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穎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是規模僅次于國際空間站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ITER組織(ITER Organization,IO)位于法國,由中國、美國、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歐盟等七方共同參與建造。為順利執行ITER計劃相關項目合同,筆者所在中央企業在法國設立全資子公司。籌備期間,公司咨詢了法國當地律所、當地會計師事務所、勞務派遣公司等專業機構,論證了設立公司的必要性和適合的公司類型,并實際履行了國內外相關機構所需流程、申請材料和備案手續,梳理了在法國設立公司所需的關鍵環節和注意事項,形成了一套我國工程企業在法設立公司的操作思路和運作方案。
一般來說,在法國注冊實體公司有3種方式:(1)子公司。在法國設立子公司有不同的類型,包括有限責任,無限責任以及兩合公司。就商事主體常用的有限責任制的子公司而言,通常分為三種形式:有限責任公司(SARL),簡易股份有限公司(SAS)和股份有限公司(SA)。子公司具備法人資格,有注冊資本的要求,可進行商業活動。按照法國當地政策,簡易股份有限公司(SAS)沒有股東人數限制(最低1名),無最低注冊資金要求(最低1歐元),管理機構易于調整,股份轉讓費用低廉,因而是目前跨國企業的首選公司形式。(2)分公司。在法國開設分公司無注冊資本要求,可開展商業活動,但不具備法人資格,且需要履行一定的繳稅義務。(3)代表處。在法國開設的代表處不具備法人資格,無法進行商業活動,也無繳稅義務。
(1)解決人員派遣和資金出境。子公司是外國企業根據法國法律設立的、可以從事所有活動的機構。根據法國法律法規,如果從中國派遣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長期在法工作,須由法國當地公司提供工作邀請,并為派遣員工繳納社保及稅費。就工程企業而言,設立法國子公司是解決中方人員派遣、資金出境等最快速、最理想的解決方案。(2)項目資金收支需要。在執行工程項目期間,需要通過在法國設立子公司開設單獨的法國賬戶,省略資金出入境的手續,用于在當地租用辦公場所、繳納各種費用、簽署保險合同以及項目工程款收支等。如果不設立子公司,打通人員流和資金流幾無可能性,合同無法執行。(3)享受當地優惠政策。根據中法稅收協定,中國企業在法國開展建筑、裝備或安裝工程或是與其有關的監督管理活動,連續超過12個月,便被視作擁有在法常設機構。根據雙邊雙重征稅公約的定義,在法的常設機構與在法注冊的公司承擔相同的納稅責任,但不享受法國公司法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因此,對于執行長期工程項目的企業,有必要在法注冊公司。(4)隔離母公司經營風險。一定程度上,子公司可以實現母公司風險隔離的作用。子公司從法律和稅務角度完全獨立于母公司,與母公司資產分離,不影響母公司現有業務格局,無不良資產和債務糾紛。例如,如果出現稅務檢查,法國的稅務機關無權要求提供母公司的會計賬目。
中央企業在法國設立公司需要經過境內和境外兩個區域的流程手續,流程大體可歸結如圖1所示。

圖1 中央企業境外(法國)公司設立流程
(1)屬地國政策、法律和營商環境風險。新設公司應遵守法國法律和政策要求,在公司經營和項目商務、稅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須遵守當地稅法、勞工政策和商業慣例。事前做好盡職調查,聘請當地律所、會計事務所等專業機構提供咨詢和建議方案。借助外部資源,公司各層級深入學習并全面了解特定地域項目實施的商業慣例,熟悉國際工程項目的操作慣例,提升公司管理團隊的核心法律事務和合同管理能力。在合同履約全過程中,繼續依托當地律所等專業機構,防范各種可能因政策和法律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2)工程進度變化導致成本超支及匯率風險。工程類項目一般存在規模大、技術難度大、合同接口復雜、安裝周期長等問題,在合同執行期間,存在項目延遲、停工或完工風險,導致發包人反索賠或成本超支。此外由于工期較長,匯率變化、人工成本、原材料價格、CPI變動等因素,都會對項目的運營成本造成影響。因此,在項目合同談判過程中,應厘清各方責任、權力、義務的權責邊界、條款條件。通過完備的合同條款合理分配價格變動風險,使合同條款在進度變化情景下有變更和索賠空間,在合同報價中考慮一定金額的風險費。可以通過向保險公司購買保險的方式,將風險轉嫁,有效規避相應的風險。另外,應密切關注匯率變化,商務條款部分盡量爭取有利于公司的合同款支付和結算計劃。(3)文化溝通障礙風險。企業在境外承攬項目通常會面臨管理差異和信息溝通理解差異等方面,可能直接影響到企業經營決策的制定和執行效果,輕則帶來誤會,重則導致沖突,影響公司正常運營和經營目標。因此,建議企業在派遣人員出境前進行系統的專題培訓,包含語言及跨文化溝通、出國注意事項、合法合規及商務知識等內容,逐步培植員工融入融入當地社會社區的文化氛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工作能力的高級跨國企業管理人才。(4)項目收益分配爭議。近年來,企業通常以聯合體的形式在境外承攬項目,業主與聯合體簽訂項目合同后,一般將全部項目工程款通過牽頭方的賬戶進行收支。后續項目執行過程中,若聯合體內各公司對資金分配產生爭議,會影響項目執行和新設公司的經營。因此,應通過簽訂聯合體協議,在協議中對項目收入、項目成本、各方工作邊界等敏感問題進行規定,避免爭議[1]。
如發生屬地國政策調整和社會環境不利造成風險,導致項目無法繼續推進時,或發生工程進度變化導致成本超支風險時,除繼續經營外,可以考慮以轉讓、清算或破產形式退出。在退出時,應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做好勞動合同的處理,按照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堅持人性化管理,給予合理安排。
我國企業不斷走出去,對外承攬項目和投資的業務量日益增多,應根據投資屬地國的政策特點,聘請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出具相關投資方案,充分利用其專業能力,選擇最適合自身業務的運作策略,同時做好風險預防和應對措施,實現合理的資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