯文體意識 教學科學童話——《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紀實[J].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1(04):24-26.
[2]張之路. 在牛肚子里旅行[J]. 家教世界,2020(3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