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少梅
摘 ?要:在小學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注的較少,學校也缺乏重視,僅僅進行德育上的教導是遠遠不夠的,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本文立足于小學教育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班級管理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級管理;教學策略
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人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高低在社會競爭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在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下,部分學校更注重學生的文化課程,不注重其綜合素質的提升。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班級管理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班級管理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為學生樹立起榜樣力量
就當前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而言,學生的德育教育內容一直是教師面對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由于學生階段性的學習能力較強,對于自身身邊的事情和人物都具有一定的模仿力,因此在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其會受到周邊人的實際影響效果較大。為此,教師就需要加強對德育教育內容的實際管理,從而建立起榜樣性力量,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積極影響效果。教師在此過程中還需要結合課程教育內容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建立明確的是非觀,能夠在事情對立面分辨的過程中體會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為了加強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影響,教師需要重點對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提升。
二、與學生家長保持有效溝通
從小學德育教育開展的角度進行分析來看,單一性地依靠教師在學校開展的德育教育往往難以全面表現出其實際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要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及時分享學生的家庭表現和課堂學習狀態,從家校聯合教學模式的開展過程中實現雙向促進的培養模式。這樣,學生就能夠較為完善地進行自我人格塑造,進而加強德育教育內容在實際生活角度的有效滲透。班主任在自身班級工作精力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與家長在溝通后達成一定的共識,并圍繞著當前的教育教學規則和共識的內容來進行家校聯合培養,在此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的不同尋常之處。
三、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整合
在德育教育時,學生在日常中的表現應多注意觀察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其性格特點、行為習慣等。并針對每個學生制作一個學生檔案留存學生生活和學習方面的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展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學習“在愛的陽光下”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進一步了解學生是否為單親家庭,是否是留守兒童,以及家庭對學生的教育方式等。從而依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健康指導。通過對學生心理狀態的研究,推動整合工作的開展,實現兩者的有效整合。
學校在開展德育教學時,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在實踐中將兩者相結合。還可以采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家長相互配合來實現兩者的整合。這兩門學科的有效整合,采取科學的指導方法,為學生創造出健康的成長環境,實現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廖省珍. 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分析[J]. 新課程(小學),2017(11):307.
[2]張紅霞. 淺談在小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雙向結合[J]. 長江叢刊,2017(2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