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贄 高蕾
摘要:本科生導師制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學校整體辦學水平。西藏地區先前因為地理位置和環境的限制性,教育環境有待提升,而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西藏地區的教育也受到了更高的重視,對受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量大。本科生導師制可以合理解決西藏地區長期面臨著的教育基礎薄弱、本科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 西藏 因材施教
1.引言
近年來,雖然我國高等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但同時也存在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高校為了爭取開設研究生院的資格,校領導動員校內大部分教師去努力搞科學研究與新學科建設,但卻忽視了對大學本科生的教育。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體和基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時代,其質量問題始終是各方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出臺政策措施,以穩定和提高本科教育質量,各個高校也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積極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本科生導師制。
本科生導師制的基本含義是指,根據學校的統一組織,向具有相應資格的教師分配一定數量的本科學生,在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原則下進行因材施教、個別指導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由于導師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行之有效,培養出眾多具有創新精神、成就卓越的人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都開始采用本科生導師制。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也正在嘗試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國,竺可楨在浙江大學首開大學生導師制之先河,隨后,國內其他高校也相繼仿效。新中國成立后,大學生學分制和導師制被學年制取代,導師制只用于研究生教育。近些年來,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揚州大學、中南大學等近百所高校已開始在部分院系嘗試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西藏的高校對加快西藏自治區科學能力及水平的發展、促進我國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西藏位于我國西南邊疆,教育環境有待提升,雖然急需高等教育人才,但受到地理位置和環境的限制,高等教育資源有限。受此影響,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批判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這一現象增加了西藏地區對創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多與學生就業難之間的矛盾。因此,為了培養高等教育下的新型人才,需要結合國內外高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成功經驗,根據西藏高校本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對本科生導師制在西藏實施的必要性進行探索。
2.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優勢
第一,培養批判思維的能力。目前本科教育階段學生的最大缺失是實踐能力差,科研意識薄弱,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水平低。本科生導師制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最核心的優點在于它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激發科學研究的潛力和活力,培養批判思維的能力。本科生導師制避免了學生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的行為,創造了注意力集中的高效學習機會,使學生能夠更透徹地學習相關知識。
第二,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深度交流不僅可以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目前的本科教育階段,部分學生會出現以下問題,例如,剛入學的本科生對新環境也比較陌生,可能會因為在活中遇到一些情感、人際問題而想不通,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雖然本科院校中都配備了輔導員,但一個輔導員無法與每一名學生都進行精準有效的溝通。本科生導師制的優勢在于使學生獲得了一條可以與教師充分溝通、交流的途徑。導師不僅能夠解決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上以及未來發展上的各種疑問,還可以根據每名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思想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使其盡快融入大學生活。
第三,指引學生做好人生及職業生涯規劃。讀研還是就業?這是每一名步入大三的學生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但是,由于學生接觸社會較少,對讀研生活也知之甚少,不一定能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最佳選擇。導師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對本行業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透徹地對學生講解讀研與就業的相關情況,根據學生本身的具體條件及家庭狀況給出最合理的建議,讓學生在各項利弊中權衡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第四,因材施教。目前大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缺少對學生自身特點和個性差異的關注。而本科生導師制能夠以獨特的優勢彌補當前大學教育在這方面的缺失,解決大學教育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種制度可以使教師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所面臨的問題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行雖然提升了教育質量,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一些反對本科生導師制的人員指出,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會產生一種潛在的不一致,即全體學生沒有得到一致且公平的教育。布魯克菲爾德指出,對于那些內向、沉默的學生可能并不適合此制度,而那些更外向、積極的學生在這種制度下會有更多的收益。另外,導師與導師之間對學生的負責程度也大相徑庭。雖然大部分導師都會盡力盡責地去教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還會有些導師只是流于表面,敷衍學生。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濫用導師,對于本科生的一些生活上、心理上的教育不需要導師級的專家來進行培養,研究生、輔導員甚至學長學姐都可以幫助有問題的本科生來跨越一道道人生的溝坎。
隨著高校擴招,學生數量急劇增加,但是教師資源是有限的。導師在完成科研任務、給班級上專業課的同時還要再開小課來輔導本科生,這一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也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對于地方高校而言,師資力量緊缺,學生情況復雜,使本科生導師制較難實行,或者實行起來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因此要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且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根據各高校自身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4.本科生導師制在西藏實施的必要性
本科生導師制雖然面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但相比之下,其優勢更為明顯。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是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質量、規劃并拓展學生發展前景的重要前提。在這里,各個高校都必須認清學校辦學現狀,深刻挖掘自身辦學優勢。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疆,是一個極具特殊性的少數民族地區,在西藏辦高等教育既存在全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共性問題,也面臨西藏的眾多特殊性。
一是西藏長期面臨著尖銳復雜的反分裂斗爭。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西藏是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發展和穩定始終是西藏的兩件大事,也是構建和諧西藏的關鍵所在。對學生思想狀況、身心健康的關注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可以加深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導師在關心學業的同時還能幫助解決學生的品德和心理問題,教學和育人雙管齊下。
二是西藏地區教育事業起步晚,基礎差。由于西藏長期以來科學技術和教育水平相對低下,學生學習方法機械呆板。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會非常吃力,不能及時掌握所學內容,久而久之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推行蘊涵因材施教理念、以個別指導為主要特征的本科生導師制,可以避免模式化教育的弊端,更有利于培養多規格人才。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有西藏特色的新型本科生導師制更適合藏區高校的人才培養。
三是內地來西藏就讀的學生人數較多,西藏各高校在學生間均存在顯著的民族、文化差異,生源結構呈現出復雜趨勢,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學生長期接觸的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及社會環境不同造成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完全不同。個性化的教育是本科生導師制工作方式中最突出的特點。本科生導師制要求導師能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以個別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實際狀況,引導學生確定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此外,由于西藏獨特的地理因素,使其相對封閉,高校教師在藏長期工作之后難免會有松懈的思想。實行本科生導師制,讓教師和科研人員都走到學生中間來,深入了解學生的日常情況及在學習上、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答疑解難。一方面,促使教師主動走出象牙塔、安逸圈,與相關機構增強合作。另一方面,導師帶領學生投身科研工作中,使得學生既增加了對社會的認識,也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培養了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團隊合作的訓練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社會交往能力。
本科生導師制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舉措。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既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躋身高等教育強國行列的主要標志。國家正在開展“雙一流”建設,同時援藏計劃使得內地高校大批優秀教授、學者每年源源不斷的進入藏區高校進行授課與指導,藏區高校應當充分抓住這些機會,參照內地高校,試行本科生導師制,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真正人才。
本研究得到西藏大學 2019 年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背景下新型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XZDXJXYJ201901)和西藏大學2020年度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00060607)支持。
參考文獻:
[1]胡小輝..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本科教育質量問題研究..湖南師范大學.
[2]曾凡東..(2004)..對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10):78-79.
[3]徐清海.(2020).本科導師制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教育教學論壇(40):90-91
[4]賈繪澤..(2016)..高校推行本科導師制的幾個主要問題..教育探索(10).
[5]S..Brookfield,.“Through.the.Lens.of.Learning:.How.the.Visceral.Experience.of.Learning.Reframes.Teaching”,.in.C.Paechter,.R.M.. Edwards,.R..Harrison.and.P..Twining.(eds),.Learning,.Space.and.Identity.(London,.Sage,.2000)p..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