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故事,精彩中國需要精彩講述。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動蕩的時代,一個危與機并存的時代。這是一個互聯的時代,一個碎片的時代,一個合與分抗衡的時代。更重要的,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變革、價值重塑的時代,一個需要“以文化之,乃成于大”的時代,一個需要網絡視聽“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時代。
世界正處于動蕩變革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抬頭,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中國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行大道、迎大考、過大關,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抗擊疫情中,民族精神更加昂揚;在脫貧攻堅中,黨心民心更加凝聚;在星辰大海征途中,豪情壯志更加煥發;在展現大國擔當中,自信自強更加彰顯。歷經百年接續奮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不斷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網絡視聽行業正處于風生水起的黃金年代。新技術帶動互聯網應用邊界不斷擴張,新時代給予網絡視聽創作豐富的素材故事。網絡視聽平臺迅速做大做強,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網絡視聽精品內容刷屏霸屏。網絡視聽用戶迅猛增長,電商直播受到市場熱捧。互聯網企業出海取得階段性成果,網絡視聽產品走出去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手段。
網絡視聽輿論宣傳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各類網絡視聽平臺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引導廣大網民共建共享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一是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面展現總書記的領袖風范、人民情懷和思想魅力。二是聚焦“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主題宣傳,使民族的精神、國家的韌性、時代的風骨得到充分彰顯。三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建設,創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網絡文藝作品,促進優秀文藝作品的網絡傳播,推動中國價值的傳播。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外部環境,網絡視聽輿論生態正在加速重構,不可控、不可知的變量增多,要理性認清變量疊加給網上宣傳引導帶來的挑戰。
一是社交化趨勢帶來觀點極化。發端于社交平臺的情緒化表達、夸張式陳述,極易在某些特定群體中引發情緒傳染和共情蔓延,形成意見極化。一次社交媒體上的“群情激奮”,就有可能被別有用心者用來攻擊政府和體制,消解主流價值觀。
二是“去中心化”侵蝕主流輿論。各類自媒體賬號生產的信息爆炸式增長、裂變式傳播。網絡輿情醞釀周期大大縮短、熱點生成發酵大大提速,“網紅”“推手”頻頻攪動輿論場。部分非公有制資本涌入網絡視聽領域跑馬圈地,已呈現出跨行業、跨平臺、跨業態壟斷趨勢。
三是新技術增加監管難度。人工智能、深度偽造等新技術應用,可以達到移花接木、難辨真偽的效果,主流視聽作品常因算法推薦被大量低俗的信息淹沒。算法推薦等新技術還加劇了“信息繭房”的趨勢,出現信息窄化、思維受控等問題。
網絡視聽輿論引導的要點
網絡視聽輿論生態的新形勢新變化,對網上輿論引導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論述,做好網絡視聽和網上宣傳引導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為黨立心,為國立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弊鳛榫袷聵I,網絡視聽工作是對心靈的塑造。做好新時代網絡視聽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發新時代之先聲,當新時代之先鋒。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成功闖過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從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的華章,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網絡視聽平臺要聚焦思想引領,發揮內容、渠道優勢,創新傳播方式方法,從黨篳路藍縷的奮斗歷程中感悟理想真諦,從黨矢志不移的追尋探索中汲取精神力量,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描繪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引領廣大網民與黨同心、與黨同行。
二是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包括網絡視聽在內的一切文化藝術,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胸懷“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情懷。網絡視聽創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表現好闡釋好。截至2020年 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特別是青年群體。網絡視頻平臺要善于用鮮活生動的“網言網語”服務網民,潛移默化地開展輿論引導,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與廣大網民同頻共振,不斷滋養人心、滋潤社會。
三是創新為要,內容為王?!拔﹦撔抡哌M,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要善于創新傳播語態,不斷提升網絡正能量傳播的質量和水平。今年清明節期間,創新語態的宣傳片《你記得我,我就活著》引發網上強烈共情,全網播放量達3.9億次。要善于運用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持續創新傳播策略、傳播方法,提升傳播精準度;積極使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成果,提高網絡監測能力、分析能力和預警能力,在輿情態勢感知上先行一步。要充分發揮“互動、體驗、分享”的網絡傳播優勢,增強網絡視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廣泛凝聚網民共識,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
四是中國敘事,國際表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用優質網絡視聽產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產品,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把握網絡傳播的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在樂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讓更多海外受眾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不斷提升對外傳播效果。
自古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傳統。在網絡時代,網絡視聽融合了技術創新、人文精神和各類藝術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時,也作為一種媒介形態嵌入各個領域,賦能社會創新、文化繁榮與經濟發展。廣大網絡視聽工作者要心懷“國之大者”,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以“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信念牢記初心、保持恒心,以“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打磨精品、打造爆款,用有中國氣派、中國精神的視聽內容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為慶祝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作者系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
【編輯: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