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勤
(欽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欽北大隊,廣西欽州 535000)
體能是消防救援隊伍開展各項訓練工作的基礎,它決定了消防隊員的業務水平和戰斗能力。2018年公安消防部隊集體改革轉制后,消防救援隊伍職責任務發生極大轉變,隊伍體能訓練工作存在的問題逐漸凸顯。目前的訓練理念、訓練內容、訓練評定標準、訓練保障激勵機制相對滯后,與當前隊伍發展不相適宜。針對新形勢、新情況和特殊環境,加快訓練頂層設計,構建新的訓練體系、機制和模式,對加強和改進消防救援隊伍提體能訓練工作十分有必要,關系著提升隊伍戰斗力的提升,是消防救援隊伍圓滿完成各項職能任務的根本保證。近年來,消防救援隊伍的出動次數越來越多,消防官兵的工作量急劇增加。良好的體能素質是順利完成各項滅火和救援工作所要求具備的先決和必要條件。但是目前在消防救援隊伍中,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資料和成果相對不足。本文探索將借助健身設施的便利之處,將新方法應用到消防救援隊伍的體能和消防業務訓練中,以豐富和完善消防救援隊伍的體能訓練理論,達到提升消防員體能的目標。
優秀消防員具備的體能,主要是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協調性等。目前消防救援隊伍中開展的體能訓練科目主要包括3000m、5000m負重等耐力訓練,拖輪胎跑、折返跑、百米負重沖刺等爆發力訓練,梯類攀爬、單杠二練習訓練協調性,蹲杠鈴、臥推、單雙杠等上下肢力量訓練,很難針對發力肌肉做出專門訓,也沒有結合訓練強度調整飲食,提供更豐富的蛋白質。消防員的體能是指有效完成各種滅火救援任務,身體所應該具備的能夠承受因救援任務而造成的對身體的各種不確定負荷的工作能力。這就要求消防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機能儲備、過硬的身體素質和超強的適應能力,消防員只有具有優良的體能才能支撐在滅火和救援過程中能量的消耗,降低危險的發生率[1]。
(1)體能訓練沒有完整的規劃。訓練規劃的缺失是造成消防救援救援人員體能訓練效果差的原因之一。由于勤務、會議、出警等原因,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隨機性和盲目性。雖然訓練時間長、訓練量大但訓練效果差。科學練兵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實際訓練中沒有具體落實,基層消防員的訓練機制也不是很完善。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消防救援隊伍的使命和責任越來越重要。消防救援隊伍作為一支職責、任務、使命特殊的隊伍,在訓練內容和科目上與解放軍、武警部隊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絕大多數消防站的組訓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和指導,還是采用著傳統的訓練內容,訓練內容單一,難以調動消防員的訓練積極性;對訓練的強度掌握不太好,沒有把握好“量”與“質”的平衡,缺少周期性訓練計劃的安排,無法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而且受器材場地的限制,只靠自己的經驗進行體能訓練,訓練效果差[2]。(2)體能訓練缺乏針對性。目前消防救援隊伍在組織體能訓練時,多采用跑步、俯臥撐、蹲杠鈴、引體向上等科目,“一刀切”的訓練方法,體能訓練缺乏針對性。且目前消防救援隊伍中,消防員的年齡多數是18~30歲,存在差異比較大,這就導致年齡偏大的消防員感覺到力不從心,而那些正處于力量巔峰的年輕消防員感覺到訓練強度比較小,同一訓練的效果較差,得不到多大的提升。而體能基礎較弱的消防員又跟不上進度,各項體能也不達標。同時,由于每個消防員的體質不同,體質較弱的消防員不僅不能達到標準,更造成患病等情況。體能好的練不到位體能差疲于應付,時間長了后對參訓人員的熱情和積極性都有影響,更加達不到訓練效果[3]。
從日常訓練中可以看出當消防員的力量得到提升后,消防員在完成與之前同樣負重的動作時速度會得到明顯的提高。消防員可以通過訓練等一系列的手段來較為容易地提高肌肉力量,而肌肉收縮速度想要直接提高則較為困難,因此通過提高肌肉力量從而間接地提高肌肉收縮速度是非常有效方法。組訓指揮員通過合理地安排,在大負荷力量訓練中插入中等負荷的力量訓練,中間穿插短時間的休整,在訓練過程中強度高、中、低配合使肌肉得到一定的休息又不完全放松,從而鍛煉和提升肌肉的橫斷面積和肌肉的內協調能力,為接之后快速增強力量奠定堅實的基礎[4]。消防員力量訓練方法表1所示。
表1 消防員力量訓練方法
根據人體肌肉組織的特點介紹一些訓練方法,這些技巧可以有助于消防員鍛煉與力量素質密切相關的肌群力量[5]。(1)臥推主練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和肘肌,兼練前鋸肌、肱二頭肌、喙肱肌及前臂肌群等。通過“臥推架”訓練等可以達到后組伸肌鍛煉的目的。(2)杠鈴是一種核心訓練運動訓練器材,也是舉重所用器材。杠鈴運動屬于重量訓練的一種,只是利用杠鈴訓練器材,來增進肌肉力量的訓練。也可以利用杠鈴進行核心訓練,促進整體的協調性。(3)“大飛鳥”是又叫“龍門架”“拉力訓練器”,挑選不同的方位,能夠練習到腿部、手臂、背部、胸部和腹部肌肉。(4)利用“坐姿腿伸屈機”鍛煉小腿肌肉和膝關節。(5)通過承重蹲起、青蛙跳、鴨子步等方法進行訓練鍛煉大腿部肌。(6)背闊肌是背部肌肉的主要成分,通過爬繩、舉杠鈴(或壺鈴),負重屈曲等方法向后或將力拉到身體上以鍛煉背闊肌。(7)通過平行杠臂的屈伸,臥推杠鈴,俯臥撐和拉力訓練等可以鍛煉胸大肌的力量。
在訓練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刺激神經系統支配肌肉運動單位的運動速率,要求快速完成負荷強度為25%~45%的小負荷訓練以及負荷強度為65%~80%的中負荷訓練。通常采用負荷強度在65%~80%的原地高抬腿、引體向上以及踝關節觸點跳等4~6組,每組間歇180s的力量訓練來培養速攀消防員的快速力量素質或是負荷強度在25%~45%深蹲跳、快速握力、指臥撐以及指掛引體向上等的4~6組力量訓練,每組6~8次,組間歇120s。練習中要求參訓人員使用最大力量和最高速度,組數要以保證完成動作的速度不下降為基準,速度下降就應立即停止練習[6]。中小負荷訓練法表2所示。
表2 中小負荷訓練法
(1)上肢力量的訓練方法介紹,表3所示[7]。
表3 上肢力量訓練方法
(2)下肢爆發力訓練,表4所示[8]。
表4 下肢爆發力訓練
消防救援隊伍作為一支時刻面對各種災害救援的隊伍,不僅肩負著特殊使命,而且擔負著維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責任。在消防員的訓練中,體能訓練占有很大的比重。體能訓練的有效性與消防隊戰斗力的提高密切相關。消防隊員培訓的目的是培養他們在各種惡劣環境中的應急救援能力。本文從多層面闡述了消防隊員利用健身設施進行體能訓練的有效策略,以培養消防隊救援人員無所畏懼、冷靜思考、勇往直前的能力,從而提高救援能力,增強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