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亮
(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山西 長治 046000)
SGAVE(中德汽車職業教育合作項目)為教育部授牌項目,是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攜手中國高等職業院校共同簽署的一項國際合作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山西省內該項目的唯一合作院校,在實施過程中,依托該項目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及教學模式,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有關“三教”改革和《山西省促進產教融合方案》(晉政辦發〔2018〕38號)文件精神。
我院正在實施的SGAVE項目,按照教育部關于高職教育“五個對接”內涵建設要求,以提升汽車機電維修工崗位業務屬性為宗旨,研究汽修產業鏈發展趨勢與人才需求;分析汽修產教融合內涵;探索運行該項目的校企合作途徑;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統籌融合教育、人才、產業三方面,形成貼合汽修產業鏈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機制。
2017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體系,為職業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因此產教融合已成為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必然趨勢。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暨課程理論與開發研究會主任姜大源于2011年提出職業教育是一種“跨界的教育”,并認為“跨界”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和特征”[1]。職業教育跨界的方式將為職業教育帶來新的思考機制,引發跨界的思維和研究[2]。有學者提出了基于職教集團框架的工學結合課程跨界開發的構想,指出應利用職教集團的資源整合優勢,解決課程開發過程中院校與企業的邊界障礙,從而促進其有效銜接[3]。開發產教融合途徑是實現教育界與產業界跨界的有效方式,是體現職業教育本質特征,發揮職業教育優勢進而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趨勢。為提高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質量,一方面需要具體的、可以落地的項目載體,另一方面需要多維度的評價指標來衡量項目載體的運行效果并及時反饋到項目的運行中,形成項目到評價體系再到項目的閉環運行機制。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西省促進產教融合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充分發揮企業帶頭作用,鼓勵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辦學,探索發展新模式,到2020年,重點啟動一批試點、示范項目,探索產教融合經驗。
SGAVE項目針對崗位為汽車機電維修工崗位,該崗位面對的任務為客戶委托書,客戶委托書中的內容要素包括:維修任務內容、維修任務難度,根據內容特征及內容難度可橫向劃分為八大學習領域,縱向劃分為六個學期,授課單元為客戶委托,該項目的課程體系將汽車機電維修工崗位屬性及職業特征直接融入教學任務中,以崗位的客戶委托作為授課單元,根據客戶委托能力梯度要求,對教學進度進行了如下設計:

圖1 SGAVE項目課程體系建構思路
教學任務由6個學期(3年)組成,共有兩次考試:
第一部分考試是在第4學期之后;
第二部分考試是在第6學期之后(畢業考試)。
其中全部校內教學單元為121個客戶委托,共1600個學時,需要一到四學期來完成,第五、第六學期在企業完成,共1 400個學時。
基于以上 SGAVE課程體系建構思路可知:該課程體系以工作過程作為課程建構的邏輯線索,項目中無論是授課單元及授課科目均與傳統的學科劃分課程體系有較大區別。該課程實施中以客戶委托為教學設計起點,以解決客戶需求為考核的重要指標。因此在教學環節中以客戶為導向,根據客戶委托中的工作任務轉化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任務,同時以汽車機電維修工崗位工作要去為授課目標,將職業屬性及職業素養融入課堂中,強調職教課程體系應遵循職業相關性原則。以是否能夠解決客戶需求為判斷汽車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據展開授課單元的教學,使得學生學習指向性更加明確,能力要求及學習目標更加具有針對性。
該授課過程中嚴格執行了汽車機電維修工的能力規范要求,尤其在企業授課與考核的過程中,相比其他班級下廠鍛煉,SGAVE班級在下廠前,校內負責人預先與企業進行溝通與交流,明確了企業授課教師教學任務及目標,對接了校內本學期客戶委托學習內容,充分考慮企業機電維修工崗位環境、崗位任務、崗位時間,形成基于崗位生產性任務的教學實施,以崗代教,以崗代學。在企業完成教學任務期間,校方身份為督導,企業身份為兼職教師,學生為準員工身份,學生在第六學期的畢業考試突出了任課企業就地考核,真實崗位直接考核,考核結果納入員工崗位考核的職業特征,使得考核標準職業化。
課程實施過程中以客戶為導向,以實踐為導向,課程的組織以實際的工作為指引;以能力為導向,課程最終要適合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基于此,中德 SGAVE項目課程設計從實際工作場景與客戶需求入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客戶委托”構建工作場景并作為學習的 “起點”貫徹“行動導向”中“教學八步法”(導引、信息、計劃、決策、執行、檢查、評估、系統化),在課堂實施步驟的流程規劃中,以具體學習任務承載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教師每一步驟中設定的教學內容予以分工協作完成,并達到可視化、可量化的預期成果及能力提升。根據該項目的課程建構體系,在第三、四學期到企業進行教學活動,與工學交替和現代學徒制等校企聯合培養不同,該項目在企業實習階段,具有明確的授課任務和考核權重,將客戶委托中的教學任務要求及教學目標作為企業培養人才的實施載體,使得校企合作具有了實質性的任務及規劃,將汽修產業與專業課教學通過客戶委托建立聯系,從而形成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一體化的項目運行機制。在教學流程的規劃中,均以客戶委托中的工作內容為起點,以客戶需求為教學目標,通過教學八步法循序漸進,學生在解決客戶委托中的實際問題的同時,鍛煉了學生個人能力,社會能力及方法能力,使得身份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學習任務到工作任務的自然過渡。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教學任務的進行將教學設計及實習實訓輻射到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

圖2 SGAVE項目教學核心流程圖
結合課程體系構建思路、課程特征、實施過程以上三方面分析,在該項目的運行過程中,校企合作模式是該項目人才培養的外部保證,運行效果是該項目可持續實施的前提。該項目打破了校企雙方合而不作的格局弊端,以客戶委托為銜接紐帶,將“引教入企“落地于該項目的合作企業中,根據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運行質量反饋,提煉出如下實施要素作為衡量該項目培養人才的重要依據。
基于此評價機制,一方面,可以不斷反饋該項目的人才培養質量進而優化培養體系,對推進課崗融合的課程體系建設及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途徑具有指導作用;另一方面,該評價體系中明確了企業職責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具體要求,可以為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深化合作途徑,進而提升企業兼職教師素養,助推山西實施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建設提供參考。

表1 實施要素
本文指出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跨界屬性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山西省促進產教融合實施方案,指出人才培養的項目載體是實現產教融合的有效途徑:指出 SGAVE項目獨有的課程體系建構思路,通過分析該項目的核心教學元素—客戶委托,總結出該項目授課內容直接化,考核方式職業化的教學特征,并根據該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教學模式,建構了基于引企入教的多維度評價指標,指出了該評價指標對學校、企業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