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燕青,吳遠東,范丹丹,吳仲熙
功能性動作篩查(FMS)已廣泛應用于健身運動訓練預防運動損傷,取得了不錯的效果。FMS主要用于識別運動者處于高風險狀態時可能出現的危險信號與代償動作,篩查出身體的薄弱環節。
功能性訓練起源于歐美,最早是給病人進行運動康復訓練。功能性訓練專注于將功能性力量運用到運動技巧中,多個肌肉互相協調配合建立穩定性和控制力,通過運動鏈傳遞力量保持運動中正確的身體姿態。
對華南師范大學在校經常進行健身訓練的學生共計50人進行測試。并對FMS測試結果進行分析。體科院35人,非體科院15人,男生40人,女生10人。
FMS功能性動作測試方法。
使用FMS標準測試套件,被測試者不用進行熱身、拉伸活動或動作準備。測試內容包括基本動作模式:1.深蹲;2.跨欄步;3.直線弓步蹲(踝關節排除測試);4.肩部靈活性(肩關節排除測試);5.主動直腿上抬;6.軀干穩定俯臥撐(伸展排除測試);7.旋轉穩定性(屈曲排除測試)。測試中全局觀察測試者姿態,測試者每項測試有三次機會。評分由經過訓練的測試者在現場進行打分。
這一項測試有40%的被測試者獲得的3分,56%的被測試者獲得2分。通過結果分析得出健身訓練者柔韌性良好。不能完成相應測試動作原因:踝關節垂直線落在膝關節線以下,腘繩肌、臀大肌柔韌性較差。髂腰肌緊張導致骨盆前傾,從而影響髖關節靈活性。
這一項測試中,測試者獲得3分的大部分是女性,肩關節靈活性較好。大部分男性獲得2分、1分,兩側肩關節排除測試陰性。說明平常男性進行上肢力量器械訓練后并沒有進行良好的筋膜放松和靜態拉伸,導致肩部靈活性變差。大部分健身訓練者進行肩部力量器械訓練時,只是進行淺層的三角肌訓練,而沒有進行深層的肩袖肌群訓練,所以導致肩關節穩定、靈活、控制性變差,從而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不能完成測試動作原因:三角肌、胸小肌、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前鋸肌力量較強,柔韌性較差。背闊肌、岡下肌、小圓肌、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力量較弱。
該測試項目56%的人能獲得2分,能完成同側手碰到踝關節外側,屈曲排除測試陰性。不能完成的原因:失去平衡、手指沒有碰到腳踝外側、膝關節和肘關節不能完全伸展、不能回到起始的姿態。平時經常進行器械訓練時動態伸展、拉伸放松不充足,所以導致動作控制性、穩定性、靈活性較差,不能完成相應的動作模式或身體姿態變形。
該測試項目中,男性大部分獲得2分,女性大部分獲得1分,伸展排除測試陰性。不能完成測試的原因:身體不能協調一致將自己推起,出現了撐起時肌肉代償晃動,由于軀干穩定性、控制性,上肢力量較差,兩側肌肉不能協調發力而導致的。通過側橋、上肢閉鏈運動練習能有效改善上肢薄弱環節功能。
這個測試項目中80%以上的測試者獲得2分,踝關節排除測試陰性。說明了其髖、膝、踝、足的靈活性和穩定性不是太好。這個測試考驗了受試者多關節肌肉的柔韌性、靈活性和控制力。不能夠完成測試的原因可能為:雙腿髖關節靈活性較差,導致在運動過程中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肩關節的穩定性代償,動作控制和動態平衡受限。通過增加核心穩定性,下肢屈膝、伸髖肌群和髖外展肌群的力量以及神經肌肉控制等有效改善下肢弱側肢體的功能。
在這個測試項目中90%以上的人獲得2分,主要是因為單側支撐腿的晃動,腰椎的移動,髖、膝、踝在矢狀面上不能保持與地面垂直,測試桿與欄架不能平行??鐧诓綔y試在于挑戰單腿站立姿態下,進行向前邁步的能力。相當于平時邁步難度更高一些,充分暴露抬腿側靈活性和關節活動范圍,同時要求支撐腿的穩定性。
深蹲項目大部分受試者獲得2分,不能達到滿分是因為:膝關節內扣、軀干不能與脛骨平行或不能趨于與地面垂直、股骨不在水平面以下、測試桿不在雙腳正上方、膝關節超過腳尖。深蹲測試顯示了一個人是否能在髖、膝、踝做全幅度的對稱性動作。保持手臂過頂的姿勢能夠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能完全依靠下肢運動,同時不能用上肢和胸椎代償來完成動作。
根據表1本次測試中低于14分有30人,占篩查總人數60%,證明大多數被測試者在人體基本運動模式中存在功能性障礙,運動損傷的風險增加。根據測試結果分析,體科院受試者比非體科院的受試者的身體的控制能力、穩定性、靈活性要略勝一籌。女性受試者的靈活性比男性受試者好一些。在測試項目中直線弓步蹲、深蹲、主動直腿上抬表現良好。肩部靈活性、跨欄步、旋轉穩定性、軀干穩定俯臥撐中的測試成績有待改良。結合測試結果表明受試者的核心穩定性、控制力、髖關節靈活性不好。FMS已廣泛應用到評估各類人群的基本運動功能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我們在平常訓練時應該多進行功能性訓練,在器械訓練前進行合適的準備活動,在訓練中穿插一些功能性訓練,訓練后進行良好的肌肉筋膜組織放松。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身體的功能性。

表1 各種測試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