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經濟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當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政策落地,以此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民營經濟,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調研時特別指出,“我們鼓勵民營企業發展,黨和國家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就是希望民營企業放心大膽發展。” 民營企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成為民營經濟的新起點。它從制度和作用方面給民營經濟定了大的“調子”,明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指明了民營經濟在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路徑和方向。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以多方政策與服務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民營經濟面臨著諸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個時期以來,各個地方都對民營經濟發展進行了再認識、再提高、再發動、再部署,分別出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強大的政策攻勢,民營經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同時,從我們對一些地方的調查看,在面臨內外部市場變化的情勢下,民營經濟的發展存在一些待解決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情況
民營經濟面臨著一些新的情況需要得到關注。一是各級出臺的利好政策對民營經濟有著“立竿見影”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存在一些民營企業對政策不會用和“不感冒”的情況。究其原因,從企業角度看,有的是由于一些企業對政策的敏感度不高,對相關政策的學習了解不夠,對政策與企業的對接研究不重視;從政府角度看,有的是由于政策不配套,企業“無法接招”“不好下口”;有的是由于一些政策的“設計”存在缺陷,企業不好操作。二是民營經濟賴以發展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同時也存在政策不落地和“影子政策”現象。許多支持政策并沒有真正落實,民營企業的獲得感不夠。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注重“政策推動”而忽視“服務推動”,像困擾民營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許多地方依然沒有解決。有的地方是有“說法”,沒有“做法”,“形式上”看似解決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對民營企業尤其是發展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來說,仍然是發展的堵點、痛點和難點。
(二)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民營經濟一些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得到重視,同時也存在深層次問題觸及不夠的情況。包括:一是制度建設滯后。許多企業在內部治理方面,缺乏現代治理理念,治理機制建設嚴重滯后。二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薄弱。表現在技術進步上,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和開發能力,企業技術層次較低,傳統產業是民營企業的主打領域。三是企業經營粗放。管理水平低、不規范,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是民營企業較為普遍的問題。四是企業經營能力弱化。在經營者素質方面,許多人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尚達不到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目前,政府在這方面的賦能和助力仍然不夠。這些問題和障礙,有些是延續和累積性的,有些帶有“欠賬”意味,有些帶有成長性特征。一方面,需要我們正視問題和研究問題,看到其發展性和前進性;另一方面,不能急于求成,看到其艱巨性和過程性。
二、多措并舉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培育和激發民營經濟市場活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政策上持續發力,加快政策的落地落實。同時,也需要民營企業相向而行,堅定信心和決心,敢于作為,迎難而上,善用、活用政策,切實把困難和挑戰轉化為機遇和動能。
(一)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民營經濟
用發展的思維、變化的眼光審視民營經濟的發展,根據社會經濟實踐鼓勵、支持、引導、包容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不能只看到不好的一面,也要看到發展中積極向上的一面。要及時為民營經濟清障卸壓,及時回應社會對民營經濟的關切,旗幟鮮明地力挺民營經濟,為民營經濟撐腰打氣。對出現的各種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雜音及時給予解釋和批駁;對詆毀或變相詆毀民營經濟的行為,要堅決依法依規及時處理。讓民營企業家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從而更好的增強民營企業家創業信心和企業發展的韌性。
(二)為民營經濟搭建“發展平臺”
這種“平臺”,實質上就是“政策力”平臺和“市場力”平臺,這里包括:一是提供良好的融資條件。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優質民營企業提供公平合理的信用、擔保貸款服務,助力社會資源順暢流向優質民營資本。二是深化服務民營企業的“一次辦好”機制建設。它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和服務標志,也是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承諾、行動和工作要求。三是建立正常的政商關系。厘清政商關系的界限和規則,明確該做和不該做。通過搭建“發展平臺”,支持引領民營企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三)引導民營企業確定發展方向
引領民營企業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情況新變化,更多的聚焦國家戰略安排,聚焦市場需求旺盛的領域,聚焦成長性好的新經濟領域,聚焦“卡脖子”的新技術新產業。首先,對標“一帶一路”戰略,融入國家經濟發展布局,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找新的商機。其次,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待開發的新型服務業中,找到發展的空間和落腳的位置。同時,引導民營企業在開放合作中發展。只有開放合作,企業才能有更高的視野,才能更好地開拓市場,更快地發展壯大。第三,要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的混改,引導民營企業之間“抱團”合作,加強專業化協作和聯合,在參與混改和協作聯合中得到更快發展。
(四)著力完善民營企業治理機制
民營企業的代際傳承、內部治理等問題是企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磅”問題。目前,民營企業純家族企業和具有家族治理特征的合伙企業居多,在一些地方占95%以上,許多民營企業的“純家族”特征十分明顯,不利于民營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和長期發展。從表面看,這是家族企業自身的事情,從宏觀層面看,則是中國民營企業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延長民營企業的生命周期,確保民營企業長久穩續發展,需要政府助力,研究“過渡性”改革創新措施,包括構建新的企業治理體系,推進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建立、完善民營企業的治理機制,促進民營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五)為民營企業提供必要公共產品
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和貢獻巨大,我們理應為民營企業提供一下必要的公共產品。諸如,邀請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參加有關方面組織的社會活動,提高骨干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影響力;組織民營企業家考察學習,提高民營企業家的格局,開闊民營企業家眼界;專門組織民營企業家進行家國情懷和業務方面培訓,提高民營企業家的素養,增進企業家之間的交流。讓民營企業家有更多的獲得感、參與感和榮譽感。
(六)大力培育民營經濟行業協會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民營經濟各項權益,離不開各種行業協會、商會組織的助力和幫襯。一方面,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組織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市場力量和組織力量,是民營企業維護自身權益的后盾。另一方面,是政府與民營企業交流的平臺。通過這些協會、商會,政府更好地了解民營經濟發展所想、所求、所愿,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七)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宣傳力度
加強對民營經濟的形勢宣講和政策宣示,使民營企業了解宏觀經濟發展形勢,了解國家政策的變化及其特點,利用好各種政策紅利。在民營企業家隊伍樹立典型,讓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民營企業家,成為大家學習效仿的“創業明星”。同時,讓民營企業家能夠得到社會應有的認可和尊重,得到社會更多的包容和與其貢獻相匹配的社會地位,使之有創業的獲得感和事業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20.6.
[2]厲以寧.中國道路與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J].宏觀質量研究,2020,8(02).
[3]姜紹華.用政策和改革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J].支部生活2019(06).
[4]劉現偉,文豐安.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難點與策略[J].改革,2018(09).
(作者簡介:李晶,2019級碩士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