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聶玉梅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增速逐漸放緩,以及國際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其中,實體經濟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以實體經濟發展為研究對象,研究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問題,是充分發揮金融在經濟發展中重要支持和推動作用所必須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現狀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新時代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出具體的建議,以期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關鍵詞:新時代;經濟發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服務
本文索引:趙鵬,聶玉梅.<標題>[J].商展經濟,2021(13):-066.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3.21
在2017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要服務于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而實現金融支持與實體經濟的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實現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的共同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時代下,隨著產業邊界不斷打破,產業部門與金融部門融合程度越來越深,如何充分發揮金融支持作用促進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當下的重要研究課題。
1 實體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現狀及問題分析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同時,指出了應當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來開展各項工作,保障國家金融安全,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1.1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狀
經濟與金融間的正相關關系是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最好呈現,中國實體經濟的全面推進必然會為金融業的發展夯實基礎,實體經濟發展態勢強勁,必然會為金融業的長足發展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實體經濟自身也能得以快速發展。同時,金融業絕佳的發展態勢,必然會為實體經濟的崛起夯實基礎,成為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根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1月19日發布的2020年四季度和全年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初步核算結果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速為16.9%,實現兩位數增長;金融業增加值增速為7.0%,比2019年提高0.4個百分點。這兩個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54.1%,有力支撐了經濟較快恢復。”與此同時,在2020年,國內金融機構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積極發揮自身重要作用,采取有效的信貸投放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明顯增強。
1.2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在國民經濟的構架體系中,實體經濟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在實體經濟體系中,金融則占據了核心地位,實體經濟與金融兩者間是息息相關的,離開了前者的支持,后者的發展必然是步履維艱、困難重重;離開了后者的支持,前者就失去了生機與活力。可見,兩者間是彼此依存、相互促進的。金融行業在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持作用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實體經濟發展對金融的需求依然難以得到滿足,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既有對短期資金支持的需求,也離不開長期的資金支持的需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了獲得確保自身正常經營所需的資金需求,一方面需要對內進行相應的運營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則需要不斷地尋求外部融資來源。這種情況下,企業在融資中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如不正規融資渠道等造成企業面臨風險,甚至出現破產。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講,長期資金支持容易引發資金風險,出于金融安全和穩定性等層面因素的考慮,許多金融機構都采取短期長貸、期限錯配等方式來滿足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要,而盡可能地減少對實體經濟給予長期資金支持。這種情況下,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融資的需求無法得到充分的滿足。
第二,金融風險防范能力不足,影響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非法集資問題、民間高利貸接待、惡意逃債違約等一直以來都是影響金融安全及其在實體經濟中重要支持作用不能正常發揮的因素。近年來,國家加大了針對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為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是,不良貸款問題依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金融機構面臨風險防范能力不足等問題。
第三,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重待提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從經濟金融安全角度考慮提出的,是“十四五”時期加強資本市場建設的重點。但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間接融資長期居于主導地位。在一定時期內,間接融資有效地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但是,在新時期,間接融資成本在金融資源配置層面的弱勢日漸凸顯出來。同時,間接融資也受到了中介環節的影響。總之,直接融資在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從當前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重來看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2 新時代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增速逐漸減小,以及國際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以實體經濟發展為研究對象,研究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問題,是發揮金融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支持和推動作用必須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下文側重對新時代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出具體的建議。
2.1 依托金融產業聚集模式,擴大地區金融市場規模
通過引進優質的金融項目,設立專業部門負責金融項目引入工作。同時,編制、健全推動金融業發展的有關政策舉措,健全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補貼等政策幫扶細節,將各種幫扶舉措落到實處,實現金融機構的成功進駐。注重法人金融機構的引入,鼓勵并引導融資租賃企業、融資擔保企業等區域型金融機構的成立,擴大地區金融機構規模。加快配套型組織建設,支持法律、評估等第三方中介單位的發展,確保一站式金融服務建設目標的盡快達成,建造有利于投資活動開展的環境。此外,注重金融專業人才的引入,制定完善的獎勵體系,引導金融機構采用多元化模式引入優秀人才,為當地金融行業發展奠定智力基礎,儲備充足人才。依托金融產業聚集模式,擴大地區金融市場規模,推動區域經濟穩健、長效發展。
2.2 優化融資活動的對接服務,深化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交流
實現金融支持與實體經濟之間在融資層面的有效對接是發揮金融在支持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的關鍵性作用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優化融資活動的對接服務,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之間的交流,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通過建立信息高效傳輸的網絡平臺,實現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的無縫銜接。一方面,可以增大信貸政策推廣力度,有效利用報紙、互聯網、電視等媒介,提高企業了解金融機構信貸服務政策、信貸產品類型的程度。另一方面,經過組織企業融資接洽會、銀行和企業交流會等活動,增進金融機構和企業間在資本供需方面的了解,有效緩解企業籌資困難的狀況。
第二,加強政府層面對金融機構的引導力度。指引金融機構改進信貸結構、增大信貸供給,讓實體企業資本籌集訴求得到滿足。引導區域性金融機構合理調整中小微企業信達審批體系與資信評估體系,科學確定授信門檻,提升審批速度。通過增大政策指引力度,提高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政策工具的有效利用率。
第三,制定并實施有效的激勵體系,形成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激勵。例如,通過不斷健全金融機構信貸業務開展效果考評體系,把考評結果和財政資金存放、資金分配等工作相關聯,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多種類型的金融產品,加大實業經濟支持力度。
2.3 強化對企業上市的幫扶力度,引導企業多渠道解決融資問題
為解決實體企業面臨的融資問題,一方面可以強化對企業的上市幫扶力度,引導企業通過上市方式解決融資問題。例如,組織開展上市幫扶活動,協同律師事務所、證券企業等組織深入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上市幫助服務。為企業在上市準備過程中碰到的難題出謀劃策,開設便捷通道,提供全方位服務,引導企業依照有關標準加快上市進程。另一方面,則應進一步拓展融資途徑,引導企業科學運用企業債、綠色債等多種類型的融資工具,增大融資數量,增強信貸供應,實現實業經濟快速發展。此外,應當通過各種優質的媒體宣傳渠道,廣泛依托互聯網、電視等媒介傳播企業上市政策,營造所有企業力爭上市的良好氣氛。
2.4 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確保實體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為確保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建立起完善的金融風險防范措施。第一,增大風險信息搜集、風險辨識、風險監控系統建設力度,不斷健全風險預警與突發情況應對體系,加強對重大業務領域的風險監控,快速確定、高效應對、妥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打造優良的金融發展環境。第二,預防與嚴打非法集資,以常態化方式開展民間借貸治理活動,將吸納群眾資金的項目作為重點監控內容;健全多部門信息共用平臺,對部分安全隱患做到及時確定、及時處理。同時,增大民間投資與融資活動的制約力度,對于有意逃脫債務、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等行為進行嚴懲,著實保障地區金融穩健發展。第三,增大金融風險預防宣傳力度,讓公眾掌握更多的金融安全常識,提升風險抵御水平[4]。
2.5 健全和完善金融支持體系建設,形成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持
完善金融支持體系是確保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現實需要的有效措施。第一,增大普惠金融發展力度,確保扶貧信貸、“助農保”等金融服務落到實處,有效利用保險、債權、期貨、股權等市場的性能,充分依托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增大鄉村金融變革力度,持續完善農村經濟資本供應體系。第二,豐富現有服務項目,增大金融業和先進科學技術、網絡通信系統的融合水平[5]。鼓勵基于大數據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的金融技術行業發展,增加金融技術在資信級別評估、資產清算、擔保質押、風險預防等維度的運用,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率。第三,加強金融隊伍構建力度,加強黨對區域金融工作開展的指揮,提高領導人員對金融行業的了解和管理水平。另外,構建系統的培訓體系,確保金融人才技能滿足行業發展需求[6]。第四,健全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機制,提高機構完善度,配備充足的專業人才,完善多部門協同體系,將監督管理責任落到實處,提高金融監管水平與風險應對水平[7]。第五,推動擔保單位的快速發展,有效利用財政資金所具有的杠桿功能,吸納民間資金進入,建設一批風控能力強、擔保水平高、運營管理突出、注冊規模大的國有或者國有控股擔保單位,實現當地融資擔保市場規模的大幅拓展。以政府財政提供資金的方式成立風險基金,建立地方政府、金融單位、擔保企業三位一體的融資風險分攤體系[8]。
3 結語
總之,實現金融支持與實體經濟的產融協同,協調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關系,促進實體經濟和金融良性互動、健康發展,對金融行業以及實體經濟的發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有效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的穩步、健康發展,必須要充分發揮金融行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從大力引進金融機構、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拓展企業融資渠道、防范金融風險以及推進金融改革等層面發揮金融在促進實體經濟中的支持作用,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袁剛.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J].青海金融,2019(10):9-11.
上海市金融學會編.金融服務創新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7.
上海市金融學會編.金融風險防范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8.
吳諾天.淺談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J].商訊,2020(35):76-77.
袁剛.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J].青海金融,2019(10):9-11.
曾昭才.淺析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商訊,2018(05):15-20.
馬倩.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問題與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03):23-24.
闞秀芹.金融支持問題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3):41-4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slowdown of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Among them, the real economy has been the most affected.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udying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must be studied and explor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supporting and promoting role of financial industr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e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ole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to the greatest extent.
Keywords: new era;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ncial support; real economy;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