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販子的女兒》的會話分析

2021-07-20 00:55:26丁寧曹榮平
現代語文 2021年2期

丁寧 曹榮平

摘 ?要:《馬販子的女兒》看似是一個死亡—重生的拯救故事,女主人公瑪波卻在結尾時變得退縮懦弱。這一奇怪的結局成為許多讀者心中的疑問,卻一直未得到合理的解釋。小說中,對話占據了一半的篇幅,應是全面解讀人物心理活動和行為的關鍵,而很少有人注意。基于語用學的會話分析,通過運用隱性話語策略、言語行為理論,分析瑪波和三兄弟的話語策略,運用合作原則剖析醫生的深層心理,并對傳統解讀中關于瑪波形象的觀點提出質疑。

關鍵詞:《馬販子的女兒》;會話分析;隱性話語沖突;言語行為理論;合作原則

《馬販子的女兒》是20世紀英國小說巨匠D·H·勞倫斯的著名短篇小說。故事講述的是女主人公瑪波在家道中落之后選擇投水自殺,被鄉村醫生菲茍生所救;瑪波清醒后,兩人產生了似是而非的愛情;最終卻以瑪波的退縮與菲茍生沒來由地許諾結婚而匆忙收場。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都將瑪波的形象構建為兩個階段:一是投水前受兄弟欺凌、壓制的可憐女性,二是被醫生救起后勇敢追求愛情的新女性。近些年來,學者們又把故事的基調歸結為標準的死亡—重生模式,不約而同地回避了瑪波最后的蒼白與恐懼。少數學者對其結尾進行了推斷,認為是勞倫斯擔心女性力量太強會威脅到男性[1](P89),但總體上女權救贖仍為主導觀念。喻萍芳從生態批評角度出發,認為主人公投河自殺是接受圣水的洗禮,在醫生救起后,她本能的愛欲蓬勃生發,沖破了工業文明下束縛人性的藩籬[2](P78)。梁園園從童話原型角度出發,認為瑪波在投水前是和灰姑娘相似的被壓迫形象,被救后則突破了灰姑娘中英雄救美的傳統模式,用自己的血性力量拯救了男主人公[1](P86)。不過,這些結論大都是基于猜測,很少有人以此為研究目標加以剖析。

就《馬販子的女兒》的研究現狀來看,大多是從人物形象、文本情節和語篇外環境角度切入,卻忽略了文本的對話特點。小說中有兩段長篇對話,一是前半部分,瑪波的兄弟與瑪波商量未來的規劃;二是瑪波被醫生救起后,兩人試探心意的你來我往。對話基本占據文本的一半篇幅,說明作者在語言構建這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卻很少有學者從會話和語言角度出發,去剖析人物的心理。有鑒于此,本文從話語分析角度探究瑪波沉默背后的語言策略、三兄弟強勢言語背后的無力以及瑪波和醫生會話中的社會框架制約,并揭示勞倫斯對于女性力量的矛盾態度。

作為人類交際的基本形式,會話一直是語用學研究的焦點之一。語用學是研究語言運用的,而會話是語言運用的最基本形式[4](P208)。會話分析學派,是指Sacks等人基于民族方法學開創的會話結構研究(Conversation Analysis,簡稱“CA”),它主要包括會話結構、會話活動、會話策略、會話風格類型等方面。下面,我們將從隱性話語沖突、言語行為理論、合作原則理論三個會話分析視角,解讀對話中的沉默策略和違反會話合作原則的隱含意義,揭示隱藏在會話里的人物關系和作者態度。

一、隱性話語沖突

得益于其社會學背景,Sacks等人的會話分析突破了語言學原有理論框架的局限,將話語看作一個動態的過程,關注語言使用者在具體語境與社會環境中的語言行為及互動,思考說話人的發話目的、聽話人的理解效果等[12](P36)。這就為我們探知會話背后暗藏的權勢博弈、力量對比、身份構建等動態過程提供了鑰匙。一般來說,處于較高地位的一方掌控話輪轉換的主動權,而弱勢一方則處于被動。

所謂“會話”,是指構成一個在話題上相當完整的單位的一連串語句,表現為單人連續發言或多人間會話。話輪是指說話人在單位時間內連續產出的話語,話輪轉換即話輪在不同說話人之間的轉換。參與會話的多方都對會話負有一定的責任,會話順利進行需要各參與者共同努力協調。為了保持會話順暢,在話輪更替中交際者應遵守“不重疊、不冷場”的規則。如果會話參與者蔑視了這條準則,那么一定另有原因[5](P34)。許多學者認為,三兄弟對瑪波的未來走向不停地指手畫腳、不容她說話,嚴重失衡的話輪分布體現出瑪波早已被剝奪話語權,是個終日生活在兄弟們壓迫、欺凌和嘲笑下的可憐人。不過,這些研究者卻忽略了沉默的力量。如前所述,當有一方打破“不冷場”規則時,那必然是另有深意的。在會話分析中,“沉默從來就不是毫無意義的”,它甚至是“無中生有”的意義傳達手段[6](P321)。姚曉東認為,沉默是一種“隱性話輪”,它強迫說話人調整會話,并推動話語進程[7](P321)。

小說的前半部分,在三兄弟與瑪波商議未來的規劃時,瑪波一直以沉默的策略參與對話,全程只簡短地回答了一個問題:

(1)他把粗粗的棕色胡須推到嘴唇上邊,惱怒地看著垂在一旁的一動不動、一音不吭的妹妹,說:“你去跟露茜小住一段時間,是嗎?”

姑娘沒有回答。

“我不懂除此以外還能干些什么?”弗萊德繼續說。

“去當女仆唄!”大哥喬插嘴說。

姑娘仍是一動不動。

“如果我是姐姐,就是參加訓練班,當一名護士。”最小的弟弟馬科姆開口說。在家里他年紀最小,不過廿二歲,有一張快活的、幼嫩的臉。

但瑪波姑娘睬也不睬他們。這些年來,他們談論她,圍著她轉,她卻當什么也沒聽見一樣。

…………

“那你要做什么?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嗎?”弗萊德喊起來,帶著無可奈何的焦急情緒。

但她頭也不回,繼續干她的活,把桌布撩起,鋪上另外一塊絨桌布。

“這個死鬼一個屁不放!”

…………

“恨不得把她撕成碎片,那樣才得她吭一聲!”弗萊德甕聲甕氣地說。[8](P82)

可以看出,瑪波的長久沉默使三兄弟的態度越來越急躁,用詞也越來越粗魯。如果瑪波順從地應答,他們就不會這樣憤怒,而是會加重嘲笑和戲弄。在對話中,瑪波的沉默意在制造隱形沖突,表面的安靜中暗含著反抗與分歧。實際上,三兄弟的氣急敗壞來自于他們對自身生活現狀的無力感。作為三個男子漢,在父親死后他們本應該成為家里的頂梁柱,保護妹妹、重建家業,而三個人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表面看上去英俊瀟灑,實際對未來束手無措,走投無路,“覺得自己完蛋了”[8](P83)。就像家中的最后三匹老馬一樣,看上去高大肥碩,實際早已被生活降服,他們本想通過戲弄妹妹獲得快感卻屢屢碰壁。

此處也體現了沉默對會話的推動作用。最初,三兄弟只是帶著看戲的心態嘲笑瑪波,由于沒得到回應,戲沒看成,他們越來越氣急敗壞。因此,他們才出現句式和用詞上的轉變。從向外部探知的問句變成發泄式的感嘆句,從中性詞匯變成“死鬼”等帶有男性權威色彩的禁忌語。一方面是宣泄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是營造自己仍對生活掌有控制權的假象,其實他們的男子氣概早已名存實亡。

可以說,沉默權同樣是一種權力,敢于沉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擁有話語權的表現,就此而言,瑪波絕不是傳統解讀中逆來順受、飽受壓迫的女子形象。小說中明確指出,自母親走后,瑪波已獨自持家數年,她既沒有像三兄弟一樣混吃等死,也沒有像姐姐一樣通過匆忙嫁人找到歸宿,而是選擇獨立承受這一切苦難。由此可以看出,瑪波是兄妹中最具獨立精神的,根本不會因為三兄弟的精神壓迫而自殺,畢竟三兄弟都是要依靠她生活的。實際上,小說中的一處描寫已暗示了其自殺的根本原因是在于經濟方面。從前無論日子多么悲苦,只要有錢,瑪波都從心底感到驕傲,現在的破產是她斷然無法忍受的。

二、言語行為理論

奧斯汀在《如何以言行事》一書中詳細闡釋了言語行為理論的核心內容。他認為,“說某事即是做某事,或通過說某事來做某事”[9](P6),人們說出話語實質上是利用語言去做事。他將句子分為兩大類:施為句和敘事句。施為句不涉及事實真假,而是為了實施某種行為,如“我保證按時完成”是實施了一個許諾行為,“我宣布會議開始”是宣布了一個事件的發生;敘事句則是描述了說話人在說話時所做的事[10](P154)。為進一步討論在什么意義上說話就是做事,奧斯汀又提出了發話行為、行事行為和取效行為,分別指普通意義上發音器官的活動、說話目的即說話人希望如何被理解、話語對聽話人產生的效果。這里,我們將重點探討三兄弟話語的行事語力,以揭示其深層內心狀態。

三兄弟的發話方式與其性格高度契合,色厲內荏,外強中干。小說中,主要有兩處明顯的施為句描寫:

(2)“那么,你最好去跟她一塊住。告訴她,你星期一就去。”(“Well, then, youd better. Tell her youll come in Monday.”)

“你得拿定主意,就在下周三之前!”喬大聲地說著,“不然你就去睡大街!”(“Youll have to make up your mind between now and next Wednesday,”said Joe loudly, “or else find your lodgings on the kerbstone.”)[8](P82)

在這兩處話語中,發話人使用了“had better”

“have to”“or else”這些具有明顯指令意味的標志詞,以祈使句式為框架,體現出說話人毫不客氣的姿態,并借助語言進行發號施令的行為。不過,其行事語力對聽話人產生的效果幾乎為零。對于這兩處命令,瑪波都以沉默回應,兩處施為句中的行事行為完全沒有達到預期中的行事語力。第一句中,喬的言語目的是向瑪波提出建議,試圖強迫瑪波馬上搬走。由于瑪波心中根本不認可三個哥哥,她的內心并未產生動搖,仍然以沉默表示拒絕,因此,這句話預期的取效行為并未達成,實際取效行為只是增加了瑪波對三兄弟的厭惡之情。瑪波的沉默令喬惱羞成怒,“屋里一片沉默,沉默中充滿了惱怒和無可奈何的氣象” [8](P86)。喬由此開始了第二次發話行為,他用have to結構加強了命令意味,并夸大不遵從命令的嚴重后果來威脅瑪波。這一次,他就不僅是停留在建議、命令層面,讓瑪波在周三之前決定只是順承上句命令,重點是在后面的從句中,通過虛擬陳述瑪波將被趕出家門的事實,實現對她的威脅。在這一語句中,喬的行事語力即通過威脅性后果來體現自己作為兄長的權威,并試圖強迫瑪波順從這種權威。然而,無能的大哥喬在瑪波眼中毫無威望和信任可言,根本不可能實現他的行事語力。可見,由于喬未能考慮聽話人的真實想法,因此,他所預期的取效行為收效甚微。同時,作為一個連三匹馬都照顧不好的男人,喬自身能力低下,抗壓能力弱,他對自己的境遇感到無能為力,便只能通過一些明顯的施為符號來維持自己名存實亡的威望,營造自己仍能掌控局面的假象,但話語的實際行事語力卻十分蒼白。

三、合作原則理論

合作原則是由美國著名語言學家格賴斯首先提出的。他認為,在人們的交際過程中,對話雙方都有意無意地遵循合作原則,使得交談能夠順利進行。合作原則包含四個準則:量的準則、質的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不過,在現實語境中,人們并非總是遵守合作原則,有時反而是違背合作原則中的某個準則,而正是這些違背合作原則的地方,更能“泄露”出說話者的真實意圖。違反量的準則時,說話人會故意給出過多或過少的信息;違反質的準則時,說話人會說自知是虛假的話、故意說不符合事實的話;違反關系準則時,常出現驢頭不對馬嘴以轉移話題的情況;違反方式準則指說話晦澀、歧義、啰嗦、無條理[10](P159)。

關于《馬販子的女兒》的研究,有些學者曾就瑪波與菲茍生的兩性關系進行討論。有人認為,瑪波與灰姑娘具有相似的經歷,“企圖自殺的梅布爾也在池塘中與地位、身份迥然不同的‘白馬王子菲茍生激情相遇,兩人雙雙墜入愛河,并以一段動人的愛情告白與結婚的承諾為故事畫上句號”,醫生將瑪波從“生活困境中解救出來”并“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來喚醒似乎已死去的女孩”[1](P87)。因為愛情,瑪波被菲茍生醫生救贖,實現了重生。我們認為,這類灰姑娘式的解讀并不符合文本的實際。造成這種不當解讀的一個可能原因便是解讀者忽視了男女主人公會話中的不和諧性。下面,我們以瑪波被救后兩人的對話為基礎,著重探討他們對合作原則的違反,從中剖析兩人的心理世界和背后所隱藏的社會規約的束縛。

首先,我們分析女主人公瑪波在兩人的對話中是如何違反合作原則的。

(3)“那么,你愛我嗎?”她問。

他只是站在那兒,忘情地看著她。他的靈魂似乎融化了。

她慢慢地用膝跪走近他,雙手抱住他的大腿(因為他是站著的),把胸膛貼緊他的腿和膝,把他拉近自己的臉和頸。她抬頭看他,目光灼熱,帶著乞求、異樣的神情和初次獲得異性的喜悅。

“你愛我,你愛我,我知道你愛我,我懂的。”她喃喃地說著,聲調由于狂喜而異樣,充滿著熱望、勝利和信心。[8](P87)

瑪波得知自己被菲茍生脫衣后,熱切地詢問醫生是否愛她。菲茍生沒有作答,她卻自己說道“你愛我,你愛我,我知道你愛我,我懂的”。此處,瑪波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首先,瑪波的話語中出現了三次“你愛我”,“我知道”和“我懂的”也存在重復,她的話語冗長無序,很明顯違反了方式準則對于會話簡潔性的要求。這些重復的話語顯示出瑪波對于自己的話語不十分確信,與其說是在跟醫生對話,不如說是在說服自己相信醫生愛她,而事實上她對醫生的愛并沒有信心。其次,瑪波想讓菲茍生醫生意識到幫助一位女性脫衣意味著什么。在當時,醫生作為一個社會敏感度極高的職業,本身就會受到各種社會規約的束縛。菲茍生是一位名聲不錯的鄉村醫生,十分害怕救瑪波的經歷被人誤解,所以一再強調這是他作為醫生的職責。而瑪波不愿意僅僅停留在菲茍生所認為的醫患關系,而是想更進一步,達到男女關系的層面。這里的話語重復,一方面顯示出瑪波征服醫生的強烈欲望,打破社會名聲對二者的制約,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瑪波自己對愛的懷疑與不自信。

(4)“你為什么哭?”他問,聲音有些異樣。

她抬起頭來看他。在流淚之后,第一次明白自己目前的窘態,使她的眼里出現了一片羞澀的陰云。

“我沒哭,真的!”她說著,看看他,有點害怕。[8](P87)

這是一個違反質的準則的案例。當菲茍生終于放棄了一直堅守的醫患關系底線后,親吻了瑪波并向她表白愛意,瑪波卻流著淚陷入沉思。面對菲茍生的詢問,她倔強地回答“沒哭”,這與眼淚不停在流的事實明顯不符。瑪波說著自知虛假且沒有根據的話,屬于沒有質量的會話應答。相較于之前的熱烈奔放,此時的瑪波已回歸理性。這里回答的“我沒哭”雖然不攻自破,但也是瑪波回避醫生提問的有效途徑。瑪波不愿意再袒露心中所想,與之前大膽表達愛情、沖破社會規約的瑪波相比,已經開始顯現出懷疑與動搖。

同樣反映瑪波在追求真愛、打破社會規約時出現退縮的還有下面一例:

(5)他伸出手來,輕輕地摸著她裸露的手臂。

“我愛你!我愛你!”他說著,聲調溫柔,低沉、顫抖,不像自己的聲音。

她縮回去,低垂著頭。他的手輕輕地挺著她的臂膀,使她有一些心煩意亂。她抬頭看他,說:“我想去幫你找些干衣服來。”

“為什么?”他說:“我現在不是很好嘛!”

“我要去,”她說,“你得換換衣服了。” [8](P87)

此處菲茍生向瑪波表白,瑪波給醫生的回應卻是她想離開去找衣服。這種顧左右而言他、匆忙轉移或終結話題的應答,違背了關系準則中對于話題關聯性的要求。這時,瑪波顯然不愿和菲茍生涉及愛的話題,她對自己的情感和沖動行為產生了動搖,重新開始思考他們的關系。

其次,我們再來分析男主人公菲茍生在兩人的對話中是如何違反合作原則的。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瑪波并未做到勇敢追求所謂的真愛;那么,從菲茍生的角度進行解讀的話,又是如何呢?有些學者認為,菲茍生與瑪波墜入愛河,實現了對瑪波的救贖。不過,僅從篇章語言角度來看,菲茍生并未救贖瑪波,也并未幫助她成為勇敢追求愛情的新女性。菲茍生始終是一個逃避現實、臣服于社會規約的人,沒有對突破象征秩序產生積極效用。例如:

(6)她突然坐了起來,于是她明白自己眼下是什么樣子,伸手去抓身邊的毯子,羞得難以自容。一時,好象理智離她而去,她睜大眼眸,四下顧盼,好象尋找什么東西。他呆呆地站著,心里害怕極了。她散亂的衣服丟在一旁。

“誰脫我的衣服?”她問,眼睛大大地呆呆地盯著他的臉。

“是我,為了使你恢復知覺。”他答。

好一會,她坐在那兒,眼睛可怕地盯著他,嘴唇半開。

“那么,你愛我嗎?”她問。

他只是站在那兒,忘情地看著她。他的靈魂似乎融化了。[8](P86)

這里,當瑪波問菲茍生醫生誰脫了她的衣服時,醫生“心里害怕極了”,卻十分淡定地找了一個符合醫生職責的借口回答。他看似客觀的回答卻因為違反量的準則而缺少了可信度。根據量的準則要求,交際者話語應包含交流所需信息,而且不應涵蓋超出需要的信息。此處瑪波提問時,僅僅涉及“誰”的問題,菲茍生卻增加了“為什么”的回答(“為了使你恢復知覺”),表明他心中已經出現了微妙的情感波動,或許是心慌,或許是害怕瑪波誤會。這個回答,一方面體現出菲茍生選擇遵守社會中男女有別的規約,保持與瑪波的醫患關系;另一方面,這條“不打自招”的額外信息,卻恰巧揭示出他除醫生職責之外可能對瑪波存有其他感情。如果菲茍生真正心懷坦蕩的話,是無需多此一言的。這時,菲茍生對瑪波是有一定原始占有欲的,內心想要得到“愛”,表面卻疏遠她。在和瑪波的關系中,菲茍生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總是將自己置于社會象征制度之下。

(7)“我的頭發臭死了,”她喃喃地說著,心緒煩亂,“我是這樣丑,這樣丑,不,丑死了。”她又傷心了,痛苦地哭起來。“你不會愛我的,我難看死了。”

“別傻,別傻了。”他說著,竭力安慰她,吻她,擁抱她。“我需要你,我要和你結婚,愈快愈好。如果可以,明天就結婚。” [8](P80)

在這一選段中,瑪波關心的是自己丑不丑、醫生愛不愛她,然而菲茍生的安慰卻是“我需要你”和“我要和你結婚”,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緊密,屬于偷換概念,這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關系準則。這里,關系準則的違反表現出菲茍生不想表明心跡,不想觸及愛情,僅僅是需要瑪波,需要瑪波的“激情”給他精神的興奮與滿足,使他脫離沉重枯燥的日常生活。菲茍生將“結婚”等同于“愛”,事實上是用結婚這一社會象征框架來框定瑪波和他自己。因此,菲茍生對瑪波沒有真正的愛情,并最終想將瑪波繼續置于社會規約之下。

縱觀瑪波和菲茍生的關系,從瑪波的角度看,從開始狂熱地表達愛意,沖破醫生所堅守的醫患關系防線,到接吻以及被表白后的退縮,瑪波逐漸意識到自己和菲茍生并不是真正的相愛,有的只是暫時不顧社會聲譽的激情;從菲茍生的角度看,他一直嚴格遵守社會規約,對瑪波從沒有真正地投入愛。小說結尾,他提出以結婚這一規約框架而非愛將二人結合,企圖將瑪波置于社會象征制度之下,就此而言,他對瑪波勇敢追求愛情并未起到積極作用。

總的來看,勞倫斯本人性格極具不確定性。對于他究竟是女權主義還是男權主義作家,學術界一直充滿爭議,從未得出一個可信的定論[3](P232)。受家庭環境和戀愛經歷的影響,他早期作品中滲透著一定的女權主義思想,他相信女性的滋育力量可以打破工業文明的冷酷與桎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一方面對民主思想備感失望,加之凱恩斯的同性戀行為,使他對曾經堅信的異性性關系力量產生懷疑,他逐漸拋棄了原本的思想主張[11](P51)。另一方面,目睹了戰時大量女性代替男性進入勞動力市場,他逐漸意識到,“婦女的變化只不過越來越近似男人”[3](P234)。此后,他的作品開始顯示出傳統男權主義傾向。在一定意義上說,勞倫斯所有的思想主張都是基于“救世”這一出發點,他從不拘泥于某一思想,而是根據不同思想的現實作用來判斷是否繼續沿用這一主張。就此而言,無論是男權思想,還是女權思想,都不過是他為達到最終救世目標的途徑罷了。《馬販子的女兒》發表于1922年,正處于勞倫斯女性主義思想產生動搖的階段。因此,無論是根據語言表現還是現實證據,我們都有理由相信,這不是一篇純粹的贊揚女性解放之作;相反,作者表現出明顯的矛盾態度。由于他對女性原始力量寄予希望,因此,在話語上并未塑造一個全然受壓迫的瑪波,而是采用沉默制造隱性話語權。不過,他對這一力量又持懷疑的態度,無論是瑪波自身還是臣服于社會規約的菲茍生,都在話語中違反了合作原則,在無意識中透露出作者的真實想法。因此,小說結尾以瑪波的退縮戛然而止,將這一問題留給后人思索。

參考文獻:

[1]梁園園.“勞倫斯式”的救贖:論《馬販子的女兒》對童話原型的模仿與顛覆[J].外語教學,2013,(1).

[2]喻萍芳.在自然美中獲得新生——從《馬販子的女兒》看勞倫斯作品的主題[J].作家,2012,(10).

[3]劉仁秀.D·H·勞倫斯女性主義思想的形成及其嬗變[J].小說評論,2011,(S1).

[4]姜望琪.當代語用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劉森林.話輪更迭的語用策略[J].外語教學2007,(4).

[6]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7]姚曉東.解構與重構:話語分析視角下的《蒔蘿泡菜》解讀[J].當代外語研究,2013,(6).

[8]勞倫斯.馬販子的女兒[J].名作欣賞,1991,(2).

[9]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10]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11]周方珠.試析勞倫斯的烏托邦思想[J].晉陽學刊, 1994,(3).

[12]崔國鑫.語用視野下的會話分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综合色婷婷|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a亚洲天堂| 亚洲女人在线| 国产免费黄|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免费精品| 欧美区在线播放| aⅴ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午夜影院a级片|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视频网|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 av在线无码浏览| 精品国产91爱| 亚洲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国产97视频在线|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少妇精品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 亚洲高清资源| 色AV色 综合网站| 91福利片|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 婷婷伊人久久|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色综合网址|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久综合日韩|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无码丝袜人妻|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国产精品视频a| 色AV色 综合网站|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色香蕉影院|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蜜臀AV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欧美区国产区|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91精品国产福利|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欧美一区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