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歷史材料分析,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我國歷史的熱愛。而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習歷史的主要原因是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材料的分析能力,而不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去應付考試。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材料;分析;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9-0141-03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can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stimulate students' love for Chinese history.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t is also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learning histor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arning stage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historical materials, rather than allowing students to cope with examinations by learning historical knowledg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Historical materials;Analysis;The problem
一、培養(yǎng)中學生歷史分析能力的意義
(一)基于時代發(fā)展的考慮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人類也逐漸向著經濟化時代前進,與此同時,人類的文化水平以及素質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從而導致在不久之后的將來,知識勞動者的產物將會逐漸代替?zhèn)鹘y(tǒng)的勞作,而傳統(tǒng)的勞動人民也將逐漸被部分知識勞動者所代替。知識勞動者在如今這個時代指的是,利用知識進行工作以及對信息進行錄取、整合、總結的一些工作人員。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歷史材料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在分析中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在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先帶領學生對歷史課本中的內容進行學習,并且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對課本中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以及一些條例條規(guī)進行記憶,從而使他們在解答歷史分析題的過程中可以快速回憶起相關知識點,進而避免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由于對相關知識點不是特別熟悉,浪費大量的時間在歷史這個學科的作業(yè)上。他們通過對歷史材料的不斷分析,可以充分了解課本中的知識點,以及了解我國歷史文化,還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學習、總結等方面的能力。
(二)基于目前中考的需要
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不僅要對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三門課程進行學習,還需對物理、歷史、地理、思想品德以及化學科目進行學習,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各個學科的學習難度系數(shù)不同,導致他們在考試的時候經常出現(xiàn)偏科等情況。在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認為歷史這門學科在中考中占比相對其他學科來說較低,因此,他們就會大大減少學習歷史的時間,從而導致他們在考試結束之后,歷史成績就會變得越來越低。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激發(fā)學生對我國歷史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根據(jù)對中考試卷題型統(tǒng)計,從中分析可以得出:每年的歷史試卷中,對資料進行分析的題型占全卷的一大半,這也就說明,只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大對歷史資料題型的練習,就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歷史考試成績,所以,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歷史課本中的內容,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而讓他們加深對歷史事件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對歷史材料分析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有些學生在分析例題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跑題以及分析不準確的現(xiàn)象,所以,在課堂練習中,教師應先帶領他們對題目進行分析,進而在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漸掌握分析歷史資料題的方法,之后,再讓他們利用課堂時間對資料題進行分析,使他們逐漸掌握做題的方法,進而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三)基于歷史教學的思考
長時間以來,我國學生在學習有關歷史教學內容時,經常會被教師強制性地去學習,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逐漸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逐漸下降。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高效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還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歷史這門學科產生厭煩等情緒,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興趣,進而對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經常會以“填鴨式”教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長時間這樣教學,他們會認為這門學科學習的內容十分枯燥乏味,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成績逐漸降低。因此,在帶領學生對資料分析題進行練習時,不僅要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將資料中的重點內容摘抄出來,還要通過分析找到課本中相互對應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記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的歷史課程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歷史材料進行分析,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有關歷史材料的背誦,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成績。
(二)利用教師,拓展學生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行拓展,進而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自身的作為案例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
(三)加強培養(yǎng)學生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講,歷史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較少,因此學生往往會忽略歷史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將歷史書本上的知識點學會就能在考試中獲取高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在近幾年的中考中,歷史試題的命制大多數(shù)都來自教材之外的內容,考題的形式也由之前單一的文字式轉變成了圖表式、地圖式、圖片式等,學生如果沒有較強的文字理解能力、深厚的歷史知識以及較強的觀察能力,就很容易深陷其中,不知如何作答,沒有清晰的作答思路。因此,作為初中歷史教師,要深刻了解到歷史這門學科對于學生的重要性,要激發(fā)學生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努力學習歷史知識,奠定自己的文化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重點提高學生的四個層次能力,讓學生基于材料的內容、材料創(chuàng)設的情境、材料提供的依據(jù)及材料支撐的空間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根據(jù)材料內容,正確闡述相關歷史知識,并能進行專業(yè)術語進行表述,從而正確地評價歷史,提高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
(四)注意開放性試題的訓練
歷史開放性試題就是要求學生根據(jù)材料的內容,及題目的相關要求寫一篇小論文,題目可自行擬定,只要切合題意,能結合一定的史實正確表述自己的論點即可。在訓練開放性的試題時,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歷史思維進行解答,不得偏離題意,語言要有邏輯性,論述表達要清晰,文字要簡明,不得記流水賬,闡述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打開自己的思維,多角度、多方面地考察問題,不只局限于歷史教材的知識內容,大膽地運用材料中的相關信息論證自己的觀點。
(五)回答準確,培養(yǎng)規(guī)范
在材料題的作答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1.首先要字跡工整,保證卷面的整潔,不得進行大面積的涂改。2.要正確運用語言,規(guī)范書寫,語言邏輯清晰。3.問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問,偏離題意。要保證自己的論點與材料內容相符,緊扣題意,不得偏離材料,自行發(fā)揮。4.語言要簡明,最好可以分點作答,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做題習慣。這四點是學生作答歷史題時最需要注意的事項,學生只有深刻地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了解做題的技巧與注意事項,才能作答正確,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
(六)注重發(fā)揮學生在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的主體作用
歷史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因素是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而思維能力不是單純地靠教師灌輸,也不是學生用背誦的方式記出來的,而是要依靠學生自己的積極思維活動,和通過反復手腦并用等練習,最終形成成個人的心理特征。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的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最近活動,提出問題,并且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然后從各個方面設計認知性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究,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關鍵點。不僅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需要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而且掌握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也需要同樣的過程。教師應通過歷史過程的實例,幫助學生逐步總結掌握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最后,內在統(tǒng)一的整體是分析的綜合能力的層次和方法。由于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不一樣,所以要把層次和方法劃為不同的階段。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由簡單的方法到復雜的方法,逐步教會學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提高學生材料解析解答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平時就要經常指導學生閱讀,并且引導他們養(yǎng)成歸納總結的習慣。總之,歷史教師可以開展大量的專項訓練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其次,歷史是初中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學生要深刻認識到歷史學科的重要性,能夠正確地認識歷史、了解歷史,具有一定的歷史思維。在作答材料題時,學生可以正確地分析問題,運用自身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正確作答。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能有效提取文字信息,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
參考文獻:
[1]胡曉. 初中歷史課堂趣味性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7.
作者簡介:楊芳(1968.05-),女,漢族,甘肅張掖人,本科,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