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 預防保健科,重慶 400000)
醫院感染具有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1],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安全問題之一[2]。根據《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感染高風險部門包括口腔科,口腔科不僅是傳染源密集的場所,也是控制感染性疾病傳播的窗口,已被列為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科室[3-4]。因口腔門診患者人數多、周轉速度快、時間周期短等特點,很難做到對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檢查與追蹤。口腔門診患者在接受治療前一般不做任何全身性的、系統性的感染性疾病的檢查或者篩查,口腔門診的感染狀況情況數據很難得知,感染防控的效果也不易統計分析,因而口腔門診的醫院感染防控情況也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許多口腔診療操作均會接觸患者的唾液、血液、口腔壞死組織等,容易引起接觸傳播,同時使治療中的患者及醫護人員成為極易受污染的高危人群而發生交叉感染。研究已證實,熒光標記法可以應用于評價環境物體表面的清潔質量,并進一步推廣其應用于教育干預的定量監測中[5-7]。本研究通過熒光標記法結合微生物培養法評價口腔科的環境清潔質量,進一步探討熒光標記法在評價與改善環境清潔質量方面的可行性。
1.1 材料。熒光標記筆和配套專用紫外線手電筒(生產廠家為clinell伽瑪公司)
1.2 方法
1.2.1 確定口腔診療高頻接觸物表:制定“口腔診療手接觸物表頻次調查表”,表中列出日常診療操作需要接觸的物表,包括綜合治療臺燈開關、調燈把手、操作臺面、治療器械連接處、牙科放射設備、輔助口腔檢查治療的設備及設施、桌面、工作座椅、牙科綜合治療臺連接線路等部位,每天上午10點至11點及下午15點至16點各觀察1小時醫務人員接觸不同物表的次數,每接觸一次畫一筆(正字),連續觀察一周,最后統計出手接觸頻次高的物表部位,即為高頻接觸物表。
1.2.2 確定干預前后時間段:2019年11月份至2020年1月數據作為干預前基線數據,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數據作為干預后數據。
1.2.3 熒光標記法:在進行常規清潔前,不提前告知清潔人員的情況下,使用熒光標記筆對高頻接觸物表進行標記,標記方法可做邊長5×5 cm的正方形圖案,或者10 cm的線性圖案,每個標記物可有1~3個標記點,然后清潔人員常規清潔消毒后使用紫外線手電筒照射,未被清除的熒光將顯現藍色熒光,當所有標記點全部清除時,為合格。
1.2.4 微生物培養法:根據GB 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的要求,在不提前告知清潔人員的情況下,常規清潔消毒后對口腔科高頻接觸物表采樣,計算物體表面菌落數,按照口腔科診室屬于Ⅲ類環境的要求,菌落數≦10 cfu/cm2為合格。
1.2.5 干預措施:①現場反饋清潔人員和科室負責人,未被清除的熒光標記提示清潔部位有遺漏,存在清潔盲區,督促工作人員自覺嚴格遵守操作流程;②細化環境清潔操作流程,確保清潔到位,幫助科室制定擦拭流程或規程,明確責任人及督促管理人員;③統一清潔工具,包括使用的超細纖維抹布,使用的消毒液,配置消毒液的加蓋桶等;④加強清潔人員培訓,根據清潔人員欠缺的知識,有針對性的進行反復的、強化的培訓,包括遵循“s”型擦拭,配置消毒液的方法,監測濃度方法等;⑤加強空氣消毒的強度;⑥監測現場拍照,并以月為單位統計分析書面反饋科室監測的清潔質量數據,讓科室負責人配合整改;⑦采取獎懲措施。
1.2.6 質量控制:①檢查小組成員全部接受標準規范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標準化的高頻接觸物表調查,熒光標記法的熒光標記的方法、時間、部位均具有同質性,按照GB 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的要求培訓微生物的規范采樣②監測日期不固定,平均每2周監測1~2次;③不預先通知科室;④標記部位不易因日常工作被清除;⑤不固定標記人員。
1.2.7 評價方法:熒光標記法清除率為=清潔合格數/總熒光標記總數×100%。根據GB 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的要求,微生物培養菌落數≦10 cfu/cm2為合格。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統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熒光標記清除率情況。干預前共標記高頻接觸物表436個點,清潔合格103個,合格清除率為23.62%,微生物培養采樣40個點,合格8個點,合格率為20.00%;實施干預措施后,標記高頻接觸物表585個點,清潔合格432個,合格清除率為73.85%,微生物培養采樣40個點,合格30個點,合格率為75.00%,熒光標記法與微生物培養法干預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干預前后各高頻接觸物表清潔(采樣)合格率,見表1、表2。

表1 干預前后高頻接觸物表熒光標記清除率(n,%)

表2 干預前后高頻接觸物表微生物培養合格率(n,%)
2.2 干預前后高頻接觸物表未清除部位分布。干預前整個綜合治療臺環境清潔清除率均較低,尤其是鍵盤鼠標,實施干預措施后綜合治療臺環境清潔清除率均有很大提高,鍵盤的清潔情況得到最大的提升。
口腔科屬于醫院感染控制的重點科室,多數的感染研究多側重于住院患者所在科室,忽略門診患者及醫務人員,但口腔科是門診患者感染高危科室,更需要提高環境清潔質量。通過監測結果發現,口腔科環境清潔消毒人員院感意識非常薄弱,環境清潔消毒依從性非常低,由于口腔門診較繁忙,基層的醫療機構人員缺乏,加之沒有較好的監測方法,以及清潔消毒人員意識的欠缺,負責口腔環境清潔的人員進行清潔消毒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而熒光標記法,監測耗時短,成本低廉,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高,可以及時直觀的進行反饋,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被反饋科室不認可檢查結果的情況,結合微生物培養法,可以監測到口腔門診環境消毒的效果。本次研究通過熒光標記法結合微生物培養法,了解到我院口腔門診環境清潔質量較差,消毒方式不規范等問題,制度流程未落地,清潔消毒人員存在敷衍工作,院感防控意識較薄弱,通過使用這種簡單、方便、經濟有效的環境清潔質量監測方法,結合運用環境質量控制干預措施,針對性進行督查、培訓、考核等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口腔門診環境清潔消毒質量。為熒光標記法運用到院感基礎控制領域,有效提高環境清潔質量提供循證依據。