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蘭
【摘要】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文字信息變多,內在含義豐富,這也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快速找到題中數量關系解決問題,需要從題目中排除干擾條件,挖掘潛藏條件,獲得有效信息.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做到提高數學閱讀效果,讓數學教學“悅”起來,需要借助思維導圖閱讀,形成良好閱讀習慣;創設生動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說題;把握關鍵詞句,精準把握題目;指導合作閱讀,科學歸納總結.教師通過落實以上舉措,能夠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教學;閱讀習慣;生動情境;關鍵詞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只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而忽視了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多是讓學生機械式記憶數學知識點,學生的理解能力始終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高年級的數學中,數學概念更多也更復雜,很多實際應用題均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推理能力,很多學生常常會混淆數學概念,無法理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結合這種狀況,教師應該在深度學習的視域下,加強數學閱讀教學,創設趣味性的數學閱讀教學方式,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悅動,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更好地解答數學題目,提高數學整體的教學效果.
一、深度學習的內涵探析
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某個學習主題進行深入思考、探究等,從而得出某些結論或者獲取某些知識,以此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深度學習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學科素養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深度學習視域下,結合當前的數學教學情況,根據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收集與引入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數學,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二、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數學新課標實施的背景下,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數學閱讀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基礎,學生只有形成了數學思維才能夠逐漸形成以上相關能力.實施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數學題目等,從而更好地解答問題;還可以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等.在數學學習與實踐中,在看到一些數學概念與數學問題時,學生需要進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以此發展學生團隊精神,提高學生合作能力.
三、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的主要策略
(一)借助思維導圖,形成閱讀習慣
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與成長至關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不良的學習習慣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所以,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是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教師可以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容,根據數學概念與數學公式等畫出思維導圖;在課后,教師應指導學生依據思維導圖進行閱讀,以此鞏固數學基礎知識,為完成練習做好準備.
例如,在“小數乘整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本課時的主要內容與教學目標,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將“小數乘整數的主要計算方法”繪制成思維導圖.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探究其中的例題,可以了解小數乘整數的基本計算方法,但是畫出的思維導圖卻參差不齊,教師可根據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針對學生薄弱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講解,然后總結小數乘整數的運算法則:先按整數乘整數的運算法則進行豎式計算,再看因數里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面數出幾位,加上小數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示規范的思維導圖,先讓學生對比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重新繪制本課的思維導圖,然后讓學生結合這個思維導圖完成課后的練習題.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知識.
(二)創設生動情境,引導主動說題
為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閱讀,首先,教師可以根據課程主題,引入趣味程度高的圖片和閱讀文本,以此在課堂上創設生動情境,并提出相關的問題.接著,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閱讀題目,并在思考后試著說說解題思路,以此引導學生主動說題.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解題思路試著動手解題,解題后進行點評與總結.通過以上方式,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閱讀與思考,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例如,在“小數乘整數”的課堂教學中,在學生理解基本算法后,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圖文內容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比如:先展示電閃雷鳴和小孩兒站在窗前的圖畫,然后設置題目:夏季的某天,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小剛站在窗前看到了遠處的閃電,在5秒后聽到了雷聲,請問小剛距離閃電的地方有多遠的距離?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與思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有很多疑問,比如:閃電和雷聲的傳播速度是多少?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進行解釋:閃電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忽略不計時間,雷聲的傳播速度是0.33千米/秒.然后讓學生試著說題,一些學生說出了解題思路,比如:根據題意可知5秒是時間,0.33千米/秒是速度,這道題實際上是根據“速度×時間=路程”,考查小數乘整數的知識,所以列出的算式是5×0.33,然后根據小數乘整數的運算法則進行計算.教師在學生根據自己的解題思路試著解答此題后,應根據學生的解題結果予以點評和總結,鼓勵學生積極進取,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題.
(三)把握關鍵詞句,精準把握題目
對于數學閱讀而言,最為重要的是深化對教材內容的認知和理解,并把握關鍵詞語,能夠結合這些詞語確定題目數量關系與解題思路,以此解答題目.所以,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干擾條件較多,含有隱藏條件的應用題,便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和找出關鍵詞句,精準把握題目,以此更好地解答應用題.
例如,在“小數乘整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基礎的運算法則后,列舉一些應用題,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和把握關鍵詞句,思考解題方法和列出式子,然后試著進行解答.比如:姐姐上大學,需要乘坐7.6個小時的火車到達北京站,還要乘坐1小時的地鐵到達海淀區中心,最后騎行20分鐘或者坐10分鐘的公交車達到學校,已知火車的平均速度是81.5千米/時,請問她坐火車到北京站的路程是多少?這個題目中含有很多干擾項目,解題關鍵是從問題入手,思考需要的條件,將能夠用到的條件畫出來,以此,構建解題思路,形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和解出算式.
(四)指導合作閱讀,科學歸納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應該開展數學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解答問題的能力,還應該結合新課標的理念,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育理念,根據小學數學課程的知識內容,創設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合理安排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時間.教師可以指導各個小組根據主要的課程內容,深入進行閱讀探究,然后讓各個小組代表展示本組的閱讀與探究成果,最后根據具體的成果進行科學歸納與總結.
例如,“位置”一課,主要教學目標是:結合具體情境,探究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夠說出某物體具體位置,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和數形結合思想.由于本課的內容相對簡單,教師可以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先閱讀教材內容,探究其中的例題,小組共同解答例題中的問題,然后完成“做一做”與課后練習題,總結確定事物位置的方法和技巧,最后各個小組代表進行展示.教師可以根據小組代表的展示情況,結合本節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科學歸納與總結本課的主要知識點,比如:先認真觀察本體與所處的位置,之后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看本體的前后左右的事物,確定本體與研究對象的橫坐標與縱坐標,然后用(a,b)的形式將研究對象的位置表示出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以鞏固本課的相關知識.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與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解題能力,提高數學閱讀教學的效果,讓數學教學“悅”起來.
結 語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閱讀訓練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安排學生的閱讀時間,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主動說題,促進學生把握關鍵詞句,從而更好地提高數學閱讀效果,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審題能力、閱讀能力,以更好地解答各類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形成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董芳.深度學習理論下數學閱讀教學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2019(6):87.
[2]周艷.重視數學閱讀,打造深度學習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8).
[3]蔡燕茹.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129.
[4]林志萍,沈潔英.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探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24):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