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萍,吳杰清
當今世界競技體育快速發展,運動員競技水平不斷取得突破,短跑運動的發展尤其引得關注,其中著名短跑運動員博爾特的出現,不僅刷新了世界紀錄,更打破了人類對自身速度極限的認知以及對短跑技術動作的認識。從前人研究中可以發現,在短跑技術中存在著一些技術動作爭議問題,發現其中對蹲踞式起跑 “ 前后腳位置 ” 的研究不足,而這一問題容易在訓練中被忽視。《田徑高級教程》[1]提到,運動技術存在個性化的特點,相對應的即不同運動員在完成相同技術動作時所采取的方法可能存在差異,這種表現形式既存在合理的差異,又具有共同特征,這種共性與個性地統一,是現代短跑技術的又一特征。跟途中跑階段成熟、統一的動作技術不同,短跑起跑階段每個運動員動作技術的差異很大,且有些技術至今仍存在爭議;短跑比賽瞬息萬變,在高水平運動員之間的對決中,每個細微的技術環節都會影響運動成績,尤其短跑的起跑階段,起跑階段運動員的發揮對于之后整個運動環節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良好合理的起跑技術至關重要。通過查閱國內外研究成果及相關書籍,探討與分析現存蹲踞式起跑中 “ 前后腳位置 ” 爭議技術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短跑教練員在對蹲踞式起跑中前后腳的問題上,都是采取讓運動員根據個人習慣選擇的觀點。我國男子百米紀錄保持者蘇炳添在將起跑階段 “ 右腳前左腳后 ” 的起跑技術改為 “ 左腳前右腳后 ” 后,成功突破了10秒大關,改寫了中國男子短跑的歷史。這給予了我們在對起跑腳的選擇上的啟示,蘇炳添的例子說明前后腳放置問題并非簡單的個人習慣。在蹲踞式起跑左右腳位置的研究上,我國學者姜自立等[2]研究發現,當運動員右腳在后時,其能得到近80毫秒的反應時間優勢和104毫秒的動作時間優勢,姜自立等學者的研究中包括對5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百米決賽的視頻分析,分析發現其中大約有93%的運動員采用 “ 左前右后 ” 的蹲踞方式。
蹲距式起跑中最常見的一個技術錯誤就是兩腳沒有協同發力,只有前腳蹬而后腳蹬力不足,表現出后腳 “ 拿 ” 出去的這一錯誤技術動作,這種錯誤的技術對短跑成績的影響也在相關研究中得到了體現。我國學者羅江南[3]在其2012年的研究中,對第16屆亞運會男子100 m比賽參賽運動員起跑后蹬的時間-壓力曲線采集了54個樣本,其對樣本分析后發現,根據起動時間段線形的不同,時間-壓力曲線可分為雙波峰和三波峰兩種線形(圖1),羅江南[2]對這兩種不同線形的解釋是:運動員的雙腳在達到最大蹬力時間上不一致,即運動員雙腳沒有同時發力,在起跑后蹬時間-壓力曲線上就會表現為兩個峰值相對較低的雙波峰結構;如果運動員的雙腳同時達到最大蹬力,那么雙腳最大蹬力的波峰就會重疊,從而反映在起跑后蹬時間-壓力曲線上就是一個峰值相對較高的單波峰結構。即如果兩腳同時發力就會呈雙波峰,如果兩腳不是同時發力就是三波峰。重要的是,羅江南[3]在其研究中同時證明了時間-壓力曲線為雙波峰結構的運動員其起動時間明顯要比時間-壓力曲線為三波峰結構的運動員起動時間要短。這個研究案例揭示了起跑后蹬時間-壓力曲線為雙波峰的起跑技術消耗時間更少,即起動更快。

圖1 兩種壓力曲線圖
根據羅江南的研究可以推理,做到在蹲踞式起跑中雙腳協同發力將對提高起動速度起重要作用。Braun等[4]在其研究中提出,人類的肢體主要由肢體對側的大腦半球控制,舉例說明即右半球支配左手左腳左半球支配右手右腳。人類大腦左右半球在處理不同生物信號中各具特點,其中大腦右半球具有更強的空間和信號處理能力[5],而大腦左半球則具有更強的執行肌肉力量的能力[6-7]。結合研究中發現的大腦特點,假設在蹲踞式起跑中右腳在后,或許會得到更強的執行肌肉力量的能力,亦會對后腳蹬力不足 “ 拿 ” 出去的情況及雙腳協同發力技術起到改善作用。
Braun[4]提出的每個肢體主要由對側的大腦半球控制和Mieschke等[4]提出的右腦更強空間和口令處理能力;CARSON R G[6]和ELLIOTTD[7]提出的左腦具有更強的執行肌肉力量的能力。依據上述研究成果,Eikenberry等[8]提出了左手右腦反應速度優勢和右側左腦動作速度優勢的典型不對稱模式。以典型不對稱模式為研究基礎,Eikenberry等[8]對同一運動員左右腳在不同位置時的蹲踞式起跑反應時間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右腳在后位置的RT(反應時間)為169毫秒,左腳在后位置的RT(反應時間)為143毫秒,右腳在后位置的MT(動作時間)為508毫秒,左腳在后位置的MT(動作時間)為612毫秒,所以整個起跑時間,右腳在后位置為677毫秒,左腳在后位置為755毫秒,即右腳在后的起跑時間比左腳在后的起跑時間短,這些優勢都遵循典型不對稱模式。根據上述相關研究,可見蹲踞式起跑中 “ 哪只腳在前哪只腳在后 ” 不能單純地依靠個人習慣來選擇,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根據人體生物結構的特性,蹲踞式起跑中前后腳位置采用 “ 左前右后 ” 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蹲踞式起跑中雙腳 “ 左前右后 ” 的放置方式為達到蹲踞式起跑雙腳同時發力的技術要求提供了解決思路,從而可能會對短跑成績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同時還有更多的技術細節需要不斷去探索,但是在實際訓練中想對技術或者競技水平有所突破,在一些技術動作上不能簡單根據個人喜好和大眾觀點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