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菁 金尚軍 王敏 宋愛玲
作為世界多極化發展進程中的兩大重要力量,中國和歐洲的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3,經貿合作在中歐關系發展中始終發揮著“壓艙石”和“推進器”的作用。為科學謀劃“十四五”時期外事工作服務中歐經貿合作的方法舉措,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調研組近期赴四川、云南、寧波等地進行實地調研,在借鑒兄弟省市相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為江蘇深化外事工作在中歐經貿合作中的“五位一體”聯接機制提出了若干建議。
一、江蘇利用外事資源推動
中歐經貿合作的總體情況
歐洲一直是江蘇重要的合作伙伴。截至2020年底,雙方共締結139對友好城市(其中包括20對省級友好城市),實現了西歐、北歐、南歐和東歐的全覆蓋。在經貿投資、科技創新、教育文化等領域,雙方合作成果豐碩。長期以來,江蘇積極發揮國際友好城市、我駐外使領館、外國駐華使領館、跨國企業、商協會等外事資源優勢,通過推動高層互訪、搭建交流平臺、提升外事服務等方式,多渠道、高質量推進對歐經貿合作。目前,歐盟已成為江蘇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外資來源地和第三大投資目的地。2020年,江蘇與歐盟進出口總額達6521億元,約占中歐貿易總額的16%。落戶江蘇的歐洲企業超過8300家,近千家江蘇企業在歐洲落戶。眾多歐洲跨國企業在太倉德資工業園、昆山德國工業園、中奧蘇通生態產業園、中瑞鎮江生態產業園、中德常州創新產業園等對歐合作園區平臺集聚發展。
隨著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中歐合作持續釋放積極信號,江蘇深化對歐經貿合作面臨一系列重要機遇。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歐盟與中國的貨物貿易額保持持續增長,中國首次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20》報告顯示,62%的中國歐盟商會會員企業表示愿意或更有可能增加對華投資,其中近一半會員企業準備再投資年收入的5%到10%、近1/3會員企業表示投資力度會更大。在投資和貿易額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雙方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領域成為新的增長點。
二、其他省市外事工作服務
中歐經貿合作的實踐經驗
近年來,在中歐關系逆勢前行的大背景下,四川、浙江、云南等地積極集聚平臺載體資源、發揮交往優勢特色、創新對外合作模式,在打造對歐經貿合作品牌、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化解風險挑戰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兄弟省市的相關成功經驗,為江蘇進一步深化外事工作在中歐經貿合作中的聯接機制提供了有益借鑒。
集聚平臺載體資源,積極打造對歐經貿合作品牌。自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正式啟動以來,寧波市連續多年參與該合作機制相關活動,積極配合領導人峰會組織企業參加經貿洽談,并成功承辦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中東歐國家特色商品展等活動。2015年開始,該市財政每年統籌會展資金2000萬元以上(目前已增至5000萬元),積極舉辦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截至目前,該博覽會已連續舉辦六屆,成為寧波對外交往的品牌展會。四川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內投資約30億元,打造了總建筑面積為21萬平方米的“中國——歐洲中心”。該中心由成都市與歐盟委員會、中國商務部、中國科技部共同啟動運營,內設歐洲商品貿易展示交易中心、中歐技術交易中心、歐洲中小企業雙創孵化中心、歐洲企業總部基地中心、歐洲國家經濟發展促進機構辦事中心、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六大功能區,以及劇院、國際藝術展覽、歐洽會永久會場、中歐企業家聯合會、國際酒店等綜合配套服務區。目前,該中心已成為我國西部與歐洲全面合作的窗口,為加快聚集歐洲商務、科技、教育、文化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揮交往優勢特色,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四川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積極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與重慶建立川渝外事聯席會議機制,簽署《協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備忘錄》;舉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情況介紹會、外國駐渝蓉領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渝中行”等活動,向外國駐成都、重慶兩地總領事館官員宣介雙城經濟圈發展情況,推動歐洲各國積極參與雙城經濟圈建設。
創新對外合作模式,科學應對風險挑戰。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四川積極發揮中歐班列戰略通道作用,將制造類、電子類適公適空運輸貨物逐漸轉移到鐵路運輸,大力提升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對國際國內高端資源的集聚能力,年均帶動四川省進出口貿易額100億美元以上,服務國內外企業超過1萬家,與本地產業結合度高達67%。云南打響“網上南博會”品牌,推動展會由線下向線上轉變,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新技術,舉辦面向全球的網上“中國——南亞博覽會暨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為企業搭建集展覽、洽談、貿易功能于一體的國際性平臺。寧波在全國首創中東歐聯絡官隊伍,分國別“一對一”為中東歐企業開拓中國市場、尋找合作伙伴提供有力支持;打通第三方資源,加強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變銀行客戶資源為中東歐商品的采購商資源;加大與社區超市、電商企業的合作力度,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展示和銷售中東歐優質商品。
三、深化江蘇外事工作在中歐經貿合作中的
“五位一體”聯接機制
“十四五”時期是著力深化“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積極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擔當,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重要時期。江蘇應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統攬,聚焦“一份協定”、打造“一個中心”、舉辦“一場會議”、建設“一條快線”、創新“一種模式”,切實深化外事工作在中歐經貿合作中的“五位一體”聯接機制,高效服務“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為國家對外工作大局和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聚焦“一份協定”即中歐投資協定,以更高水平對歐經貿合作引領高質量發展。精準研判與把握中歐投資協定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發揮江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獨特作用,以更高水平對歐經貿合作引領高質量發展。一是充分發揮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用,針對歐洲重點關注的知識產權、產業補貼、勞工權益等規則,用好國家賦予的更大改革自主權,加大規則試驗的力度和深度,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性創新成果。二是積極引導在蘇歐洲企業持續增資擴產,增設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積極參與江蘇產業集群發展。支持省內企業通過委托開發、專利授權等方式引進歐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三是發揮中歐合作園區開放發展高地作用,推動太倉德資工業園等一批國際合作園區創新提升,在中歐經貿投資合作中先行一步。
打造“一個中心”即中國——歐洲創新孵化中心,培育對歐創新合作載體。依托歐洲友好城市資源,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優勢產業領域深耕細作,打造輻射長三角地區的中國——歐洲創新孵化中心,促進中歐科技企業深度融合,協同提升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培育江蘇先進制造業集群。借鑒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探索校企合作路徑,為中國——歐洲創新孵化中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要素支撐,推動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與歐洲在投資、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向縱深發展。
舉辦“一場會議”即中德合作交流大會,構建更高水平的對德合作平臺。以與江蘇經貿合作緊密、產業關聯度高的德國為重點,推動與德國在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綠色產業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適時舉辦中德合作交流大會,通過友好城市合作論壇、創新合作論壇、中小企業和“隱形冠軍”論壇、職業教育論壇等分論壇活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對德合作新平臺,推動江蘇對德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
建設“一條快線”即中歐班列,帶動江蘇制造跑出“加速度”。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友好城市宣介力度,推動江蘇中歐班列開拓新業務、完善線路布局;積極協調荷蘭北布拉邦省和江蘇相關市縣,推動荷蘭GVT物流集團與蘇州新城集團等合作項目盡快落地落實;借鑒四川“亞蓉歐”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模式,舉辦江蘇省國際班列合作伙伴大會,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幫助更多江蘇制造產品通過中歐班列“走出去”,真正將中歐班列打造成中歐經貿合作的“營養線”和“保障線”。
創新“一種模式”即第三方市場合作模式,擴大江蘇“對東對西”雙向利益交匯點。主動對接國家政策,與歐洲發達國家共同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以與我國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且與江蘇交流合作緊密的英國、荷蘭、法國等歐洲國家省級友好城市為依托,以沿線發展中國家重點友好城市、國際合作園區為切入口,以項目合作為抓手,共同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適時舉辦中歐投資推介會,精準對接第三方需求,實現歐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金融服務與江蘇基礎設施、產能裝備、資金優勢互補的共贏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