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妙
(梧州市工人醫院 中醫科,廣西 梧州 543000)
頸、腰椎病多發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醫學范疇內屬于“痹癥”、“腰痛”等,常慢性、反復發作,難以根治,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影響心理健康。當今社會,緊張的工作方式以及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普及使患病人群趨于年輕化[1],但目前對于頸、腰椎病并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干預治療減緩癥狀改善病情。其中最常見的是康復治療,而常規康復治療對患者的病情改善見效慢程度低,易使患者不信任康復治療,對康復喪失信心而選擇放棄。本研究為改善頸、腰椎病康復治療的現狀,提升康復治療的療效,抽樣針對頸、腰椎病患者采用個性化康復治療,康復療效佳,現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10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頸、腰椎病患者,其診斷均符合頸、腰椎病的標準,年齡為30~55歲,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38.26±5.30)歲;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齡(39.57±5.9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頸椎病或腰椎病診斷標準[2];②年齡30~55歲,簽署醫療同意書;③能完成康復周期。排除標準:①心肺功能異常或有傳染病者;②有頸部腰部手術史、外傷史,合并如隱裂、滑脫等其他頸、腰椎疾病者;③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者。
1.2 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康復護理及理療,包括中藥燙熨、艾灸及牽引等,康復指導宣教以分發宣傳冊患者自行閱讀的方式,治療后不進行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每位患者做個性化評定,據評定結果進行個性化康復指導,包括頸椎操[3]、點穴手法治療腰椎病[4]、針灸[5]、六法推拿[6]、干預生活方式等,以口頭、視頻、宣傳冊等方式進行康復指導,治療周期結束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病情進展,督促患者堅持康復鍛煉。兩組的康復治療均1周為1個療程,3個療程為1個周期。在康復治療前、治療1個周期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疼痛視覺評定(VAS)、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OA)評定及康復效果評定。
1.3 觀察指標。①VA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使用VAS進行定量評定;②JOA:在治療前后使用JOA定量評定兩組患者的情況;③根據患者的癥狀有無改善進行評定康復治療的效果,顯效為疼痛顯著緩解,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有效:疼痛稍有緩解,肢體功能較前改善;無效:患者疼痛、肢體功能無緩解,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定性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定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表示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疼痛情況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疼痛程度相似。治療3周后再次評分,兩組治療后的VAS評分均有明顯降低(P<0.05),其中觀察組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評分(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疼痛情況的比較()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疼痛情況的比較()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7.64±1.55 4.12±0.61 14.940 <0.05觀察組 7.73±1.60 2.61±0.43 21.850 <0.05 t 0.286 14.310 - -P >0.05 <0.05 - -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JOA評分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JOA評分無明顯統計學的差異(P>0.05),3周的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JOA指標的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其中觀察組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評分(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JOA評分的比較()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JOA評分的比較()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15.70±3.211 18.20±2.597 4.281 <0.05觀察組 15.80±3.113 20.60±3.259 7.531 <0.05 t 0.158 4.072 - -P>0.05 <0.05 - -
2.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康復效果評定的比較。經過3周的治療,觀察組較對照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2%,觀察組的康復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康復效果評定的比較[n(%)]
頸椎病,是以頸背疼痛、上肢無力及手指發麻等為主要癥狀的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慢性疾病。腰椎病通常是指因脊柱及脊柱周圍軟組織急慢性損傷、腰椎間盤退變、骨質增生等引起的疾病,一般癥狀為腰腿痛、腰部活動受限為癥的慢性疾病。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低頭族”,頸、腰椎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且年輕化。康復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疾病疼痛等癥狀,為多數人的首選治療方案,這要求康復治療要滿足患者的需求,起到更好的療效,因而個性化康復指導應運而生。本次研究表明,在個性化康復指導下觀察組VAS評定改善顯著,JOA指標的評分也明顯升高,康復療效更好[7-8]。個性化康復對每個病人進行個性化評估,“對癥下藥”針對性更強,運用口頭、床邊及視頻教學及點穴宣教,讓頸、腰椎病患者進行頸、腰椎針對鍛煉,糾正他們的錯誤姿態或定位,使鍛煉更到位,深層放松或刺激肌肉,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運用針灸根據不同患者選取不同穴位針刺,可在不改變頸、腰椎的椎體結構基礎上,針對性改善周圍肌肉粘連、局部水腫、壓迫神經等造成的不適。對比常規牽引治療的“面”,針灸治療是“點”,受病程變化的影響微小。六法推拿能夠鑒別不同患者的病變部位情況,使用相應的正骨手法治療,治療更個性化,效果更喜人。點穴治療可局部止痛通經、改善肢體外周局部的血運,恢復周圍神經功能。定期隨訪患者,干預患者的生活方式,根據患者病情增加或減少鍛煉時間,能夠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和依從性,達到更好的康復[9-10]。
綜上所述,使用個性化康復指導,能有效緩解頸、腰椎病的癥狀,減輕疼痛改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對康復治療的信心和滿意度,給予他們堅持康復的信心,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