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珍
摘 ?要:通過對“N1VN2”與“N1ViN2”短語的比較,對“N1ViN2”短語的語義組合方式、音節組合和層次切分、擴展形式、句法結構和句法功能方面進行描寫。研究表明,“V”的及物性對“N1VN2”的擴展形式、層次劃分、句法功能影響不大,而對語義組合、句法結構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N1ViN2”短語;“N1VN2”;不及物動詞;句法關系
一、引言
邢福義從語義組合、層次切分等方面,詳盡描寫了“NVN”造名結構,認為其中的“V”只能是及物動詞[1]。畢冬春指出,“N1VN2”短語中的“N1”不限于“V”的對象,“V”一般為及物動詞[2],對邢福義的研究有一定的補充。陳芙則分析了“N1VN2”的語法功能[3]。畢冬春、陳芙討論的“N1VN2”結構所指范圍比邢福義的“N1VN2”更為廣泛。本文所探討的“N1ViN2”短語是廣義的名詞性“N1VN2”短語中動詞為不及物的一類。
我們從相關文獻和BCC現代漢語語料庫中選取語料,嘗試將名詞性“N1ViN2”短語與“N1VN2”進行對比,考察“N1ViN2”短語的句法關系與語用功能。需要說明的是,“N1ViN2”中的“Vi”是指不及物動詞,即一般認為的不能帶受事賓語的動詞;“V”指及物動詞,本文所討論的動詞不包括縮略后的動詞;“N”指名詞、名詞性語素或名詞性短語。
二、短語構成和層次劃分
(一)語義組合
“N1ViN2”和“N1VN2”都是名詞性詞組。在“N1VN2”中,“N1”為“V”的對象,“N2”在特定造名語境中對“N1V”起管界作用[1]。此處的“對象”既可以表示受事,如“路燈維修電話”;也可以表示關涉,如“環境保護工作”;還可以表示結果,如“論文撰寫”等[1]。在“N1ViN2”中,“N1”則不表示“Vi”的受事、關涉、結果,但可以表示“Vi”的施事、當事、領域、地點、方式、工具、時間、原因等[4](P36-37)。“N2”對表示實際活動或狀態的“N1Vi”加以管界,如“教師上課時間”中的“時間”是對“教師上課”活動進行界定,“教師專用書籍”中的“書籍”是對“教師專用”這種狀態進行界定,這與“N2”對“N1V”的管界作用類似。“N1ViN2”與“N1VN2”的不同之處還在于,有的“N1”可以對“ViN2”進行限定,如“野馬奔跑速度”“森林受災面積”“承德避暑山莊”中,“野馬”“森林”“承德”分別修飾限定“奔跑速度”“受災面積”“避暑山莊”。齊滬揚等指出,“NVN”中表示受事、關涉的強論元位于動詞后,表示方式、工具、時間等的弱論元位于動詞前[4](P39-40)。這里的“NVN”是廣義上的,而“N1VN2”中強論元位于動詞前,作為必有論元而存在;“N1ViN2”中弱論元可以位于動詞前,作為可有成分而存在。
在“N1VN2”中,“N2”可以表示“V”的施事、處所、時間、方式、工具、程度、類屬、因果、數量等。在“N1ViN2”中,“N2”可以表示“Vi”的施事、當事、處所、時間、方式、工具、程度、類屬、因果、數量等。當“N2”為當事時,前面修飾的動詞一般為非自主動詞[4](P76-84),如“退休工人”“畢業學生”。“N1VN2”除了兩種特殊情況外,“V”和“N1”之間一般是動賓關系,“V”和“N2”之間則不存在動賓關系[1]。因此,“N1”可以是“V”的受事,“N2”一般不能是“V”或“Vi”的受事。
“N1V”表示實際活動,指明具體內容,而“N2”則對實際活動加以界定。在語義組合上,“N1”和“V”的關系比“N2”和“V”的關系更為密切[1]。我們可以根據能否插入“的”,來判斷“Vi”同“N1”還是“N2”結合緊密。我們發現,“N1VN2”有如下情況:一是“N1”和“V”中間不能插入“的”,“V”和“N2”之間能插入“的”,如“老師的遲到原因”不合法,“老師遲到的原因”合法。二是“N1”和“V”中間能插入“的”,“V”和“N2”中間不能插入“的”,如“本科的畢業證書”合法,加上“的”后則具有強調“畢業證書”的作用,而“本科畢業的證書”當語境強調“畢業的”時才合法,如“從初中到高中直至大學本科畢業的證書”。如果有一處的“的”插入后不合法,兩處插入“的”必定是不合法。三是“V”和“N1”、“N2”中間都不能插入“的”,如“碩士畢業論文”中,“碩士”和“畢業”之間、“畢業”和“論文”之間不適合加入“的”,否則有失專名性,類似于專名性強的“N1VN2”[1]。四是兩處都可以加“的”,說明“V”與“N1”、“N2”結合都不緊密,如“中國的跳舞的小子”單說不合法;除非是強調“N1”“V”兩者的時候,如放在語境中“因為這件事的嚴重性在于——她和一個中國的跳舞的小子所生養的后代,是否還有資格繼承日本的三分之一的財富?”中,強調“中國”“跳舞”時,“中國的跳舞的小子”才合法。
綜上所述,其語義組合方式可以有四種:一是“N1”“V”之間結合緊密,本文稱為“語義組合方式1”;二是“V”“N2”之間結合緊密,稱為“語義組合方式2”;三是“V”和“N1”、“N2”結合都緊密,稱為“語義組合方式3”;四是“V”和“N1”、“N2”結合都不緊密,稱為“語義組合方式4”。本文主要涉及前三種語義組合方式,“語義組合方式4”不一定屬于短語的范疇,暫且不予考慮。
(二)句法結構
我們知道,短語的構成不僅受構成成分之間語義上的限制,還要受到構成成分句法上的制約[4]。張國憲指出,受話人往往將“ViN”結構理解為偏正關系[5]。
邵敬敏指出,極大多數雙音節不及物動詞加雙音節名詞只能理解為非價組合詞組[6](P62)。由此可見,“N1ViN2”中的“ViN2”通常可理解為偏正關系,如“工作人員”
“消防通道”“交際手段”“健身教練”“畢業論文”等。“N1Vi”有偏正式和主謂式[7],主謂關系如“教師上課”。“V”的動詞性表現是決定“NV”短語性質的關鍵,當“V”的動詞性體現不出來時,“N1”與“V”之間是定中關系[4](P64),如“期末考試”。當不及物動詞為動賓式時,劉慧清指出,“N2”與動賓式“Vi”的賓語成分可能是領屬關系,如“利息征稅”“詞語分類”“產品報價”等[7]。其中,“利息”是“稅”的修飾語,“詞語”是“類”的修飾語,“產品”是“價”的修飾語等。“N1V(Vi)”與“N2”之間有定中關系,如“煤氣中毒事件”,“煤氣”限定了“中毒”的原因,“煤氣中毒”和“事件”可以構成偏正關系。“N1V(Vi)”與“N2”還可以表示同位關系,如“企業降價行為”,指的是“企業降價”這一“行為”。
(三)音節組合
短語的構成不僅受到構成成分之間句法和語義上的限制,還要受到構成成分音節上的制約[4](P1)。齊滬揚指出,“N1VN2”可能有兩種劃分組合方法。若“N1”是“V”的配價成分,“N1V/N2”劃分方法占有優勢,如“國民教育/經費”“學校管理/委員會”。若“N1”非“V”的配價成分,則“N1/VN2”占有優勢,如“地面/控制中心”“學校/管理委員會”[4](P69)。這里指明的是句法和層次劃分的關系,為了便于說明層次切分和語義組合的一致性關系,我們借鑒了邢福義[1](P3-6)、畢冬春[2](P11-12)對“N1VN2”短語的劃分思路。“N1ViN2”與“N1VN2”音節組合和層次切分方式的異同以及與語義組合的關系如下:
1.“2+2+2”基礎音節組合模式
這時,“N1V(Vi)N2”一般劃分為“N1V(Vi)/N2”。由于“NV”結合更為緊密,在各結構成分音節配置平衡的情況下,應該考慮“V靠前切分”[1]。這種劃分是基于語義結合和音節配置平衡情況的考慮。畢冬春認為,“2+2+2”形式的“N1VN2”根據“N1”與“Vi”句法關系的不同,有“V”靠前和靠后兩種劃分方式[2],這主要是考慮到“N1”與“Vi”句法關系和音節組合的因素。因此,“N1ViN2”短語亦有“N1/ViN2”和“N1Vi/N2”兩種劃分方式。考慮到句法關系、音節組合與語義結合的緊密程度,具體劃分如下:
1)“N1”與“Vi”之間表示定中關系和主謂關系時,劃分為“2+2/+2”[2],與“語義組合方式1”一致,如“外資參股/公司”。
2)“Vi”與“N2”構成定中關系時,“N1”與“ViN2”一般也是定中短語,可以劃分為“2/+2+2”,與“語義組合方式2”一致,如“中國/游泳教練”。
3)“N1”與“Vi”之間表示狀中關系時,劃分為“2/+2+2”[2],與“語義組合方式2”一致。我們認為,有的也可以劃分為“2+2/+2”,如“核能發電技術”,劃分為“核能發電/技術”更為合適。畢冬春指出,有些“N1”與“ViN2”構成狀中關系,如“電視監控系統”[2]。本文認為,這也有可能是“N1”和“Vi”構成狀中關系。
4)“N1Vi”與“N2”之間表示同位關系時,如果是“N1”和“Vi”語義上結合更為緊密,則優先考慮與“語義組合方式1”一致的劃分,如“企業降價/行為”;如果是“Vi”和“N2”語義上結合更為緊密,則優先考慮與“語義組合方式2”一致的劃分,如“同衡養老產業”中,“養老”和“產業”語義上更為密切,因此,可以劃分為“同衡/養老產業”。
2.“2+2+3(4)”音節組合模式
這時,為取得音節上的平衡,“N1ViN2”和“N1VN2”一般劃分為“N1V(Vi)/N2”[1],這一劃分結果和“語義組合方式1”一致。例如:
(1)外資參股/證券公司
(2)青年入黨/積極分子
(3)野外探險/夏令營
3.“3(4)+2+2”和“2+2+1”音節組合模式
這時,“N1ViN2”和“N1VN2”都一般劃分為“N1/V(Vi)N2”。這一劃分結果和“語義組合方式2”一致。例如:
(4)俱樂部/健身教練
(5)貴賓/休息室
那些經常出現在“N1V”后的單音節語素或詞,由于不能獨立充當語法成分,它們自然與“N1V”合成一個整體,如“病毒攜帶者”“婚姻介紹所”“電話訂貨部”等[4](P65)。
4.“2+1+2”音節模式
這時,“N1ViN2”和“N1VN2”可以劃分為“N1/V(Vi)N2”,與“語義組合方式2”一致,主要是表示“菜名”,如“小蔥/拌豆腐”[2]。“N1ViN2”短語如果是“2+1+2”音節組合模式,“ViN2”則可以構成三音節名詞或短語,如“股市/睡美人”。
5.“2+1+1”音節模式
這時,“ViN2”可以構成雙音節名詞,整體劃分為“N1/V(Vi)N2”,與“語義組合方式2”一致,如“印度飛餅”。
綜上所述,“N1ViN2”和“N1VN2”層次劃分差別不大。兩者的語義組合、音節組合、層次切分和句法結構之間都密切相關。同時,“N1VN2”和“N1ViN2”的層次切分具有可變性,其切分往往受到“N1”和“N2”音節長度的影響[1](P4)。
三、擴展形式和句法功能
(一)擴展形式
“N1ViN2”和“N1VN2”一樣,“N1”“Vi”“N2”都可以擴展。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下面的擴展式例句中,凡是可以用來替代的語言項目均用橫線標出。
1.“N1”的擴展
(6)干部活動中心 老干部活動中心
(7)企業合作模式 中西企業合作模式
(8)電影周開幕儀式 中國電影周開幕儀式
(9)兒童活動中心 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其中,“老干部活動中心”既可以理解為“老的干部活動中心”,也可以理解為“老干部的活動中心”。因為這里選取的是“N1ViN2”的例證,所以采取后一種理解。可以看出,“N1”前可以插入形容詞、區別詞、名詞,作“N1”的定語;也可以插入并列成分,作“ViN2”的定語[2],“N1”因之擴展為偏正結構和并列結構。例(6)~例(8)中,“老”“中西”“中國”分別作“干部”“企業”“電影周”的定語;例(9)中,“婦女”“兒童”并列作“活動中心”的定語。
2.“Vi”的擴展
“V”“Vi”都可以向前擴展或并列擴展。例如:
(10)事業振興時期 事業全面振興時期(畢冬春《現代漢語名詞性“N1+V+N2”短語研究》)
(11)圖書發行日期 圖書出版發行日期(畢冬春《現代漢語名詞性“N1+V+N2”短語研究》)
(12)冰鉆中毒癥狀 冰鉆輕度中毒癥狀(左晴雯《烈火青春》)
(13)銀行存款利率 銀行存款貸款利率
例(10)中,及物動詞“振興”可以向前擴展為“全面振興”;例(11)中,及物動詞“發行”可以并列擴展為“出版發行”。例(12)中,不及物動詞“中毒”可以向前擴展為“輕度中毒”;例(13)中,不及物動詞“存款”可以并列擴展為“存款貸款”。
3.“N2”的擴展
(14)日常生活用品 日常生活必需用品(《人民日報》,1950-04-08)
(15)全體服務對象 全體服務對象和工作人員(《文匯報》,2003-04-25)
例(14)中,“用品”可以向前擴展為“必需用品”;例(15)中,“對象”可以向后并列擴展為“對象和工作人員”。
以上所舉的多是更迭性擴展的例子,而組合性擴展通常會導致語法結構的改變,此處不予討論。綜上可見,“N1ViN2”和“N1VN2”的擴展形式基本一致。
(二)句法功能
除了從結構內部入手之外,也可以從整個短語實現為句子或句子成分能力的角度入手,對短語進行探討[4](P1)。陳芙指出,“N1VN2”可以作主語、定語、賓語、兼語句的兼語、雙賓語句中的間接賓語[3]。
通過對相關語料的考察,我們發現,“N1ViN2”和“N1VN2”都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謂語,或作兼語句的兼語、定語中心語等。例如:
(16)在小隊之家建立后,期末考試成績提高到四分五分。(《福建日報》,1960-08-08)
(17)西藏大學舉行2005年度畢業典禮……其中9名學生獲得碩士畢業證書。(《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06-17)
(18)老干部活動中心的一個小會議室里,被擠得滿滿當當。(張平《抉擇》)
(19)ISC,上海師范大學留學生活動中心。(畢冬春《現代漢語名詞性“N1+V+N2”短語研究》)
(20)日本埼玉縣政府簽發通知,鼓勵政府工作人員請假一個月照顧孩子。(《都市快訊》,2003-01-10)
(21)當然政務大廳的好處還有許多,一是讓政府工作人員有了“服務”的觀念。(《人民日報》,2002-08-28)
(22)在艱苦的學習環境中,他們的期末考試成績全部名列前茅。(《人民日報》,1993-08-18)
例(16)中,“期末考試成績”作主語;例(17)中,“碩士畢業證書”作“獲得”的賓語,和“獲得”構成小句的謂語;例(18)中,“干部活動中心”中的“干部”受“老”的修飾,“老干部活動中心”作“一個小會議室”的定語;例(19)中,“留學生活動中心”受“上海師范大學”的限定,“上海師范大學留學生活動中心”作“ISC”的謂語;例(20)中,“政府工作人員”作“鼓勵”的賓語,同時作“請假”的主語;例(21)中,“政府工作人員”作“讓”的間接賓語;例(22)中,“期末考試成績”作定語中心語,和“他們的”構成偏正關系,作小句的主語。
四、結語
本文主要從語義組合、音節組合和層次切分、擴展形式、句法結構、句法功能方面,對“N1ViN2”短語進行了描寫。可以看出,“N2”對“N1Vi”實際活動、狀態加以管界或者“N1”對“ViN2”進行限定。在語義組合上,其方式主要有四種。在音節組合和層次切分上,“N1ViN2”的“2+2+2”模式的層次切分有兩種,此外,“N1VN2”和“N1ViN2”層次劃分差別不大。在擴展形式上,“N1ViN2”和“N1VN2”基本一致。在句法結構上,“N1ViN2”中的“Vi”同“N1”或“N2”都不能發生動賓關系。在句法功能上,“N1ViN2”和“N1VN2”基本一致。
參考文獻:
[1]邢福義.NVN造名結構及其NV|VN簡省形式[J].語言研究,1994,(2).
[2]畢冬春.現代漢語名詞性“N1+V+N2”短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陳芙.現代漢語兩種黏合式名詞性結構:“VN1N2”、“N1VN2”[D].開封: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4]齊滬揚等著.與名詞動詞相關的短語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
[5]張國憲.“V雙+N雙”短語的理解因素[J].中國語文, 1997,(3).
[6]邵敬敏.雙音節V+N結構的配價分析[A].邵敬敏.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邵敬敏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7]劉慧清.名詞性的“名詞+動詞”詞組的功能考察[J].漢語學習,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